聚智赋能共话协同育人新路径·校家社联动构建实践共同体 ——记2025年5月23日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专项

碧潮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5月23日,由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九龙坡区蟠龙小学校协办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继续举行,来自各个区县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齐聚于蟠龙小学报告厅,共同聆听专家讲座,分享学习心得。活动由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伍科主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冯友余为大家带来讲座:《从合作到共生: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共同体》。冯所长的讲座从五个方面展开:1.协同背景:教育兴邦必然之举;2.协同现状:亟待解决突出问题;3.协同主张:标准牵引同向同行;4.协同举措:统筹联动科学育人;。协同愿景:和合共生向新而行。冯所长首先从现状切入,提出时代命题,发出时代之问,揭示时代之痛,交出时代答卷;接着提出主张:以“五为”“五共”的标准牵引,通过“四维质量”具化拆解,构建实践模型,实现多元主体的同向共行。其中,冯所长重点提到统筹联动科学育人,倡导深化理论实践研究,升级三级赋能体系,建设校家社“教联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02, 81); font-size: 14px;">冯友余所长做专题讲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对现状理性分析和对问题精准施策的基础上,冯所长提出了对“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美好愿景。冯所长的讲座从国家政策法规的理论高度到紧密结合实际的精准数据分析,结合背景,立足现状,展望未来,为学员们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点亮了一盏明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rgb(255, 102, 81);">与会人员认真听课</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重庆礼嘉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江均斌以《家庭教育政策与理念更新 —— 家庭教育政策的解读与校本实践》为题开展专题讲座。讲座现场,江校长不仅凭借“一个优秀的孩子,必然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家长与教师的协同配合,是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教育最大的阻力是家长的不配合,教育最需破局的是家校‘各唱各调’”等犀利金句引发共鸣。更通过屏幕呈现的“五美家长课程”体系——“美担当、美沟通、美实践、美学习、美身心”五大维度,构建20余门特色课程矩阵,深度诠释校本实践创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校长以政策为纲,以课程为脉,将家庭教育政策要求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落地”的实践路径。这套课程体系既贴合国家家庭教育政策导向,又融入学校“协同育人”特色,通过“理论解读+案例剖析+课程展示”三维授课,为学员搭建从政策认知到实践操作的桥梁,助力其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转化为“家校社共育”的实际效能,真正实现“政策落地有路径,育人实践有章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家讲座后,结业仪式正式开始。各组学员代表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分享培训期间的收获与感悟。随后,活动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以激励学员们在家庭教育指导领域积极进取。最后,伍科秘书长作总结讲话,充分肯定培训成效,强调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期望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推动家庭教育事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font-size: 14px;"> 各组学员做成果汇报发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font-size: 14px;">表彰优秀学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rgb(223, 54, 30);">伍科秘书长进行总结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培训内容充实、环节紧凑,有效提升了学员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注入新动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3, 54, 30); font-size: 14px;">培训合影留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69, 50, 176); font-size: 20px;">学员感悟</b></p> <p class="ql-block"><b>大渡口区三十七中胡鸣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数字技术重构人类生存方式,经济发展一波多折,文化发展多元又肆意的今天青少年群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成长挑战。这个被称作“网络原住民”的群体,面临“虚拟世界的认知陷阱、物质世界的生存挤压、文化认同的迷航危机“等问题。结合之前课程,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或许应该将目标设定为培养顺应新时代多元要求,同时也能负担新时代多层面压力的孩子。家庭子女培养的目标性的变革必然改变日常生活的具体举措,必然能产生直接的变化产生。不能让时代之重演变为时代之痛,甚至发展成时代之殇。</p> <p class="ql-block"><b>永川区北山中学尹先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聆听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冯友余老师“从合作到共生: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共同体”讲座,收获颇丰。它如指引灯塔,让我明晰学校德育工作方向:积极搭建校家社沟通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完善协同机制。同时,策划多样实践活动,凝聚三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为青少年营造更优质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b>两江新区翠云小学杜晓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参加今天上午的“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共同体”培训,深感实践共同体意义重大。三方协同打破教育壁垒,能为学生成长营造立体环境。校提供专业引导,家传递情感关怀,社拓展实践场域,培训中分享的案例与策略,让我明晰合作路径,未来将积极践行,凝聚教育合力。</p> <p class="ql-block"><b>永川区北山中学熊艳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聆听了冯友余老师的讲座后,我深切体会到三方联动的重要性。学校提供专业教育,家庭给予情感支持,社会拓展实践空间,三者相辅相成。只有打破壁垒、密切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搭建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助力他们在更健康、多元的环境中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b>永川区北山中学丁小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在于"共识、共建、共享"。关键要找准各方需求交集,最宝贵的是意识到:只有打破边界、互为资源,才能真正实现1+1+1+1>4的育人效果。</p> <p class="ql-block"><b>重庆铁路小学林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结束后,那些藏在数据背后的画面挥之不去:课间操场上笨拙挪动的小胖墩,镜片后失去神采的眼睛,那些日日空心找不到生活方向的少年人。我们总说"未来可期",却在孩子最需要阳光雨露的年纪,用试卷摞成密不透风的墙。该把户外运动还给孩子奔跑的笑声,把黄昏留给亲子并肩散步的影子,把心事融进厨房温热的羹汤里。教育不是精密运转的齿轮,而是掌心传递的温度。家校社从不是三个孤岛,当我们都愿意为同一个孩子放慢脚步时,春风就吹进了现实的缝隙。</p> <p class="ql-block"><b>九龙坡区蟠龙小学于晓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家校共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学校则是孩子系统学习知识、培养社交能力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家校共育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见证他们在家校共育的阳光下绽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b>九龙坡区蟠龙小学贺梅灵:</b></p><p class="ql-block">家校间原非泾渭,教育者当为长桥。此番研训如拨云见月,深悟共情方是育人密钥,倾听才是沟通要义。以心为舟载理解,以爱为楫渡迷津。每扇家门后都藏着待润的璞玉,愿持共育明灯,照见家校共生共在的星辰大海。</p> <p class="ql-block"><b>永川区北山中学刘俊:</b></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是基础,具有终身性;学校教育是拓展,具有拓展性;社会教育是延伸,具有连续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了解家庭教育政策,及时更新观念,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工程”注入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永川区北山中学周强:</b></p><p class="ql-block">江书记提到今天教育的现状,江书记提到一句话,现在教育最大的不幸就是家长的不配合,家长让现在的老师不敢管,没办法管。面对教育尺度失衡的现状,家校需共同重建“敬畏与爱”的平衡。国外案例启示:规则教育需家校合力支撑——家庭不溺爱,学校不退缩,才能让孩子理解自由与责任的边界。适度惩戒不是伤害,而是塑造规则意识的必经之路。让我们以理性之爱取代无度妥协,用协同引导代替单方让步,为孩子筑牢自律自强的成长根基!</p> <p class="ql-block"><b>重庆陶家小学高明松:</b></p><p class="ql-block">通过江书记的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与自我教育构成的立体体系。唯有四者协同发力,才能在德商、智商、情商的三维成长中,成为扛住未来风浪的“立体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结合时代需求,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的能力,家校社协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b>永川区北山中学吴玉文:</b></p><p class="ql-block">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的事。就像江书记说的,培养孩子的情商、关注心理健康、多让他们接触自然和社会,这些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我们作为老师真的该引导家长也要不断学习,用对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大家一起努力,和家长、社会配合好,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陪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撰稿人:刘俊 尹先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编 辑:吴玉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