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童年的游戏是记忆里最鲜活的色彩,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我校特别开设"童年游戏校本课程",将剪刀石头布、冬天到雪花飘、翻花绳、呼啦圈、春种秋收、丢手绢等经典游戏融入日常教学,让校园里的每一片空地都成为欢乐的游乐场。</h3> <h3> 每节游戏课开始前,苏培娟老师总会用生动的手势讲解规则,孩子们眼神专注得像在听最有趣的故事,这样的互动场景,让游戏不仅是玩耍,更成为学习与成长的契机。<br></h3> <h3> 集体游戏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剪刀石头布作为最简便的“决策工具”,常被孩子们用来分配角色、决定顺序;丢手绢则通过“追与藏”的循环,让围成圈的孩子们在紧张与期待中传递快乐。这些游戏不需要复杂道具,却能快速拉近伙伴距离,培养规则意识与团队默契。</h3> <h3> “冬天到雪花飘”是专为冬季设计的游戏——孩子们模仿雪花飘落的轻盈、寒风掠过的灵动,在奔跑跳跃中驱散冬日的寒冷。当小脸蛋被冻得红扑扑,却依然追着"雪花"满场跑时,校园的冬天也因这份活力变得格外温暖。</h3> <h3> 呼啦圈转动的弧线划出童年的圆,孩子们从"单手转"到"腰间绕",不断挑战身体的协调性;春种秋收游戏中,彩色圆盘既是"种子"又是"果实",弯腰拾取的动作里藏着对农耕的初步认知;贪吃蛇游戏需要前后呼应的配合,队伍越长越能体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团队力量。</h3> <h3> 翻花绳是最考验耐心与巧思的游戏。一根普通的绳子,在孩子们的手指间翻转缠绕,能变出"面条"、"降落伞"、"星星"等十几种造型。当小女孩举着刚编好的"蝴蝶"兴奋展示,当小伙伴围坐一起互相学习新花样,指尖的舞蹈正悄悄点亮思维的火花。</h3> <h3>从集体协作到指尖创意,从季节感知到身体锻炼,这些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童年游戏,在今天的校本课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它们不仅是娱乐的载体,更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快乐有了传承的温度。</h3> <h3>主讲:苏培娟老师<br>助教:张雅静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