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鲁迅光影》——“鲁迅原版照片复原大展”

沙子

<h1>  2025年5月20日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116层547.6米的云际观光展览中心举办《寻迹鲁迅光影》活动,展出鲁迅126张原版照片。</h1> 周令飞在赠送鲁迅著《呐喊》签字。 周令飞肖像。 <h1><b>一.鲁迅部分照片</b></h1> <h1>  此次展览共展出126张鲁迅原版照片,生动展现鲁迅的生平风采与时代印记,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h1> <h1><b>二.在沙飞摄影作品前</b></h1> <h1><b>三.影展现场</b></h1> <h1><b>四.周令飞陪同嘉宾观看鲁迅照片</b></h1> 周令飞在看爷爷鲁迅、奶奶许广平和父亲周海婴的家庭照片。 <h1><b>六.周令飞向嘉宾介绍沙飞二女儿王雁</b></h1> <h1><b>七.开幕仪式</b></h1> 平安金融中心陈遥致辞。 周令飞致辞。 <h1>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h1><h1> 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我们共同开启“鲁迅原版照片复原大展”。感谢平安集团的支持,欢迎各位尤其是来自伦敦的朋友们莅临。<br> 此次展出的126张鲁迅原版照片,由我的父亲——鲁迅独子周海婴先生珍藏,现由家族第三代保管。展品包含原版原貌、黑白修复、彩色复原及动态呈现等形式,力求以多元视角传递历史温度。这场筹备始于2021年的展览,因疫情延宕,直至去年完成修复,今日终得首展。<br> 作为鲁迅文化基金会,我们深知以现代技术修复照片的价值:修复是对记忆的抢救。老照片不仅是家族相册里的影像——鲁迅与友人的合影、不同时期的生活与工作场景,既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情感记忆,更折射出20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肌理。通过数字化修复,我们以扫描技术保留原始信息,用软件去除划痕、调整色彩,在“最小干预”原则下让历史“重生”。修复后的影像更适合展览、出版与线上传播,使鲁迅的形象突破文献文字,成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br> 但我们始终警惕技术的过度介入。老照片的褪色、折痕、偶然闯入的生活细节,皆是历史的“原生代码”。因此,我们一面修复,一面提供原版图样参照,保留照片中那些“不完美”的“缺陷”的痕迹。我们的修复的原则,是让照片最终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诚实桥梁。<br> 2025年是鲁迅文学作品《希望》发表100周年。而今天这些被修复的影像,正以希望的方式,让我们看见一个更立体的鲁迅。他不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思想者,更是会逗弄幼子、会在烟蒂火光中沉思的真实生命。<br> 今日恰逢5月20日,在这个表达爱意的日子里,让我想对爷爷说一声“我爱您”。<br> 谢谢大家!<br><br></h1> 外国友人致辞。 启动开幕仪式。 嘉宾合影。 英国著名歌手演唱歌曲。 <h1><b>八.鲁迅后人与狄更斯后人跨时空对话</b></h1> 周令飞和狄更斯纪念馆馆长。 狄更斯第五代后人。 <h1>  鲁迅与狄更斯,分属东西方的文学巨匠,都在社会转型与巨变的时代,以深刻的批判精神与人道情怀,探索并传递人性深处的微光。他们的思想和作品,至今激励着我们。</h1> 英国著名歌手演唱歌曲。 <h1><b>九.大合影</b></h1> <h1><b>十.周令飞和沙飞后代合影</b></h1> <p class="ql-block">大合影后,王雁指着台下的沙子,提示准备和周令飞合影。</p> 沙飞女儿(左起:王雁、王少军)和周令飞走出开幕仪式大厅。 <p class="ql-block">快到沙飞摄影作品展柱时,王雁不由分说拽着周令飞往前走。</p> 王雁提示沙飞后代赶快站好。 在沙飞拍摄鲁迅照片前合影(左起:侯玉非-沙飞曾外孙、王雁、周令飞、王少军、沙子)。 <h1>  1936年10月8日沙飞在上海为鲁迅拍摄了生前最后的照片。时隔89年,沙飞长孙在深圳为鲁迅长孙周令飞又拍摄了一组照片,这可真是精彩的奇迹和缘分!</h1><h1><br></h1><h1> 摄影制作:沙子</h1><h1> 2025年5月23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