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汉关大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会处,由英资思九生洋行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动工,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成,大楼建筑由主楼及顶部的钟楼组成,主楼四层、钟楼为第五层,占地面积14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09平方米,大楼通高41米,总高度45.85米,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建成时为武汉最高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江汉关大楼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英国钟楼建筑形式。外墻以大件花岗石建造,墙面、山花、窗楣以及大门入口处,均采取艺术造型处理。庄重典雅,富有艺术感染力,一度成为汉口城市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江汉关大楼,从建筑设计到建筑质量都堪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它见证了大武汉的百年沧桑,是近代武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缩影。江汉关大楼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又是武汉近代建筑的一大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江汉关钟楼不仅以其雄伟的建筑风格和悠扬的钟声闻名,还𠄘载着重要的实用功能。自十九世纪起,中国海关开始效仿西方国家,采用以天数计算船舶税的方法。为了统一计时并避免因船舶自备时钟的精准度差异而引发矛盾,江汉关钟楼的时间成为了进出港口船舶的统一标准。钟楼顶层还设有露天瞭望台,海关人员通过这个平台观测江面船只的动态,并通过中央竖立的7米高桅杆挂出的旗语来有序指挥轮船的进出。</p> <p class="ql-block"> 江汉关大楼自1924年1月建成以来,便成为了近代汉口开埠的象征。2009年底,为推进武汉历史风貌街区保护工作,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博物馆,这一举措开启了江汉关大楼的新篇章。2015年12月28日,江汉关大楼正式转型为江汉关博物馆,并荣获国家二级博物馆称号。</p><p class="ql-block"> 江汉关博物馆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是以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与武汉近现代历史相关的各类文物、文献及实物为主,现有各类藏品、文献资料近万件,涵盖了金属器、杂项、瓷器、纸类文物等多个类别,常年对外开放的有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以及钟楼微缩复原展示等常设展览。</p><p class="ql-block"> 在近距离领略武汉老海关人文风情的同时,观众还可以欣赏江汉关大楼独特的建筑风格,了解武汉近代经贸状况、汉口租界区历史风貌和市民生活变迁历史,探知中国海关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感受汉口开埠以来武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跳动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江汉关大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