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良岗山位于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良岗山有一个流传古远的传说,相传古代良岗山巅居住着安尚公和安尚婆两口子,安尚公勤劳善种槟榔芋,安尚婆喜吃海鲜,但山高岭峻哪来的海鲜,便施法摄取过路鱼贩的海鲜,时间久了,吓得鱼贩不敢从良岗山下路过,心想,如果把良岗山下化为一片汪洋大海,就能随时吃到海鲜了,心地善良的安尚公不能让安尚婆这么做,便背起安尚婆往下山跑,刚跑几步,下半身就已陷入泥土之中,眼看全县百姓要遭殃,良岗山仙人击响石鼓,山岳震颤,灾难尽除。但仙人担心安尚婆日后再施法术,又再敲响第二鼓来镇压她,安尚公和安尚婆及其周遭的泥土顷刻间变成了石头,也就有了良岗山永久的记忆——翁婆石。</p> <p class="ql-block"> 龙岩环健群一行44人,于5月17日(25年)约9点50分到达“珪后果林场”。车上就听驴友“大唐”说,良岗山山顶的奇石很漂亮,他来过一次、今日重游。从珪后果林场大门口向大山望去,遥遥可见远山山脊上有异石耸立,看不清是何造型,想必那里应该是今日的目的地了,内心却对“翁婆石”期待起来。</p> <p class="ql-block"> 从珪后果林场的小门走进,果树很少,却见山林中种植了一大片速生桉树,有一片桉树林正在采伐,机耕土路上还遇见重载桉树椽木的卡车运出林场,卷起漫天尘土。今天虽然天空黑云密布,但阳光灼热,在身上引发阵阵汗珠,很快便湿透衣裳,我预感到今天所带饮用水可能偏少,便节省着小口喝水。</p> <p class="ql-block"> 路旁,泰国樱花开正艳,早些开花的泰国樱花已长出新叶;路坎上的紫色三角梅在一片翠绿中散发着紫色艳芒,穿过一座小门,才知这里原先有座良岗山水电站,但显然已经废弃多年,想必沿路的三角梅是这座水电站发电时期的产物,难怪长得那么茂盛,一群美女驴友见花心喜,纷纷合照留影,妻子手摇花枝,笑容明媚,似乎年轻了几岁。</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一片细高的桉树林,眼前是一片空旷、空山寂寥、毫无生机的山峦,满山黄土不留一线绿植,难道这样不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吗?心里顿时对种植桉树有些反感。有人说,种植桉树对山林土质破坏很大,采伐桉树后应该不会再种植桉树了吧,不久,有人指着路旁几棵微不可察的桉树苗说,你看,这里还是种植桉树。面对这片空寂的山岗,心里不免有些悲叹,但我还是自我安慰,想想应该是政府要履行协议,这片山林还在承包期内吧!</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走进茂密的山脊,山风随即袭上心头时,阵阵凉爽吹散了心中的阴霾,无树的那段机耕土路真的很晒很闷热,面对空寂的黄土难免心生感慨和不快,舒爽的风一下子浇灭了所有不快和烦躁,心想,原生态的乔木才是理想中的森林啊!你看,倒伏在山脊上的枯树,成了我们这群森林旅人的靓丽风景和快乐之源,每个人的笑容多么像花儿朵朵绽放。</p> <p class="ql-block"> 天空时晴时阴,不时有黑云飘过,好在身处茂密丛林,时有山风吹拂,生起几分惬意,尤其是大汗淋漓之后,大有浑身通透之感,但脚下山脊却一直拔高,没有些许平缓之处,渐渐地,每个人呼吸粗重,伴随着沉重的脚步,缓缓抬腿又重重落下,然后,一个健步登上一步,不断身体力行久久为功。每当体力略显不支时,大家按照自己的体能分配停下来歇息,许多人是柱着手杖喘着粗气深呼吸的,至少我是如此,似乎只有加大肺活量才能不付辛劳,赢得更多的负氧离子,从而改善身体机能,我深知许多驴友跟我有同感。</p> <p class="ql-block"> 走走停停间,我背包中的2斤哈密瓜分享吃光了,途中,也收到其他驴友分享的水果,既补充水份也作充饥。快1点的时候,听到“两步路”报出公里数,我们已直拔了3公里,已到达良岗山顶。说实话,我感觉体力所剩无几,我和妻子早已全身衣裳湿透,爬三十几步就得歇息一次,勿又想到驴友“大唐”来过一次还来“找虐”,这位是个“忠粉”。说是到了良岗山顶,其实还差二十米拔高,因为,我们主要是去欣赏翁婆石的,于是,便从此小径转而下山,并开始有了横向徒步,运动量减轻了,但饥饿感袭上心头,我坚持着喝点水缓解饥渴。</p> <p class="ql-block">飞蜈峰</p> <p class="ql-block"> 约下午1点20分,终于到了良岗山的良岗圣王石屋遗址。在一块凸出巨石前,残留一个石条搭起的石墙和紧靠石墙边竖立的两块石碑,石碑表面被风化已不见碑文,想必长时间没有人保养和维护所致。</p> <p class="ql-block"> 见众人已在此择地午餐,我们也择地午餐,勉强喝掉酸奶和一块小面包,仍然感觉口干舌燥,也没有什么胃口,想想应该属于有些脱水所致,于是便不再吃面包,吃了些驴友分享的水果后,便闭目养神起来。十几分钟后,感觉精神恢复了一些,便起身四处欣赏起来。</p> <p class="ql-block"> 走出树荫,便见一座红瓦石墙小屋建造在一块凸出的巨石平台上,显得孤傲独立。天高云低,深空蔚蓝,小屋宛若仙境中一座小庙宇在空中飘荡,俯视着山下万顷良田和万间房舍,虽然有些破旧,但施施然仿佛傲立于太空,焕发着几分神秘,大有“舍我其谁”之态势,着实令人敬仰和膜拜。</p> <p class="ql-block">梁岗亭阁</p> <p class="ql-block"> 下得十几步石阶,便走到与小屋平齐的大石磐上,两叁颗怪异大石呈一条线散落在磐石上,一个呈三角状,一个呈圆柱状,两石之间有40、50公分间距,圆柱石却紧靠石壁,露出下半部分扇形空间,可让人弯腰穿空而过。让人颇为惊奇的是,这几块巨石被如此神奇灵异地风化成不同模样,还在一条线上摆放着。</p> <p class="ql-block"> 沿遗留此处的绳索下到磐石下面,再爬上小屋转至正南面,见小门左侧屋檐下有一《梁岗亭阁碑记》,方才得知这是长泰戴氏宗亲所建的“梁岗亭阁”,于2000年在原址原基原状重建。梁岗亭阁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是泰邑名师戴公弘亮会同蔡鸿基组织山下村落群众每人三块瓦片上山,在“梁岗山”的飞蜈峰兴建“梁岗亭阁”。若按此碑文记载,此山名应为“梁岗山”而非现在的“良岗山”,想必此山因同音字而得名。“梁岗亭阁”规模很小,都算不上“亭”更称不上“阁”,此亭四面石墙约2米高4米见方的样子,南面石墙带了个简易门,与大众亭子比矮小很多,但即便小,却也建造不易,尤其是在高山绝壁之上,更显古人智慧与创新力。</p> <p class="ql-block"> 小门右侧有一块字迹模糊的较小碑石,上面镌刻“良岗圣王”,应该是戴氏宗亲在重建梁岗亭阁时,将“良岗圣王”石碑移裁此处屋檐下,有意保护此碑。站在亭前,翁婆石已完全呈现在眼前,沿着这条山脊有一连串的独立石峰,粗略计算应该有八块,我现在所站之处的梁岗亭阁为第三块独立石峰,翁婆石为第五块独立石峰,此石比较神异,头顶一块半球形巨石,下面两块巨石相嵌在一起,又像紧紧背缚在一起。按照传说,安尚公在前、安尚婆被背缚在后,看不见“安尚公”脸,却见安尚婆不情愿地向右挣扎致使身体向右倾斜,以至于安尚公、安尚婆的下半身都深埋在土里。</p> <p class="ql-block">翁婆石</p> <p class="ql-block"> 见还有时间,我转身回到那颗圆柱形石洞前钻过,走到梁岗亭阁的石壁之下,发现此石柱两面壁立,切面呈90度角,高有十二、三米;而第四块巨石却是一块危石,有一条明显裂缝即将这块悬横的巨石一分为二,不知何时会坠落而下。</p> <p class="ql-block">梁岗亭阁所在石壁</p> <p class="ql-block">危石</p> <p class="ql-block"> 而比作安尚婆头颅的那块半球形巨石,从此处树隙之中看去,却显得四平八稳,短时间内不至于滑落翁婆石。本想继续向前再探,但前路灌木茂密,时间又不允许,便只得作罢。</p> <p class="ql-block"> 等齐了人,便从此开始下山,下山小径大多是泥土还有些陡,好在没有下雨,不然肯定湿滑,即便这样,也导致精神紧张而汗流浃背,时不时停下来饮一小口水,但依然口干舌燥解不了渴。感觉只有美丽的风景方可短暂减轻对喝水的需求,途中,一处茂密水杉林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林地散落大片微红针叶,显得空旷清新,条条树杆微黄,如身着黄衫的少女亭亭玉立。驴友们眼中顾盼生辉,顿时忘却了干渴,纷纷卖弄身姿摆拍起来。</p> <p class="ql-block"> 约下午3时,走到一条机耕土路上,顿时让我们神情放松,欢快地迅速前行,也有心情欣赏起路旁的花草。这条路上,有许多较为高大的黄毛桃,结出一串串黄毛果,甚是喜人,有人说这是五指毛桃,那是七指毛桃,树形和枝杆上生长的毛桃形状大小一样,不同之处只是叶片有五个或七个岔角。路上,遇见散落着许多白色花瓣,那是木荷树开花了,带着微酸的清香飘散到山林各个角落;路边边沟上生长着一丛丛水金凤,此时,在青青叶片下,悄然绽放一朵朵像蚕蛹状的妖艳花儿,感觉很奇特也很靓丽。</p> <p class="ql-block">黄毛桃(七指)</p> <p class="ql-block">木荷</p> <p class="ql-block">水金凤</p> <p class="ql-block"> 即将走完一段下坡机耕土路时,领队“清风叶”想节省体力少走一段路,于是抄近路穿林下山,在下机耕路坎坡时,还是遇到一点困难,好在“清风叶”和“榕”有带绳子,于是,大家在绳子的帮助下,安全到达下一段机耕路,大家笑着说,跟“清风叶”徒步,赠送一段新拓路径是常有的事。当妻子安全着陆后,我夸奖了一句,妻子笑笑说,拉着绳子下坡小事一桩。</p> <p class="ql-block"> 之后约有5公里的机耕土路大致都是横向行走,走得较快,心情轻松惬意,不久后,已可远眺我们所登的飞蜈峰,梁岗亭阁仅见一点点屋檐,翁婆石却变模样,好似一只竖起的大拇指和一只歪着的猫头。</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转过翁婆石那条山脊,遇见了一只巨大石龟,龟石外壳黝黑,呈八角帽状,龟头收缩在龟壳里,只露出尖尖小嘴,扒卧在山坳间,神态毕真。</p> <p class="ql-block">石龟</p> <p class="ql-block"> 在石龟之后的机耕路上远眺翁婆石,此刻又变了模样,像极了一只回眸凝望、翘尾的巨型石狮,又好似灵猫不甘地看顾着自己心爱的骨头,这神奇画面又是一处天地绝作!</p> <p class="ql-block"> 这段土路虽然一路平坦,但路途较长,很消耗体能也口干舌燥,感觉体内严重缺水,一直都用小口小口喝水减轻干渴状况,但都没有缓解迹象,直到回到了出发地,在一农家饭店买来一瓶矿泉水充开水,一口气喝了一斤水,才感到有所缓解,最后,在晚餐时喝了四碗汤,才真正缓解过来。</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和驴友们分享的是,在“珪后果林场”的一口野塘中,有一块凸出的六角棱形石,它和水下倒影组成的一颗“棱形宝石”,特具匠心,象征着我们有钻石一样的执着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了今日登良岗山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