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里的深情厚意

咚咚锵锵 (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我们小时候,妈妈总是用她那双巧手,为自己和几个孩子缝制衣服。妈妈做的衣服穿在身上,不仅好看还特别合体舒适。有时候是用新布料做的,有时候则是用旧衣物改的,比如把军用薄绒毛毯改成大衣,或者把父母的旧衣服改成孩穿的衣服。妈妈的手艺真的好,刺绣、针织、裁剪、缝纫样样会干。她还会用麦秸编制枕头,冬天套上布面,夏天换成蒲草枕套,南方的夏天炎热,枕着就凉快多了。这样的忱头,用现在的话讲,经济实用,环保养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当时做这些也有无奈之处,那时成衣又少又贵,普通人家很少买。街上有缝纫铺,偶尔做上一两件,也是大人穿的。父亲在部队和铁路部门工作,几乎都是穿军装或制服,我们小孩子的衣服,妈妈就全部自己裁剪缝制。妈妈的爱、通过那心灵手巧的一针一线,缝进了孩子们的衣服里。</p> 奶奶和大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件。听大姐说,她小时候有一套大衣帽子,是用父亲在朝鲜分到的战利品——美军的毛呢军用毯做的,这套衣服即使拿给现在的孩子穿,也很时尚。妹妹有一件冬天穿的红色灯芯绒外套,真的很好看。我上小学六年级时穿过一件夹袄,深蓝色竖条纹,妈妈的旗袍改的。衣服闪亮闪亮的显得有些贵气,颜色深显得有点老气。因为这件衣服,我还得个“地主婆”的外号,再也不穿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衣服少,布票也不够用,但妈妈总有办法。她把白纱劳保手套积攒起来,拆了纱线织成线裤。买回纯棉线的白色长浴巾,四条可以做一条裤子,先染色,再缝制,做成的裤子软软的很轻松还透气,夏天穿特别舒服。都上初中了,我还穿过用父亲的军用夹克衫改成的衣服。那时妈妈回老家了,爸爸找山东老乡马叔叔家的马婶给我改的。我不喜欢,怎么改也是军装色,还有男式军装的影子,好像没穿过几次。</p> 毛毯改的大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姐姐说,当时不喜欢穿这套衣服,后来才懂这衣服有多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中的时候,我就自己改过衣服领子。记得是妈妈给我做了一件深灰色的外衣,领子是中式立领,袖子是圆袖,做的斜插口袋。我不喜欢中式领子,觉得老太太才穿的,便自己动手把口袋布折下来,改成了小翻领。后来80年代,这种新中式十分流行,才知道妈妈的眼光多么超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的时候,爸爸教我怎样做短裤包缝压边,这样不用出去锁边了,还不会脱丝。我不记得小时候穿没穿过裙子,只记得在高中时,我给自己做的第一条半身裙是紫红底色黄色圆点的布裙子,不是松紧带是扣扣子的,大学还穿这条裙子。</p> 百褶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妈妈回老家的二年,我成了家里的总管,因为要买煤,买柴米油盐,手里有点财权。那时好多东西都要凭票证购买,农村妇女自己织夏布做衣服,布票省下来偷偷卖了换点零花钱。我就穿过妈妈从农村买的夏布做的裤子。有一次我找人从农村兑换点布票,买了两块小花布,找裁缝做了两件上衣,美美的穿上。现在的孩子不能理解,那时一下子做两件新衣服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过年都不可能的。而且我这是“公款私用”,又是爸爸不让穿的花衣服,挨一顿训斥自然是能逃不过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爸爸单位或居委会偶尔抓阄分配布料,抓到的“的确良”、绵绸,买回来后都被父母给了哥哥姐姐。直至高中毕业前,我在商店看见一件白底绿点的上衣,喜欢极了,花了十元私房钱买了,这次是卖破铜烂铁牙膏皮存的钱。那是我第一件的确良上衣,高中毕业去韶山照毕业照时穿上了,好几个同学都借我的这件衣服照相呢。</p> 第一件的确良上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十年代的衣服,号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这件的确良上衣,高中穿了半年,上山下乡穿了两年,大学穿了四年,工作后又穿了三年。衣服好看布料耐用,关键是经济拮据。好在的确良虽然不是的确凉,但的确是结实耐用,所以,虽然我穿了近十年,但没用着缝缝补补。衣服旧了,手头宽松了,便不再穿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时,妈妈回山东老家照顾孙子,我便自己缝纫衣服。我家有台缝纫机,是什么时候买的我不清楚,应该是50年代初吧。听妈妈讲过,是她还在农村时爸爸买的,后来妈妈随军时,将其它部件火车托运,机头打包随身携带,母亲拖儿带女大包小包,马车汽车,火车中转,一路颠簸到了爸爸部队所在地。从此,这件缝纫机就随着我家走南闯北,为我们作出了巨大贡献。</p> 老式缝纫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十多年前哥哥结婚时,这台缝纫机又被运回了老家,至今仍摆放在哥哥的主卧。这件当年家中最值钱的物件一一标准牌四屉老式缝纫机,与妈妈当年结婚的炕边柜,嫂子陪嫁的箱子大衣柜,后来的旧的三人沙发,再后来换成了新的圈椅和茶几,还有火炕,铸铁暖气片,俨然成了我们家族的家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哥哥家看到这台缝纫机,感觉尤其亲切,不仅仅因为我从小到大穿的衣服几乎出自这里,还因为它伴随了我的学生时代。中小学时,我大部分的家庭作业是在这台缝纫机上完成的,后来缝纫机送回老家山东后,才改成在饭桌上写作业,再后来有了写字台,真正有了写作业的地方。</p> 新中式圈椅茶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中的时候,爸爸有时把单位用过的或多余的学习册子拿回家,引火或入厕时用。哈哈,现在的80后及以后的孩子,理解不了的,为什么不用天然气和手纸?!他们不知道,那时普通家庭哪看得见这些东西,就是知道有也买不起买不到。问问70岁以上的老人,那时农村引火和入厕用的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把封面扯下引火,中间的另用,把无字的封底小心剪下,二十多页封底便可装订成册。封底薄的,我就上缝纫机上跑上一条线,厚的就用锥子和粗针线装订,然后做上封面,自制笔记本就成了,妹妹也要,多做几本就好。</p> 泡泡袖连衣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大学时,我自己给自己做了两条裙子,加上中学做的那条,夏天我有三条裙子,这三条裙子我30岁时穿在身上,都被县城的女人羡慕,都以为是从北京上海买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年夏天,我买了块白底天蓝色细条的泡泡纱,自己在学生宿舍的床上比划了好久,才下剪刀裁剪。拿到校外去锁边,店主问衣服谁裁剪的,我问怎么了?他说样式不错呀,裁剪也见功底。我心中窃喜。泡泡纱,泡泡袖,前后开刀镶小花边的连衣裙,素净合体好看,穿出去同学问哪买的?自豪地告诉她们,除了锁边,其他全是我自己手工裁剪一针一线缝的。这下可好,一个同学让我给她做件同款连衣裙,另一个同学让我做一件同款同布料的八褶裙。工作后,姐姐同事获知我穿的连衣裙自己做的,让姐拿来布料给她做一件,也要泡泡袖。</p> 妈妈年轻时做的 绣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己给自己裁剪好说,给别人剪裁就难办了。给自己做是凭感觉,给别人做,万一,一剪刀下去剪坏了,怎么办。我也不会量体,就让她们拿件合体的衣服,比量好久才敢下剪刀,还好,都满意。只是姐姐同事那块布料,做泡泡袖有点不够,只好褶子打的小一点,袖子起的泡泡小一些,她觉得正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孩子出生后用的小被子,穿的小衣服和肚兜,大一点穿的花裙子,绣有名字的荷叶边白兜兜,都是我做的。还给住在婆婆家的外甥女做了条裙子。再后来,条件好了,工作忙了,也嫌麻烦,就懒得做了。妈妈曾说过我,买本书好好学学,别像她,做那么多衣服,没看过书没经过师。书我买了,翻了翻就搁置了,拜师学艺?算了。妈妈说艺多不压人,可是,现在连缝补都不用了,新衣服随时买,衣服多到没处放。一针一线,缝缝补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的那自学成才的手艺也派不上用武之地了。但我家的缝纫机一直没舍得丢弃,就放在杂物间,不用也不扔,留个纪念吧。</p> 织围脖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情侣夫妻之间,赠送爱情或生日礼物,都是金银珠宝、鲜花蛋糕,衣服皮鞋,高档包包。过去,哪有钱哪里买这些?!一管钢笔,一条手娟,一个笔记本就可以,最亲密的送上最温暖的就是:一针一线织成的帽子或手套,毛衣或毛裤,穿戴在身上,那个得意、那份温暖,时不时的摸一摸拍一拍,就怕别人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威家添了孩子,送上亲手钩织的帽子衣服或小袜子,都是情意满满的礼物,独生子女年代,甚至把自己孩子穿过的衣物用过的玩具转送给别人,都是常有的事情。</p> 女儿穿过的鞋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物质不断丰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再提我和我母亲这些寻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显得有点怀旧,也显得有点故事情节。老人听了亲切,孩子们听了好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我来讲,这不是故事,这是温馨的过往,是爱的情结,这是我的回忆。说起这些时,早已忽略了当年的艰难和勤俭,只是沉浸在温暖幸福之中。真的,过去的日子虽然远远不如现在,但也留下了不少美好的记忆,回忆起来依然那么的甜蜜。</p> 姐姐说小时候喜欢穿花衣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一个恋旧的人,家里几件老物件,每一件都带着时光的痕迹。中学和大学时自己动手做的两条裙子,还有孩子小时候的第一件小肚兜,都被我小心翼翼地收着。虽然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但有一双小鞋袜就放在客厅抽屉里。这是婆家大嫂、孩子伯母送的,已穿破又缝补过,如今看起来满是岁月的印记。照片上能看到缝补过地方,若是现在,我会修补得不露痕迹,当年的自己还太会毛线缝补针法,缝上洞洞能穿几天就凑合了,反正也穿不了多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恋旧没什么好与不好,忘就忘,恋就恋,只要别让它成为负担就行。如果还能从中得到轻松或愉悦,那又有什么不好呢?这些老物件就像一本无声的影像,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总能勾起对逝去岁月的回忆。</p> 头上戴的 妈妈织的毛线帽子 <p class="ql-block">个别图片取自网络 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