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之旅--荒野篇

Tim YU

<p class="ql-block">在珀斯自由地游荡了四天后, 我们加入地接团开始了西澳内陆和印度洋珊瑚海岸之旅...。</p> <p class="ql-block">离开珀斯一路向东约行驶约1.5小时车程,便进入到了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这里是西澳小麦带(Wheatbelt)拥有独特的乡野风光与体验。在这里我们遇见西澳第一座内陆小镇--约 克!</p> <p class="ql-block">小镇被一大片连绵起伏的美丽乡村和牧场所环绕。</p> <p class="ql-block">约克 是 西澳大利亚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古老的城镇, </span>始建于1830年。当珀斯还只是天鹅河畔的营地时 ,约克就因淘金热而得到了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约克市政厅建于 1911 年, 小镇名字由英国约克郡复制而来 , 殖民时期风格的建筑和遗迹会令人想起英格兰的约克郡。</p> <p class="ql-block">  小镇有许多年代久远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徜徉其间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主街两侧的维多利亚式拱廊下,铸铁路灯在暮色中会显示煤气时代的光晕。</p> <p class="ql-block">新哥特式的圣帕特里克教堂。</p> <p class="ql-block">老邮局墙壁仍可见淘金热时期矿工用烟头烫出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作为西澳大利亚早期殖民地居住点,这里保留着当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移民</span>文化的魅力。这是我的游历生涯中遇到的第三座约克城: 美国纽约、英伦老约克和西澳约克!不知<span style="font-size:18px;">盎格鲁-萨克逊先民们的乡愁在世界上筑就了多少个“约克”。</span></p> <p class="ql-block">康迪寧是著名的花岗岩之乡。这里的土地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现红色!</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向东,去探寻澳大利亚最大的海浪之一——这里离海洋很远,但却是世界闻名!</p> <p class="ql-block">在荒原深处,一块高15米、长110米的花岗岩巨浪被永久冻结——它是大自然经27亿年写就的诗篇。波浪岩以违背物理法则的姿态矗立,岩壁上流线型的黑色纹路如潮汐指纹,暴露出远古海洋的暴烈记忆。波浪岩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p> <p class="ql-block">原住民Noongar人称其为Katter Kich,意为“哭泣的岩石”。传说每当东南风吹过岩壁孔洞,就是大地之母在哀悼被殖民者屠杀的族人。</p> <p class="ql-block">昼夜温差使岩体表层剥落,暴露出氧化铁染血的赭红肌理。</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Hippo's Yawn 河马哈欠石! 位于的波浪岩附近,它们岩脉相连, 因岩石外形酷似打哈欠的河马,因此得名 。</p> <p class="ql-block">穿越滚滚红尘和荒芜的旷野, 千里颠簸只为一睹这凝固的石浪!在它面前, 重新审视自我, 顿感个人在自然之力下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 ✨ ✨ ✨ ✨</p> <p class="ql-block">从珀斯出发,沿印度洋公路一路向北——所见到的不是温柔的度假地,而是一片不羁荒野;当公路撕开荒原,海风裹挟着盐粒撞击车窗,西澳以其最原始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兰斯林是西澳最大的沙丘,沙非常白且细小,绵延 2 公里,非常适合滑沙。</p> <p class="ql-block">缓缓地爬到沙丘顶端一滑而下,风在耳边呼啸,瞬间感受到了一种自由驰骋的快感。</p> <p class="ql-block">站在沙丘顶端远眺:一边是绵延的白色沙滩,另一边是蓝天白云下印度洋的万顷碧波。</p> <p class="ql-block">印度洋的海水色彩是翡翠色的, 较之太平洋的似乎柔温些!</p> <p class="ql-block">湛蓝的天空下,这片海就如同蓝宝石一样反射着天空的光!迎着轻柔的海风, 呼吸着略带咸湿的空气, 瞬间有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感。</p> <p class="ql-block">西澳的珊瑚海岸(Coral Coast)是一片延绵1100公里壮丽的海岸线,印度洋公路向北沿线有不少著名的景点:尖峰石阵、粉红湖、卡尔巴里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尖峰石阵沙漠位于澳大利亚珊瑚海岸的南门户,穿越扬切普森林和无边无际的灌木丛,从印度洋公路拐入南邦国家公园!(Nambung National Park ), 我们看到了尖峰石阵<span style="font-size:18px;">(Pinnacles Desert)</span>,这是一片充满超现实感的沙漠景观。成千上万的石灰岩尖塔从黄沙中拔地而起,形态各异,阳光将它们的影子拉成利剑,荒诞与永恒在此同框。</p> <p class="ql-block">在太古时代,这里曾是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让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遗留了下来。“尖峰石阵”这是ー个沧海桑田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尖峰石阵”的石柱也可以说是远古生命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走入石林,近距离一探石柱的究竟。在怪石嶙峋的沙漠中行走,身边环绕的荒凉地貌与神秘石柱让人们仿佛瞬间离开地球。</p> <p class="ql-block">我们地球的万物在进化过程中, 以其自身的基因和逻辑而演绎, 适者生存...!</p> <p class="ql-block">在印度洋公路某个无名的弯道旁,有棵倾斜怪树(Leaning Tree)以近乎羞辱的姿势着宣告胜利——它的躯干与地面平行,根系如暴怒的章鱼触手般抓进红土,而树冠却倔强地昂起,将叶片织成一面逆风的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半球咆哮西风带(Roaring Forties)的杰作:每年冬季,南极奔袭而来的气旋以时速130公里抽打海岸,盐雾蚀骨,砂砾如子弹击穿树皮。普通树木在此活不过三年,而这棵澳洲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选择以柔化刚, 甘愿折断脊梁永世面朝内陆!它是一则存在主义寓言, 是最高傲的生存宣言!当你在它身旁摆出直立的人类傲慢时,这棵树已用卧姿丈量了六个世纪的风暴。</p> <p class="ql-block">格里诺 (Greenough), 1863年英国移民在此钉下第一根界桩,将天鹅河殖民地的野心向北大举推进。这片曾被誉为“西澳面包篮”的冲积平原,被1890年那场淹没整个河谷的大洪水,把600公顷麦田和殖民梦一同冲进了印度洋。</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进入格里诺中央历史定居区 (Central Greenough Historic Settlement), </p> <p class="ql-block">落日的余晖将荒芜之地罩上了一层金色, 若大的小镇寥无人迹 ,只余十余栋先驱小屋,教堂,墓地和学校的废墟建筑孤零零地戳在荒野,如同被上帝丢弃的棋盘。</p> <p class="ql-block">黑色的羊驼似一鬼魅在小教堂前闲逛, 寂静的旷野透着一股诡异!</p> 1865年的先锋学校(Pioneer School)教室,黑板上的算术题未及擦净。<br><br><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格里诺修道院, 1899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西兰</span>修女来到这里,开办了修道院和学校。</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礼拜堂的彩窗已褪色,但门廊铁钉上仍挂着淘金热时期农妇的祈祷披肩。</p> <p class="ql-block">当地原住民Yamatji族的长者说,每当东南风摇响教堂残破的铜钟,就能听见土地在复述两个世纪的伤口与愈合。</p> <p class="ql-block">印度洋在10公里外翻涌,而这里,被遗弃的麦田正被沙生灌木缓慢吞噬。</p> <p class="ql-block">夜宿杰拉尔顿<span style="font-size:18px;">(Geraldton), 小镇</span>距珀斯以北424公里是西澳大利亚州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沿海城市!</p> 杰拉尔顿教区的罗马天主教大教堂。该教堂于1916年开始建造,并于1938年竣工。 <p class="ql-block">一大早从杰拉尔顿继续向北行驶,沿着印度洋公路,再转入通往港口格雷戈里(Port Gregory),探访浪漫的粉红湖</p> <p class="ql-block">赫特泻湖(Hutt Lagoon)是一个粉色湖泊,<span style="font-size:18px;">杰拉尔德约100公里车程。</span>这是一种盐湖,由于存在可产生类胡萝卜素的藻类 杜氏盐藻而呈现红色或粉红色色调。</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升空,捕捉这滴坠落在蔚蓝海岸线的少女口红,而地平线处,印度洋正用它的湖蓝色温柔包裹这份暴烈。这是属于西澳的浪漫悖论:越是荒蛮之地,越藏着惊心动魄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卡巴里国家公园(Kalbarri National Park)的断层峡谷,是地球撕开的伤口。沿着崖壁行走,20亿年的砂岩地层在身侧层层剥落,赭红岩壁被季风切割出尖锐的几何线条。</p> <p class="ql-block">国家公园环绕着默奇森河的下游。这条河在红白相间的带状砂岩中凿出了一条长达80公里的壮丽峡谷。</p> <p class="ql-block">四亿年前,古老的潮汐滩形成了绚丽的红色砂岩,雄伟的默奇森河浩浩汤汤地流向海洋,沿途冲刷下切形成一道道深壑。</p> 踏上卡尔巴里天空步道,巨大的露台伸向峡谷,可以欣赏到峡谷的壮丽景色。 <p class="ql-block">赭红色的的残岩和美国的大峡谷有点像, 那波光粼粼的默齐森河好似峡谷中的科罗拉多河!</p> <p class="ql-block">自然之窗(Nature's Window)如同巨型画框,框住默奇森河在谷底蜿蜒的血脉——,整片峡谷呈赭红色。</p> <p class="ql-block">坐在画框里你会听见风中有远古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珊瑚海岸边的龙虾小镇, 塞万提斯! </p> 塞万提斯镇本身于 1962 年建立,其名字取自 1844 年在此沉没的美国捕鲸船“塞万提斯”号。 <p class="ql-block">龙虾小屋位于塞万提斯小镇(Cervantes)的海滨区,据说中国餐桌上的澳龙大多来自此地。</p> <p class="ql-block">Lobster Shack 餐厅提供各种龙虾菜肴,从经典的龙虾卷到烤龙虾尾,再到整只龙虾,所有龙虾号称均新鲜捕捞并现场烹制。</p> <p class="ql-block">西澳特色岩石红龙虾, 龙虾的价格不菲,味道一般对于我们这些老澳洲人并没有什么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游西澳,吃龙虾是一标配, 吃的是仪式感!</p> 黄昏时分我们又回到了杰拉尔顿,登上斯科特山参观皇家海军悉尼二号纪念馆。 <p class="ql-block">这座纪念碑是为了永远缅怀在西澳大利亚海岸被德国“科莫兰”号击沉的“悉尼”号皇家海军舰艇上645名遇难船员而建。</p> 645只不锈钢海鸥组成的精致穹顶,组成银色漩涡,每只翅膀都镌刻着一位二战水兵的名字。 站在“永恒之穹”下,印度洋的风穿过镂空金属发出呜咽,浪涛在400米悬崖下撞成碎玉——这是大海的安魂曲, <p class="ql-block">“等待的女人”始终希望她所爱的人能够回来。迎着印度洋吹来的凛冽风,斜倚着身子。她手捧帽子,凝视着大海,象征着所有在“悉尼号”上失去父亲、丈夫、兄弟或儿子的女性。</p> <p class="ql-block">夕阳将砂岩纪念碑染成金色,湛蓝天幕下澳洲国旗在劲风中猎猎作响。风掠过十字星徽的褶皱发出远古号角般的呜咽,仿佛被某种穿越时空的庄严所凝固...!</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杰拉尔顿在印度洋的臂弯中结束了一天的忙碌, 宁静的港口小镇正升腾起人间烟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