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乡村物语

清闲阁

<p class="ql-block">  初夏的莱芜乡下,晨风裹着槐花的甜香掠过黛瓦白墙。推开木窗,远山如黛,薄雾在山坳间缓缓流淌,仿佛谁家灶膛里飘出的炊烟,正与苏醒的村庄私语。这片齐鲁大地深处的乡土,用最质朴的姿态,向我展开了一幅浸润着人间烟火的生活长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还未透亮,村里的老槐树就响起了第一声鸡鸣。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露水在草叶上闪着微光,远处传来农人赶牛的吆喝声。</p> <p class="ql-block">  传统家规家训在莱芜的农村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如同无声的教诲,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在每一个家庭中,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等美德被视为做人的根本。长辈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着晚辈。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要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这些家规家训,不仅塑造了村民们的品格,更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p> <p class="ql-block">  田埂上铺满新翻的泥土,湿润的气息里混着麦苗的清香。村民们早已在田间劳作,弯腰插秧的身影与蜿蜒的田垄构成动态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的小溪叮叮咚咚流淌,那是从青石缝里渗出的山泉水。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浅滩追逐,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老人们坐在溪边的石板上,一边洗着刚从地里摘来的青菜,一边唠着家长里短。溪水清澈见底,偶尔有小鱼小虾游过,惊起一圈圈涟漪,将倒映的蓝天白云揉碎成跳动的光斑。</p> <p class="ql-block">  临近正午,各家各户的烟囱陆续升起炊烟。农家的灶台里,柴火噼啪作响,火苗舔舐着锅底,映红了她布满皱纹的脸。</p> <p class="ql-block">  在莱芜乡下的日子,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快节奏的焦虑,只有土地与生命最本真的对话。村民们用双手耕耘着脚下的土地,春种秋收,寒来暑往,将对生活的热爱化作日复一日的劳作。</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村庄的小巷中,偶然间看到一位老人家正坐在自家门口纳着鞋垫。她戴着老花镜,神情专注而幸福,手中的银针在鞋垫上穿梭自如。那一双双亲手纳的鞋垫,针脚细密均匀,凝聚着老人的心血与爱意。老人告诉我,纳鞋垫是她多年的习惯,她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用上她亲手做的鞋垫,走出一条踏实的人生道路。在她的身旁,还摆放着一些手工绣花的物件,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是莱芜农村妇女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浓浓的乡土情怀。</p> <p class="ql-block">  有幸在一位村民家中住了几日,深度体验了农村的生活。清晨,跟着主人一起去田间劳作,感受着泥土的芬芳,体会着农人的艰辛。中午,回到家中,女主人早已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农家菜。那些用自家种的蔬菜和饲养的家禽做成的菜肴,虽然没有城市里的山珍海味那般精致,但却有着最纯正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饭后,我坐在院子里,听老人们讲述着村里的故事和传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莱芜乡下的生活,是一首没有华丽辞藻的诗,是一幅不着浓墨重彩的画。它教会我,人间烟火最动人处,不在繁华都市的霓虹灯下,而在这一方土地上,在村民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中,在每一顿热气腾腾的农家饭里,在每一个洒满月光的乡村夜晚。这些平凡而温暖的瞬间,构成了最真实的生活,也让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