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div>这天我们从塞维利亚出发去格拉纳达,途中我选择在龙达小城经停一下,看看著名的桥和斗牛场。</div><div>龙达不大,但据说有3000年的建城历史。当年先民选择这里建城,应该是看中了这里有既易防御又能种地放牧的优点。其实我驾车进来的左侧道路并不险峻,只是进城后过了中心区才有了峡谷深沟,而右边的城区应该是后来才慢慢发展出来的。</div> 第一眼龙达新桥。<div>所谓龙达名桥就是指这座新桥,所谓新桥是相对另两座老桥而言。不过这新桥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它始建于1751年,建造了42年才完工。桥虽不长,但深入120米谷底的桥柱又粗又高,全由石砖堆砌而成,在当年建筑技术和器械极为有限的情况下,能完工就是个壮举!</div><div>据说工程付出了50人死亡的代价。</div> 这是从桥的另一侧的下方拍摄的:峡谷两边直立峭壁,谷底水少成溪。 此桥不是军事堡垒,但桥中间竟有一处关押犯人的牢房。桥拱上方的小门即是给犯人透气的。据说此牢房从桥建成后启用直到西班牙内战结束才关闭,给这个为安居乐业而建的建筑抹上了一道阴影。 两边悬崖之上,一边是白色民居,一边是观景平台。 伸手可触对面屋 终于拍到了老桥和新桥的同框图。老桥又矮又小,在图左侧的中部。 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光影效果,依山而现。 我仔细观察后找到了位于峡谷半腰的这个小花园,可以升御航拍啦。 左边是主城区,右边是新城区。一桥雄架,天堑变通途。 反过来看,又一番风景。 垂直看,真险峻。 原来有两座老桥,至少比新桥早建了150多年。估计老桥建的较顺利,所以当居民们感觉它满足不了小镇发展的需求时,他们就再次决定建一座规模更大建造难度更大的桥——人类的雄心壮志就是这样一步步更迭提高起来的。 峡谷如有云遮罩,此间一定更壮美。 桥上车成川,桥下见小瀑。险峻美,不航拍怎能得见。<div>航拍视频见我的西班牙游之九。</div> 离开新桥城里走,处处桌椅待客来。 当年海明威曾称龙达为最佳私奔地,那是八九十年前的事了。如今小城游人如织,不俱私密性,只有此花园幽深寂静漂亮,还有那么点意思。 龙达斗牛场是龙达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景点,门前一座昂首扬蹄的公牛雕塑,瞬间让人荷尔蒙飙升。 另一门前的斗牛士形象,却显得异常沉静。据说这是现代斗牛之父罗梅罗的雕像,他爷爷是是徒步斗牛的开创者,红色斗牛布的首用者,而他本人则参加5000多场斗牛全身而退,是至今无人能破的纪录。 <div>斗牛场平日没有斗牛表演,但可以入内参观:买门票9欧即可进场。这个斗牛场可容纳观众约5000人,比后建的容纳3万观众的马德里斗牛场小多了,外观装饰也比后者简单,但一个词“最古老”就彰显它存在的意义了。不过它建于1785年,至今才200多年,比西班牙斗牛史短多了。</div><div>空中地面两个视角拍摄视频,有现场感。</div> 斗牛场还有斗牛历史博物馆,这是斗牛士服装和红色斗牛布。 这是十七世纪画家绘制的广场斗牛节的场景,混乱,危险,由此可见建一个把公牛和观众隔开的斗牛场的必要性。 当年牛棚,如今空无牛迹。据说这里现在每年还会举办一场斗牛,届时一定人喧牛闹,盛况如前。 一群老牛仔们在斗牛士像前合影。斗士不曾远去,英气永存人间。 别了,小城,来一张二景同框图。 再来张最美小城图。<div>注意到龙达的新桥和斗牛场的建造年代都是在十八世纪的下半叶,在新桥尚未完工的时候又开始建造斗牛场,一个小城同时推进两大工程,显示出不一般的雄心和财力。此地当时似乎并不是王公贵族的居住地,和开发新大陆或海盗也并无直接财富关联,假如真的是全靠市民纳税集资来搞两大工程,那当年那些投票赞成的市民就可称是有远见卓识了。<div>直面生死,是龙达这两大工程和景点的又一个相同点:建斗牛场能避免观众死亡,而造大桥却免不了会死人——即使有伤亡也要把造桥进行到底——这就是当年龙达人的气魄和胆略,龙达人有后来的好日子,真该好好叩谢自己的先人。</div><div>我们来看西洋景的,边看边悟,也可以向小城的先民们致敬。</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