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江苏学政衙署文化旅游区游记

马瑞军书画篆刻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月的江阴,阳光明媚,我和老兄一同探访了江苏学政衙署文化旅游区。这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踏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苏学政衙署遗址”的石碑,周围绿树环绕,古朴中透着生机。不远处的广济古泉,泉水清澈,亭台楼阁倒映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站在石碑前,我感慨万分,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江苏学政衙署,学署建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即1614年,顾名思义,就是昔日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江苏学政衙署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因而被称为“江南官署之冠”江南第一衙署“</p> <p class="ql-block">江阴学政衙署在明清时期是江苏省科举时代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其独特之处在于,衙署并未设在省会城市,而是设在江阴,这一现象凸显了江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政衙署对江阴乃至整个江苏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小径前行,我们来到了一座刻有“天开文运”字样的石制牌坊,两侧威严的狮子雕像守护着这座文化圣地。继续深入,一组铜雕艺术作品生动再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他们或站立交谈,或静坐沉思,每一尊雕像都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学政衙署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东西方造园艺术相结合。原学署古建筑的十三进格局只有仪门被保存下来,改建后的学政衙署分为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和游乐活动区。整个衙署采用“释古而不复古”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诠释传统文化,创造了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开放空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一处广场上,一群人在练习太极拳,动作舒缓流畅,与背景墙上的书法牌匾相得益彰。而另一座传统风格的小亭子,则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红色灯笼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在这里稍作休息,感受着微风拂面,时间似乎都慢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接着,我们参观了多处标志性景点。一块竖立的石碑上写着“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旁边的信息板详细介绍了这里的前世今生。一扇悬挂着“仪门”匾额的木制牌坊更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古典氛围。而在玻璃罩内的石碑则显得格外沧桑,其表面的风化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穿过一片园林,眼前豁然开朗。池塘边垂柳依依,水面波光粼粼,一座翘角设计的中式建筑倒映其中,美不胜收。不远处的孙中山先生纪念塔庄严肃穆,碑文和书法作品彰显着对先贤的敬仰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后,我们还游览了一座砖砌建筑,其灰瓦黑窗的独特风格令人印象深刻。离开时,夕阳洒满大地,整个景区笼罩在金色的余晖中,更添几分诗意。这次旅行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加珍惜这份宝贵遗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