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的工作中,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研究工作。2024年12月26日,在大田县第三小学举行县级课题《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主题研讨活动。</h3> <h3> 互动课堂</h3> <h3> 第一节课是由李淑琳老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本节课李老师通过创设引入二年级学生耳熟能详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极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层层设限,破译密码,打开密码锁救出美羊羊,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闯关练习作业改变题目的限制条件,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渗透方法优化意识。学生在对素材的比较探索中促进学生真正的观察、发现、深化对有序思考的理解掌握了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知识。情境创设与课后的练习拓展情境呼应,设计精心巧妙。</h3> <h3> 第二节课是由周莉霞执教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本节课周老师通过新知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解答简单搭配问题的能力,将搭配迁移到全新的问题情境中,再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学生就会对排列组合知识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明白全面、按照一定顺序思考问题的优越性。此外,学生也能体会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当知识渗透到多元问题情境中,排列对象多种多样,解题方法是不变的。</h3> <h3> 共同研讨<br></h3> <h3>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活动的最后,现场的老师一起参与评课,针对这两节课做出了中肯建议点评。课后作业设计鼓励教师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整合课程内容,有利于作业目标的协调一致、作业形式的丰富生动、作业内容的逐级深入以及作业评价的多元有效,可以避免作业的繁复、浅表、机械,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发挥作业独特的育人价值。</h3> <h3> 理论学习</h3> <h3> 来自三实小课题郑雪清老师为老师们进行讲座《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学生的作业负担之所以重,作业的碎片化、重复化、机械化是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教师习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和布置作业,缺乏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思考,导致作业内容割裂,思维含量较低。学生被迫陷入“题海”,疲于应付,消减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基于单元视角统整作业目标,有助于凸显单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加强课时作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深化作业功能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体现教学评过程的一体性和完整性,并借由目标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注重多元化作业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