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厂计量管理科(十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该厂没有独立的计量管理机构,仅有一盒千分垫,由工人粗略的自行校对千分尺零位。由于大部分是修配任务,所以测量方法、传递尺寸大致有以下三种方式确定:一是用千分尺或卡尺测量零件尺寸。二是用钢尺做基准,利用卡钳测量尺寸。三是利用所谓“标准件”,对好内外卡钳尺寸,在用对好的卡钳去量被加工活件。</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全厂热工仪表仅有四件(指示毫伏计)铂与铂电偶、镍络热电偶、电工仪表亦仅有10余块。这些仪表均没有经过检验和鉴定。</p><p class="ql-block"> 1949年至1955年,工厂所用量具、仪器、仪表都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这一时期,在“机器场”配备1名专职人员,用千分垫校对量具。</p><p class="ql-block"> 1955年,随着厂由修配为主转入制造为主的需要,开始筹建厂长度计量室。期间,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举办了“长度计量主任学习班”和“技师学习班”(简称种子班)。该厂计量室第一任主任由于东升同志担任,技师罗德超为助手,有成员16人。由检查科管辖。</p><p class="ql-block"> 计量室建立后,既开展了各种计量器具检定、系统历史记录卡、合格证书、指示卡等作业文件的编制,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对常用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是该厂计量工作的一次飞跃。</p><p class="ql-block"> 1959年至1960年,根据市计量局要求,工厂计量工作由单一计量,扩大到专业的统一管理,将热工计量从锻冶科分出,合并到计量室。量具的修理亦由工具科划归计量室承担。将衡器(台秤、杆秤)划归计量室管理。人员增加10名,共25人,应归检查科领导。</p><p class="ql-block"> 1959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确定公制为基本计量制度》的命令,计量室组织全厂将按制造的专用环规、卡尺全部作废,从此,英制量具在厂绝迹。</p><p class="ql-block"> 1960年至1962年困难时期,计量室全体同志一面坚持工作,一面参加科办农场的劳动。计量工作一度遭受损失。</p><p class="ql-block"> 1963年至1965年,经过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计量工作恢复到了组建计量室后期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十年浩劫,计量室的领导被四次更换,全室包括技师1名、技术人员1名、检定修理工19名。在1969年至1971年间减少到10名,计量工作遭到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厂部重新整顿了计量工作。原长度计量由检查科管理。电气计量由设备科管理。热工计量由技术科(工艺科)管理。力学衡器由行政科管理。1982年企业五项工作整合后,计量室由检查科分出,单独成立了计量管理科。计量统由该科管理。经市计量局对全市(包括企事业)计量检定人员进行统考,已于1981年1月给该厂计量人员颁发了“长度计量鉴定证书”。</p><p class="ql-block"> 在抚顺地区,该厂计量室开展工作较早,人员素质、仪器设备、工作条件、作业文件及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为市其他机械行业企业所不及。据此,市计量局授予该厂计量室为抚顺东部地区计量主管单位。并于1985年发给该厂长度计量的《计量检定执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为该厂计量室工作人员老照片和有关原始统计表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