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经与嘉兴有过一面之缘,那已是久远的记忆,只依稀记得南湖的画舫,烟雨朦胧中的楼阁……四月中旬,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模糊的旧忆逐渐清晰,一个既承载着历史厚重又焕发着崭新活力的嘉兴,在眼前徐徐铺开。</p> <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乘着大巴,首站抵达子城遗址公园与瓶山公园。子城作为嘉兴历代府衙遗址,宛如这座城市的根脉,漫步其中,每一处残垣、每一块砖石,都似在述说往昔的故事,游览此地,无疑是一场探寻城市本源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而瓶山公园,虽小众却景致绝美,作为宋代酒文化遗址,仅16米高的瓶山,被茂密繁多的植物层层覆盖,四季景致更迭,各有千秋。此番嘉兴之行,走访了不少公园,当地人也常提及嘉兴公园很多,而最令我难忘的,当属西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西山公园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依山傍水的地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园内丛林葱郁、曲径通幽,形态各异的奇石点缀期间,白鹤亭、三角亭古朴雅致,紫薇阁、烟霞洞等二十余处景点错落分布,处处皆景。</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西山,又名“硖石山”,“紫微山”,沿着石阶没走几十步,便见到了徐志摩之墓。历经三次搬迁,这位浪漫洒脱的才子,终于在此寻得安息之所。白水泉畔,张宗祥先生题写的“诗人徐志摩之墓”碑文醒目耸立,斑驳阳光穿透枝叶,洒落在冰冷的石碑上,仿佛给予这位诗人破碎的灵魂以温暖慰籍。</p> <p class="ql-block"> 告别徐志摩墓,我们拾阶而上,来到紫微阁。相传,“紫微”之名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登上此山,眺望硖石湖,联想到自己任职的中书省(紫微省),故而改名。紫微阁外观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却又不失江南建筑的文雅灵秀;内部装饰以独特的民国朱红色调为主,尽显复古风情。登上三层阁楼,海宁硖石的全景尽收眼底,远处东山山顶的智标塔也清晰可见,一塔一阁,隔景相望,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离开西山公园,我们走进徐志摩旧居。这座建于1926年的中西合璧小洋楼,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楼内珍藏着诗人的手稿,每一页纸张都诉说着他的文学才情于浪漫爱情故事。站在二楼露台,干和街的全貌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展馆中,关于徐志摩家世、生平、思想及文学活动的陈列,全方位展现了他短暂却绚烂多彩的一生。在二十世纪</p><p class="ql-block">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这座配备冷热水管、电灯浴室等先进设施,拥有20余间房的小洋楼,堪称令人惊叹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曾短暂居住于此,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一段甜蜜美好的时光,徐志摩更是对这座房子喜爱有加,亲昵地称其为“香巢”。</p> <p class="ql-block"> 走出徐志摩旧居,我们踏入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街区虽不长,却由历史悠久的保秀坊和锦绣坊组成,完好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街道风貌,是现存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之一。南关厢历史底蕴深厚,名人辈出,著名红学家吴世昌便出自此地,茶文化、酒文化、米市文化、关帝文化、硖石灯彩等传统文化在此传承延续。</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青石板上,仿佛穿越时空,昔日江南民居前店后坊、临河而居、商住合一的风貌依稀可辨,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尽显。行走间,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临街店铺朴素简约,而内屋居住区却精巧考究,这或许正是“富不外露”传统社会心理的生动体现。</p> <p class="ql-block"> 此次嘉兴之行,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知。嘉兴,既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底蕴,又涌动着现代发展的蓬勃活力,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相信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必将书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