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龙儿河-吉孔战斗

野渡(刘荣山)

<p class="ql-block">血色龙儿河-吉孔战斗 </p><p class="ql-block"> 刘荣山</p><p class="ql-block">民国32年(1943.7.20)农历六月十九日,伪第1集团军沈士元团教导营约400人从泰州调驻刁铺。该队伪军的行军预定线路是从泰州北门往西,经吴桥区石桥乡、高汉乡、董官乡等,再折向吉孔乡等回到刁铺,一来这一路路较好走,二来都是擦着新四军与日伪军控制范围的交界地。地下党提前获悉这个消息,超前一天通过地下交通员向吴桥区传来情报,区委书记卞松山和江都独立团团长林辉才共同协商,提前进行了部署,决定由吴桥区队副队长杨秀成、指导员朱良带领吴桥区队和四乡(石桥乡、高汉乡、董官乡、吉孔乡)民兵配合江都独立团七连共同完成伏击任务。七连的一个排带着两挺机枪,由熟悉地形的浦头人张锡礼带队,当晚秘密向龙儿河套靠拢。龙儿河套以北系该部伪军从董官乡向东的必经之路。根据既定部署,准备先是由民兵沿途袭扰,主力则埋伏在吉孔乡与董官乡交界的龙儿河河套北侧,等待敌人聚而歼之。 </p><p class="ql-block">1943年7月20日早晨,薄雾轻绕,民兵与该队伪军在小东堡(今划归大桥镇)交火,石桥乡(今浦头镇联桥村)民兵朱广元奋勇当先,不幸中弹壮烈牺牲。伪军虽有损失但惊获小胜,戒备心放松,收拾人马继续走路。然而这只是袭扰而已,是佯攻,关键要将敌人像赶鸭子一样赶入我军主力既定的埋伏圈,劲头不能用的太大,既不能让伪军缩回去,又不能让他们受惊改道。中午,伪军行至董官乡龙儿河北岸的小官庄、朱庄(今浦头镇双丰村)休息,准备午后开拔向东经吉孔乡回刁铺。沿途袭扰的四乡民兵由小东堡分两路在规定的时间内汇集至小官庄东西两侧,与早已严阵以待的江都独立团和吴桥区队汇合,随即发起进攻,长短枪一起开火。伪军慌忙向东溃散,企图通过龙儿河老坝桥向南逃窜。张锡礼部用两挺机枪封锁伪军东向逃路,将敌人往南逼向龙儿河套。伪军向东突围不成,被迫向南逃窜,退入龙儿河河套既定伏击圈。其时正值雨季,大雨初息,天空中乌云翻滚,龙儿河水暴涨漫堤,河深水急。江都独立团七连和吴桥区四乡民兵一路穷追猛打,周边农民闻讯不断持锄赶来助威,在铁皮桶中放鞭炮并高声呐喊,那阵势犹如陷入千军万马的包围。吓破胆的伪军慌不择路纷纷被逼下河,不会游泳的苦苦挣扎淹死河中,会游泳的也成为活靶子,侥幸爬上南岸的伪军多数被击倒,仅剩伪营长李忠带着少数残兵骑马逃脱。</p><p class="ql-block">从获知情报到周密部署,从初战小东堡到合围龙儿河,历时不到两天。龙儿河套最后一战仅用不足一小时,共歼灭伪军300余人,缴获六〇炮1门、掷弹筒8只、机枪9挺、步枪70余支、驳壳枪7支、各种弹药10余箱。民兵朱广元在小东堡之战中牺牲,另有5名民兵受伤。因为此战在吉孔乡与董官乡交界处,高潮与收官阶段又主要发生在吉孔乡地面,所以苏中第3军分区《江潮报》以“吉孔战歌”为题,颂扬这次战斗的胜利。此战在浦头镇也被称为“龙儿河之战”。</p><p class="ql-block">是日午后,一队伪军为了向北接应4公里外龙儿河之战中的残敌,由刁家铺到徐袁乡一带抢粮,吴桥区干部史昌勋率民兵配合区游击连,将这股伪军击溃,俘虏100多人,缴获若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