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扬三都之名,聚青年之力。这里是三都镇青年干部的“心灵驿站”。本期“三都青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罗雨欣的《平安法治工作的那些事》</p> <p class="ql-block"> 法是人生命航程的指路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交错复杂的“法网”下接受着无私、公平的保护,同时也接受法律严明的监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平安法治工作的那些事</p><p class="ql-block"> 在三都镇平安法治办工作的这几年,于我而言,是沉淀,是成长,更是对“平安法治”这四个字内涵的深刻体悟。基层工作直面群众,琐碎繁杂,却又至关重要,每一项任务都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筑牢平安法治的基层防线。</p><p class="ql-block"> 刚到这个办公室,我便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矛盾纠纷调解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三都镇人口众多,邻里之间、家庭内部难免会因各种琐事产生矛盾。记得有一次,两位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吵不休,甚至差点动手。我跟随同事前往调解,一开始双方情绪激动,各执一词。我们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从法律规定到邻里情谊,反复沟通协调。经过多次上门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握手言和。这件事让我明白,调解矛盾不仅需要扎实的法律知识,更要有耐心和同理心,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真诚和热情去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p><p class="ql-block"> 法治宣传也是基层平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我们经常走村入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广场上摆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到学校开展法治讲座,为孩子们讲解交通安全、预防校园欺凌等知识。有一次,我们在广场上开展宣传活动,一位大爷拉着我的手说:“你们讲的这些法律知识太有用了,以前我们不懂法,吃了不少亏,现在知道了,以后就能用法律保护自己了。”大爷的话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法治宣传工作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是平安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我们聚焦吸毒人员、邪教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群体,构建“管控+帮扶+转化”工作体系:对吸毒人员落实动态建档、定期尿检和就业帮扶,帮助他们切断毒瘾回归社会;对邪教人员采取法律宣讲与解决生活困难相结合的方式,瓦解思想桎梏实现正向转化;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部门联动筛查机制,落实监护人、精防医生、网格员、派出所民警、镇干部“五包一”责任,与监护人签订有奖监护协议,确保“病有人管、难有人帮”。这些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特殊人群管理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更要以法治温度帮助他们重塑生活信心。</p><p class="ql-block"> 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成就感。每当看到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群众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每当看到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当看到曾经的“重点人员”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轨道,成为平安建设的参与者,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平安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平安法治办的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扎根基层,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平安法治建设工作中去,为建设平安三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编辑:邱 婷</p><p class="ql-block">审核:邓 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