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迹寻幽】微雨湿边城

玉成其美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玉成其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006003</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古称镇筸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山水之间。这座占地约10平方千米的千年古城,汇聚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形成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风貌。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凤凰古城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众多中国历史名城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与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鼎足而立,素有“北平遥、南凤凰”的美誉,以其独特的边城风情与人文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探寻。</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古城之旅始于虹桥。这座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于清代雍正元年重建的古桥,以驼峰式的桥面横跨沱江之上,远远望去,恰似“长虹卧波”,因此得名“卧虹桥”。虹桥呈南北走向,桥身以两台两墩支撑三孔结构,由红砂石精心砌筑而成,全长约110米,宽8.8米,高11米,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虹桥上下两层,功能各异。一层商铺林立,杂货店鳞次栉比,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二层则是民俗文化楼,处处彰显着古城的文化底蕴。我们围绕虹桥,从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驻足观赏,用镜头定格下它的每一处独特景致。</p> <p class="ql-block">沱江吊脚楼堪称凤凰古城最灵动的建筑符号。自虹桥漫步片刻,我便邂逅了那处屡屡出现在古城宣传画面中的吊脚楼群。这个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建筑楼群,多建于清朝至民国初期,每一处榫卯结构都凝结着匠人的智慧,工艺价值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抬眼望去,吊脚楼上层高敞轩阔,歇山式屋顶飞檐起翘,门窗上的镂空图案繁复精巧。下层建筑顺应地形,打破规整布局,以独特的悬挑结构凌空垂落于沱江之上。江水在木柱下潺潺流淌,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倒映碧波,宛如一幅水墨丹青在眼前徐徐展开,构成了凤凰古城最具辨识度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沿着沱江继续漫步,沙湾北岸的万名塔便映入眼帘。这座古塔以青砖为骨,混合砂浆与钢筋混凝土为肌,沉稳地矗立在江边。塔身为六方七级构造,每层飞檐翘角向外舒展。整座塔高22.98米,底层直径4.5米,向上逐层递减0.3米,收分有致的轮廓勾勒出优雅的弧线。回溯历史,万名塔曾是文人墨客焚化字纸、敬重文脉的“惜字塔”,承载着古城对文化的尊崇。特殊年代里,它不幸被损毁,直至1987年,在著名画家黄永玉的热忱推动与多方努力下,这座见证岁月沧桑的古塔得以重现风姿,续写着沱江畔的千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城游船码头的后身即是北门——壁辉门,城门呈半月形拱券,城楼主体由青砖砌筑而成,重檐歇山顶翘角飞举,穿斗式木结构精巧稳固,石座卷顶设计更添庄重威仪。面向城外的墙体设有两层枪眼,每层四孔,如同警惕的眼眸。凭借这样的布局,城楼可严密控制城门外一百八十度的视野范围,将潜在威胁拒之门外,往昔金戈铁马的防御气势,至今仍可窥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登上凤凰古城北门城墙,入目处,远处山峦如黛,云雾悠悠缭绕,似轻纱漫舞。脚下石板路被微雨轻润,微光隐现,仿若藏着岁月的细碎密语。城墙外侧,灰瓦木楼鳞次栉比,于薄雾氤氲间,晕染出朦胧而深邃的古韵。城墙内侧,商铺暖光隐隐透出,人影在光影里绰约,烟火气息与古城的清幽静谧悄然交融,绘就出一幅动人的尘世画卷。</p> <p class="ql-block">从北门城墙出发,一路前行可至东门。东门城楼仿照北京前门规制,以城砖精心砌筑。其对外一侧设有两层枪眼,每层各有4个。城楼高达11米,采用歇山屋顶形制,下层巧妙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灵动欲飞,整体造型庄严肃穆,雄浑中尽显古朴典雅之美。</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的石板街巷,幽谧深邃,恰似一部缄默的古籍,封存着无尽往昔。街巷两侧建筑飞檐翘角,灰墙黛瓦,雨雾弥漫中,悬挂的红灯笼晕染出柔和暖光,似在轻诉流年。经岁月摩挲、雨润风蚀的石板路,宛如一条时光纽带,将古城独有的韵味,紧紧串联。</p> <p class="ql-block">在凤凰古城沱江上的这座木板桥,古称“跳岩”。它始建于唐代,堪称凤凰古城最早的桥梁,是当时乾州进入五寨司城的必经之路。起初,跳岩由40多块石墩组成,因遭洪水侵袭,石墩屡被冲走。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人们在石墩上加铺木板,可洪水来临时,木板也常被冲走。到了1950年,凤凰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重新修缮。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并在上铺就厚实木板,在河底岩石上打眼,以铁链贯穿,铁丝系紧,极大增强了跳岩的稳固性。如今,跳岩不仅是两岸人民往来的重要通道,更是凤凰古城极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2000 年,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凤凰县政府在距古木板桥数十米外,匠心打造两组平行排列的新式“跳岩”。每组66个石墩错落有致,一高一矮的精巧设计,恰能让两人并肩同行,也正因为此,它被人们赋予了一个浪漫的名字——情侣桥 ,引得无数游人争相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生性胆小的我试探性踏上情侣桥,石墩间潺潺流动的沱江水,像面晃动的镜子,不过三五步,眩晕感便顺着脚踝攀至头顶。果断放弃前行,退回岸边,最终选择走木板桥。听当地人说,木板桥也叫“土匪桥”。一边是浪漫缱绻的“情侣桥”,一边是带着江湖气息的“土匪桥”,这反差恰似凤凰古城的双面魅力,柔情与野性交织,故事与烟火共生,倒教人愈发好奇,那些藏在木纹裂痕里的往事,究竟藏着怎样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在凤凰古城的街巷深处,悄然隐匿着沈从文故居、杨家祠堂、天后宫等胜迹。沈从文故居,虽质朴低调,却满溢着文学的光辉。杨家祠堂,斑驳墙垣与闪耀红星相映,门联承载着家族荣耀。天后宫,飞檐翘角、浮雕楹联,尽显庄重神秘。它们似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将凤凰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悠过往,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初次知晓凤凰古城,是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踏入古城,仿佛走进了先生的文字世界。街头巷尾,不少店铺以《边城》里的翠翠命名,“苗家翠翠小吃店”“翠翠手工坊”……一个个招牌,就像从书中跃出的精灵,带着熟悉的温度。 店铺外墙上,悬挂着先生的经典句子。“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这些文字与古城的青石板路、灰瓦木楼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浪漫又文艺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经过古城的酒吧,日间的静谧触动了我。倘若时间充裕,我定会择一窗边而坐,手中摊开《边城》,让墨香与沱江温润的水汽悄然交融。偶尔抬眼,对岸吊脚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似翠翠的心事般朦胧。脚下江水悠悠,潺潺声如古老歌谣,和着书中文字,将古城的质朴与浪漫娓娓道来。好想与这古城、与这文字,共享一段静谧而诗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细雨如丝,轻轻洒落,我漫步于凤凰古城的街巷。每一步,都似踏在沈从文先生的文字里,与《边城》的故事再度相逢。先生以如椽巨笔,为这座古城注入了灵动的灵魂,让青石板路、吊脚楼、沱江水都弥漫着诗意与温柔。此刻,旅行尚未结束,而我已暗自决定,待归返家中,定要重读《边城》。带着这趟古城之行的所感所悟,书中的人事风物,想必会呈现出别样的韵味。这恰似我个性签名所写:“旅行是心灵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行”,在现实与文字间穿梭,心灵也在不断地探寻与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