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笔绘折线 慧思解数据——王艳春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活动暨第七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实践活动

邹静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绿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为了深入贯彻“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加速新课程标准的实践应用,精准导航教育教学航向,助力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构建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2025年5月21日,王艳春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活动暨第七小学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实践活动,在红山区第七小学拉开帷幕。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有领衔名师王艳春老师、第七小学孟显春校长、彭敏副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及七小的全体数学教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在邹静雯老师的主持下有序展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红山区第四小学的张璇老师,以《深耕教材肌理 重构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教材分析实践探索》为主题,为在场教师带来了一场富有启发性的讲座。张老师首先强调了教材分析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并多维解构教材分析的三个实践维度——宏观维度、中观维度、微观维度,通过丰富的实际教学案例,引出基于教材分析的单元整体教学的“三维联动”。即建构单元整体知识网络,设计问题链驱动探究,丰富教材资源的育人价值。为教师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与操作模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红山区第七小学宋芳芳老师以《全景构建 深化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理念》为题,进行了单元整体设计方案的解读。宋老师从包括单元主题分析在内的五个大方面结合本校特色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本单元的设计理念。宋老师从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元素开始,逐步过渡到掌握解读数据变化趋势、分析数据背后原因的高级技能,这一循序渐进的解读安排,充分展现了教育者的匠心独运。单元整体解读内容紧密贴合现实生活,逻辑结构严谨,中间穿插了生动的教学实例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测,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中学巧法,“评”中会勤思。听、评课让教师可借“他山之石”攻“自身之玉”,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p> <p class="ql-block">李宏超老师《单式折线统计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节课层次分明,李老师以赤峰旅游创设大情境,借助2015-2024年赤峰市接待旅游人数的例子,层层深入,感悟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讨论交流等形式,既让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和预测,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刘彦鑫老师《复式折线统计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师这节课为学生展示了多种多样的素材,数据可视化探究层层递进。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逻辑。注重数据意识培养,有意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的形态,多角度地提取信息和分析数据,注重知识产生的过程,课堂组织形态多样,问题设计有深度,直指数据意识本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李宏超老师和刘彦鑫老师分别进行深入的课后反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并反思虽然这节课的课中带学生回顾了数对知识,但在绘制折线统计图中还发现了部分学生对“点”的位置确定(如横纵坐标对应关系)仍存在模糊,导致绘图时数据点定位不准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师畅谈了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初衷,表示自己在学生汇报时,应先呈现正确的画图步骤,再出示错误素材加深学生印象,这个转换的过程,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组研讨环节。老师们分为三组进行对今天的讲座、单元解读及展示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讨论。大家认为两节展示课高效且富有启发性,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据对比分析的理解,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深入探讨改进空间时,教师们聚焦于教学细节的精雕细琢,为李宏超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鼓励她在课堂中敏锐捕捉学生的即时反馈与思维火花,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时明确它的另一个特点即预测功能,灵活调整教学节奏。而对于刘彦鑫老师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教师们提议,要增加一个独立思考的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以此加深学生对统计图表绘制规则重要性的认识,并培养他们严谨的数据处理态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尾声,工作室领衔名师王艳春老师进行全面总结发言。王老师对本次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参与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王老师认为,本次的讲座和单元整体解读两位老师下了大功夫,从内容的打磨到PPT的制作都值得肯定。在课例展示活动中,肯定了两位老师对于改变教材素材使用的做法,但同时也强调了课本上的素材也应当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处理。我们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前将问题进行整合。在教学中要明确“统计五过程”,即产生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根据数据进行预测。教学过程中要向前延伸,比如明确横轴、纵轴表示什么?一个格代表多少?为什么这样表示?把握好学生认知的“三台阶”,即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三个环节要让学生的思考逐步加深,在要求上要有提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老师的发言使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学有榜样,评有标尺,干有方向”,进一步促进了数学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课题研究活动以课堂为阵地、以研讨为桥梁,通过生动的教学展示与深刻的思维碰撞,为探索“单元整体教学注入全新活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凝心聚力互帮互助,深耕新课标,推进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实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发挥更大的引领示范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