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四渠中的一条“U”字型运河

<p class="ql-block">汴京蔡公渠,蔡渠。北宋汴京四渠中的一条“U”字型运河引人瞩目,这条河流拥有两个名字和两个流向,以东西向进城的河段叫惠民河,入城后北流在里城南城垣外转向东流,折而南流,由普济水门出城。以南北向出城汇入颍河的河段称作蔡河,这条河没有汴河那样有名,但她几乎汇集了汴京以西的源于嵩山的众多水系,构筑了一条从郑州西南的豫南地区经东京汴梁,直抵豫东、淮北、淮南的水运通道,使禹州、颖昌府(今许昌)、郑州、陈州(今周口淮阳区)、颖州(今安徽阜阳)等成为东京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开封及其周边的密布的河流体系无论在北方还是全国都实属罕见,堪称米字形的运河交通枢纽四通八达。</p><p class="ql-block">运河被视为北宋开封建都之本,所以满足一条短短的蔡河水利工程之复杂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作为汴京四渠之一的惠民河其实就是一条人工运河,这条河不像引黄的汴河那样水源丰沛,只能根据开封周边地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特征,因势利导,通过“开源节流”来保证往来船只的航运通畅。</p><p class="ql-block">开源工程一是保障流入京城的惠民河上游的通航水位,通过在长葛县境内开渠二十里截流贯通洧水及其南面的潩水(今潩水河)的方法,将洧水、潩水上游水源沟通作为惠民河水源,向东北流经尉氏西、中牟东,至东京外城广利水门入城。同时疏浚蔡河自京城至通许镇(今通许县)河段。</p><p class="ql-block">二是确保蔡河下游河水流量,不仅将洧水、潩水的下游疏浚流经鄢陵、扶沟等县汇入蔡河,而且开凿西起颍水自合流镇东抵长平镇的运河,把颍水上游分流到蔡河,引颖济蔡。合流镇就是今天的西华县逍遥镇,逍遥镇的名吃胡辣汤之所以有如此盛名,是与这一连通颖河与蔡河的运河水利工程带来的水运便利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苏轼离开汴京前往陈州作诗“颍水非汉水,亦作蒲萄绿”,这首诗一方面说明了陈州以上的蔡河接受颍河水的事实;另一方面说明以西部嵩山水系作为水源的蔡河与接受黄河水的汴水相比水质更加清澈碧绿。</p><p class="ql-block">节流工程主要是在汴梁普济水门外设置斗门相当于现在的三峡大坝船闸来调节惠民河水流量和水位,不过当时的斗门用简易的蓄水木结构作为控制船闸,以确保出入京城舟船的航运。蔡河在接受洧水、潩水、颖水上游分流在下游的河南项城注入颍水,直达淮水,所以颍水作为蔡河下游的组成部分,蔡河又称蔡颖河。在当时的惠民河、蔡河可谓是舟船林立,商贾云集。“舟行过林樾,密树相排挤。”是蔡河汴京至陈州段运河盛景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及至数百年后的北宋年间,蔡京诞生于福建仙游一个普通人家。自小就资质过人,生就一双慧眼。父亲蔡准在杭州当官,,蔡京蔡卞从小就有良好的学习环境,6岁能背岳阳楼记。幸而蔡京聪睿过人,母亲望子成龙自是再喜不过,尽力撙节供儿读书习文。蔡氏兄弟先在其毅襄哥处学习后在苏轼兄弟教育成长,再经王安石教化,使其兄弟能力过人,王安石,司马光,两人都曾说过,蔡京蔡卞,均有能力拜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京自小就对于文史颇有兴趣,无论是诗词歌赋,抑或是典籍经书,样样精通。祖上曾有显赫人家的传统,积淀在他骨子里的文化气质油然而生,母子三人年年月月操勘度日,但蔡氏兄弟却从未因贫穷而气短志怠。可谓是困顿中历炼出的大器早成的奇才。</p> <p class="ql-block">从小就备受母亲的教育,蔡京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慢慢养成的。母亲常教导他,要学会怀柔敦厚,谦逊有礼。同时对他潜移默化的,还有仙游一带的人文环境。小县城里,诗酒书简朴淳厚的生活方式,正是蔡京形成温文儒雅气质的绝佳沃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京天资颖异,加上用功刻苦,自是很快就脱颖而出。及笄年纪,他远赴京师,一举高中进士。这位福建小伙子远去人乡,前程似锦,而他母亲也终于可以躬身卸下年年操劳的重任。自此蔡京的传奇人生,正式揭开了第一页。</p> <p class="ql-block">二、少年英杰状元及第 展现过人才华</p><p class="ql-block">蔡京年少时就已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但智力超群,而且对于文学艺术也有着独特的天赋和造诣。1070年,年仅23岁的蔡京便以状元之姿高中进士,成为当朝新科状元。及弟蔡卞也中当年进士,这在当时实属罕见,足见兄弟的过人才华。试想一个23岁的年轻人就能脱颖而出,夺得状元宝座,究竟需要怎样的智力和学识?蔡京自小就醉心于诗文书画等各方面的学问,勤奋好学到了痴迷的地步。据说他能背诵整部《诗经》,对于儒家经典无不浸淫精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治学之外,蔡京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无论是书法、绘画,抑或是诗词歌赋,他样样精通,堪称当世无双。他的诗作清新流畅、意境优美,很快就在文坛小有名气。更令人艳羡的是,他即便笔下涓涓细流,也能以豪迈大气的书体传神示人,当真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蔡京之所以在23岁那年就状元及第,绝非是侥幸,而是他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和高深的学问所致。正是托了这番过人的才华,日后蔡京在朝为重臣时,方能大显所长,推行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杰出政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朝为重臣救国有功 反复任命四次丞相</p><p class="ql-block">蔡京状元及第后很快就干起了为官一途。仕宦生涯一路青云直上,屡立功勋,因而屡获重用,一生先后四次被拜命为丞相,执掌朝政长达17载,可谓是真正的当朝重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京第一次被任命为丞相,是在熙宁年间。当时西夏胡援又一次大举进犯,直扑内地,危及京师安全。蔡京奉旨督师征西夏,杀敌无数,军威大振。在他统帅下,不仅西夏被击退,关中大半土地也被尽数收复。熙宁年间蔡京靠着出色的军事作战和处置边疆的卓越能力,一举成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及至神宗年间,因种种政治原因被免去了丞相之职。但不久神宗中之改革陷入困境,蔡京再一次被征召重掌大权。这一次他果断推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p><p class="ql-block">在经济方面,蔡京废除了影响十分恶劣的青苗法,减轻了人民赋役负担。同时颁布了茶酒盐铁法,允许私人经营这些商品的买卖,大大刺激了经济发展。蔡京还确立了学校取士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举新模式,培养了大批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京尤其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他大兴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县学、州学、太学的三级学校体系,并鼓励人们就学。在文化上他也十分用心,出资修缮古迹,收集典籍,为传播中华文化贡献卓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蔡京倡议修建的木兰陂,至今仍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堪称蔡京政绩的杰作。可以说,蔡京为了国家和百姓,确实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也算是全心全意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文人风流潇洒不羁 才思横溢惹人艳羡</p><p class="ql-block">除了身为朝中显赫的重臣,蔡京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政治手腕了得,在诗文书画方面也是出类拔萃,堪称当世无双。这位文武全才,实在令同时代的文人墨客无不艳羡倾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京自幼就对诗词歌赋有着非凡天赋。及长能诗,早年时就在诗坛上小有名气。他的诗作清新流畅、意境幽远高雅,惯以写景抒情为主,别树一格。很快就被人们誉为"诗中谪仙"。</p><p class="ql-block">除了诗词之外,蔡京的书法造诣更是登峰造极。他的书风豪迈潇洒,却又不失遒劲有力,可谓融会贯通,集古今之长。蔡京一手好书法,竟然名列当时的北宋"书法四大家"之列,可见其才华非凡。就连宋真宗这样睿智的君王,也对蔡京的书法才情叹为观止,连赞"豪放遒劲,丰肥雄放"。后人们更是盛赞蔡京的书法"雄浑灵秀,气贯长虹"。足见其书风之独特高超。</p><p class="ql-block">除了诗词书法,蔡京对文史典籍也有非常高深的造诣。据说他能背诵下来整部《诗经》,对经书之中的奥义也融会贯通,堪称学富五车。连宋真宗都曾赞赏他"通古今之学,尽性理之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蔡京虽才华横溢、文采风流,却屡因党争权谋而被人唾骂中伤。可是无论如何,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卓越造诣,绝对是不能被否定的。正是这份才气,让蔡京这个"旷世奇才"得以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恩怨纠葛惹是非 最终遭遇悲惨下场</p><p class="ql-block">虽然蔡京一生为国为民做出了无数卓绝贡献,但他的生平却也充满了无数曲折离奇的遭遇。最终,这位当朝重臣竟然遭到了悲惨的命运。</p><p class="ql-block">蔡京先后四次入相,其间屡次被贬谪,跌宕起伏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仔细追溯其中缘由,很大原因便是因为他在朝为政时疏忽了与权臣们的关系。</p><p class="ql-block">蔡京任丞相期间,朝中上下向来存在着两大派系,互相之间争斗不休。加之还有一些心怀不轨、穷奢极欲的宦官们。蔡京虽然手腕了得,却未能化解内部矛盾,导致朝政愈发纷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终在神宗时期,朝中权臣汪伦等人与蔡京对簿公堂,斗争到了白热化。尽管蔡京本人并无大错,但他终究敌不过权奸当道、朝野扰攘的时局。在权臣们的勾心斗角下,蔡京被贬黜、弹劾的情况不止一次。</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哲宗继位后,蔡京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那时哲宗放权于汪伦等人,他们对蔡京积怨已久,乘机发难,不择手段对蔡京加以打击。蔡京的一干亲信先被诛杀,他本人也遭到严惩,幽禁于狭小囚笼之中。就这样,年过七旬的蔡京被关在狭小的铁笼子里,备受折磨。狱中生活几乎没有人道,每日只有些麸皮和脏水勉强果腹。铁笼又小又闷,老人只能蜷缩着身子,无法伸展四肢,实在是凄惨万分。</p><p class="ql-block">最终,这位曾几次手握国家大权的重臣,竟被迫承受如此折磨,一蹶不振。在阴暗潮湿的牢狱之中,蔡京含恨而终,留下了个令人扼腕的下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