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行行重行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198659</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月11日,从邢台东太行返回滨州的途中,我们顺道游览了运河名城山东临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临清,莫说外地人,就连本省人印象也不深,它只是聊城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但是,若说起明清时期的临清城,那可是闻名全国的商业都会,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被乾隆皇帝誉为“富庶甲齐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明清时期的“一线城市”,临清也是《金瓶梅》故事的重要背景地,书中有大量描写临清的篇幅,如:“临清是个热闹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辏之地……”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临清的繁华。临清城内至今仍保存有运河钞关、鳌头矶、清真寺、舍利宝塔等多达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行色匆匆,只游览了钞关和鳌头矶并在古运河边和大众公园转了转。在《金瓶梅》第五十八回中,就提到了钞关和鳌头矶:“韩大叔在杭州置了一万两银子的缎绢货,见今直抵临清钞关……过了钞关,不上二十里,来到鳌头矶。”这是小说中的描写,现实中的钞关和鳌头矶相距不到2里地,我们先来到了钞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运河钞关</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钞关位于临清市青年路西首南侧,会通河南支西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于运河上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由户部直辖。临清运河钞关是古代八大钞关之一,位居首位,鼎盛时期税收占全国四分之一。这也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处运河钞关。这处钞关一直使用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随着运河漕运终止而废弃,前后使用时间达500多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心向往焉。来之前做攻略,看网上资料对这处钞关的详细介绍,似乎一砖一瓦都是明清原构。来到后却发现里面建筑都焕然一新,怎么看也不像是古代的,真正的古迹是正对钞关大门的两处建筑残基。这应该是在明清钞关原址复建的一组建筑,不过,这总比消失了好。留存至今的古建筑,不都是经过历代修复吗?对于这处钞关,只要文化的根基还在,那么传统就能够保存和流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运河钞关直白的说就是运河税收机构,中国税收文化亦是博大精深,作为运河上的钞关,其税收更是事关王朝稳定,这处钞关为研究明清两代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如今这里已辟为“临清运河钞关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设置有钞关历史展厅、钞关廉洁碑廊、钞关廉洁文化教育展厅、明清临清钞关廉政官员展厅等,我们依次走过,从中了解了钞关的辉煌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鳌头矶</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鳌头矶位于会通河南北支交汇处,原为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坝,因其形状如鳌头而得名。这处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贵为国保,但免费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鳌头矶建群主要由正门、吕祖堂、望河楼、观音阁等建筑组成,整组建筑楼阁环合,古色古香,写满历史沧桑。其中观音阁最有特色,其基座砖砌,高5米、9米见方;上部阁楼供奉送子观音一尊;台基下辟门洞,洞楣上书“独占”,上部楼阁额题“鳌头矶”,寓意“独占鳌头”。院内一隅挂满了红色布条,都是为升学祈愿的,毕竟有谁不想独占鳌头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跟印象中“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潮水拍岸寂寞回的形象大相径庭,现实中的鳌头矶为闹市中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已看不出鳌头形状。在古代,这里是临清城内最繁华的地方,登临其上,可望“粮艘麋集,帆樯如林”的景象。明代李东阳《过鳌头矶》对此有过精彩描写,诗云:“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可见当年多么繁荣。但是,随着清末津浦铁路通车,运河停航,临清逐渐落寞,鳌头矶也失去当年风采。如今,仍然处于闹市区的鳌头矶已看不到运河上舟楫往来的景象,只有那千年的运河水还在缓缓流淌。落日余晖下,这些精美建筑,仍在讲述往日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卫运河</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运河在临清这一段被称为卫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临近古卫河而得名。明清时期这里是为北方水运枢纽,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临清、张秋)”之称。从保存下来的历史照片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卫运河河面宽广,河上舟楫往来,帆樯林立,一派繁忙景象。再看如今的卫运河,宽广的河道内仅剩中间一道溪流,河中不见片帆往来。可以说历史上的卫运河已经消亡,眼前看到的只是一条普通的水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元明清三代均有开挖,运河在临清城内形成多股河道,它们互相连通,使得临清成为一座类似苏杭的运河水城。行走在这条承载了历史与记忆的古运河边,感受它往的辉煌,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千年运河仍在缓缓流淌,而那些曾经南来北往的舟船却驶入了历史的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大众公园</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鳌头矶往南不远,过运河桥,就来到临清大众公园,从园内参天大树可以看出这座公园历史非常久远。比起钞关和鳌头矶这两处世遗景点,当地人似乎更愿意来这里游玩,树荫下到处都是聚在一起下棋打牌的市民,一幅岁月静好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跟随当地人的脚步在园内随意转了一圈,发现几处独特的建筑。题有“鳌头矶”三字的的牌坊,下部石柱础已被岁月抚摸的光洁如玉,从风格看应该是明清建筑。临清解放纪念碑,是为纪念临清解放60周年所立。“张自忠抗日烈士故里碑亭”,是为纪念抗日名将张自忠所建。这里还有建于民国时期的武训纪念堂,为纪念清末以“行乞兴学”闻名于世的武训而设。公园内还有一方高大的六面碑,从风格看应为民国建筑,碑上文字不知何故被铲除,附近也不见任何文字介绍,显得有些神秘。看来,这座公园也承载着临清的历史和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临清踏上返程,度过两天愉快行程!</span></p> <p class="ql-block">领队:剑走偏锋、难得糊涂、酸酸角、行行重行行</p><p class="ql-block">图片、行行重行行、酸酸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