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的三宝

zmzg神马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名:神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6343654</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刚刚从山东潍坊的青州市游玩回来,好朋友就转给我一段著名学者蒙曼教授的讲座视频。她在讲座中说到,她理解青州有三宝,即青州名,青州笑,李清照。神马听闻,如醍醐灌顶,恰好这“三宝”我都了解和游览过了,所以决定就以这“三宝”为内容,写作青州游记第一篇。</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截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全国县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青州博物馆。我的青州旅游计划中,排在首位的也是青州博物馆。蒙曼教授说的“三宝”中,“青州名”和“青州笑”就在青州博物馆。</span></p> 青州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州做为地名,最早见于《尚书 ·禹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文献汇编,记录了从尧舜到春秋,包括夏、商、周三代约1700余年的历史,堪称中国古代的"国家档案库",被历代王朝奉为政治哲学的圣典。</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禹贡》是《尚书》今文28篇中的一篇,是现存最早记述中国地理、物产和贡赋制度的经典文献,被梁启超称为“封建社会最系统的建国大纲”。《禹贡》记载了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划分九州的地理格局。这九个州的名称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包括青州在内的一些地名至今还在沿用,尽管现在青州是潍坊市的县级市。</span></p> <p class="ql-block">(清代胡渭关于《禹贡》的注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州是九州之首。五行学说中,东方属木,色青,象征生机。《周礼》中有“正东曰青州”。《禹贡》明确提到了这个东方之州的地理范围: "海岱惟青州"。这里的“海”古称北海,现在是渤海。“岱”是岱宗,毫无意义是指泰山。而“惟”是范围概念,有“界于”的意思。”“海岱惟青州”,说的是青州在渤海与泰山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州名之所以是个宝,不仅因为它是包括了渤海和泰山之间的地理范围,还象征华夏文明对东部沿海区域东夷部落的整合,成为汉代青州治理范围的依据。盛名之下,青州从两汉到明初,一直是山东半岛政治经济中心,是民族,宗教,文化的融合之地,因此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span></p> <p class="ql-block">(海岱都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宋代大文豪苏辙的诗给古青州作了全面而中肯的概括。青州博物馆就像穿越时光的隧道,我置身其中,欣赏先人撒播的文明珠玑,领略青州历史的厚重与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商代的“珙从”铭铜鼎、“鱼伯己”铜觚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鬹等等远古时代的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有西汉的香山汉墓陶俑阵。陶俑阵的规模虽然与秦始皇兵马俑不可同日而语,但也说明了青州在汉代的地位和名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州博物馆有三大镇馆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是由和田玉雕成,篆书"宜子孙"的东汉玉璧,寄托着古人对家族绵延的祈愿。玉璧纹饰精妙,蟠龙祥云栩栩如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是赵秉忠状元卷。明代万历年间殿试真迹,朱批"第一甲第一名"。这6个字至今鲜艳如初,游客纷纷驻足欣赏。人们至今不知这份状元卷如何从皇宫流落到民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青州博物馆的第三宝,就是蒙曼教授所说的“青州笑”。</span></p> 青州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6年,在青州第八中学操场扩建工程中,意外发现一处窖藏坑,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600余尊,跨越近500年历史。这个地方是龙兴寺的遗址。造像出土震动了世界,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汉之际,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至南北朝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多个佛教文化中心,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佛教造像艺术。以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为代表的青州风格佛教造像, 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轴上,青州大地上衍生了不同民族的多个朝代。我惊讶的发现,佛像的造型、服装、头饰等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面带笑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就连这尊半卧的佛也是面带微笑,引人多看两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造型,头戴宝冠,身覆天衣,配饰璎珞,个个优美典雅,笑靥如花。</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北齐时期的有些造像,尽管佛衣少有装饰,轻薄贴体,简洁明快,曹衣出水似的,但是面部表情并没有简化,个个闲适安详,笑容刻画精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尊佛体,身材挺拔俊逸,线条淋漓尽致。我敢肯定,如果头像安在,也一定是面带笑容的俊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座有背屏,高浮雕,主尊佛像和左右胁侍菩萨三佛并立的造像,个个喜眉笑眼,营造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青州博物馆四楼展厅入口处的那尊佛,是青州风格的代表作。这尊佛笑的最精彩,最典型,最动人,是龙兴寺造像群的形象大使,成了青州的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尊北齐时期的笑佛有了一个现代名字叫"青州微笑"。佛像面容恬静,衣纹如"曹衣出水",既有胡汉融合的异域风情,又蕴含东方美学的含蓄。这千年的微笑如今仍有独特的魅力。现在到青洲的游客,相当部分是奔着“青州微笑”而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围着佛像转了好几圈,被佛的笑容深深吸引,久久不愿离开。佛像历经岁月更迭和人间沧桑,但他那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恒古未变,及至与我相遇。我真幸运!我试图模仿他的笑容,但落了个东施效颦的效果。</span></p> 李清照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清照是宋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没有之一。她被称为“一代词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清照出生在山东济南的章丘,神马出生在山东济南的老城,我们是地地道道的济南老乡。章丘的梅花泉畔有个李清照纪念馆,济南的漱玉泉边也有个李清照纪念馆。这两个纪念馆神马都熟悉。到青州游玩之前,我压根不知道李清照与青州有什么瓜葛。游览了位于青州范公亭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祠之后才知道,李清照曾经在青州居住过二十年,而且她存世的60首词作品中有20首是在青州创作的!她与曾在青州活动的范仲淹、欧阳修一起,成为青州文化记忆的精华。怪不得蒙曼教授把李清照列为青州三宝之一呢!</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清照纪念祠坐落在洋溪湖畔,祠内有归来堂、易安居、顺河楼和溪亭等建筑,力求还原李清照在青州的生活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政治变故,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来到青州隐居。这是李清照生活最安定,创作最丰沛的阶段。许多作品围绕闺情,相思,自然景物展开,风格清新婉约。例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让我没想到的是,最熟悉,最欣赏的那首的《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竟也是李清照在青州写就的。看似不甚经意之作,却妙语天成,名垂千古!</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壮阔的齐鲁河岳和秀美的青州山川,涵育了李清照的胸襟怀抱,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伟大作品,端坐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第一把交椅。青州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她,她也为青州增添了文化底蕴。李清照确实是青州的大宝贝。</span></p> 谢谢看官驻足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