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寻源到余姚

悟然

<p class="ql-block">余姚市是浙江省省辖的一个县级市,由宁波市代管。是地处于浙江省的宁绍平原,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位置。全市的占地总面积为1500.80平方千米,人口100多万人,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名邦”。而分布在全市的诸姓人口才5817人,居各姓人口第42位(2012年6月的统计数字)!</p><p class="ql-block">我为了家乡一块石匾上的文字,旅行顺路来到了余姚市。</p><p class="ql-block">因石匾墨迹“汲古斋”是乾隆丁亥九月姚江诸重光榜眼所赠。至今已有258年历史,大概就是自我往上数第十一代人左右的先人的事。</p><p class="ql-block">我往上推就是第十一代左右的祖先,是学士在翰林院事过,官至中宪大夫四品,而中榜眼的诸重光也在朝为官。他在朝为官曾为许多达官名臣所撰写了碑、版、记和序等。故估计“汲古斋”墨迹可能就在这个时候要到的。</p><p class="ql-block">由于动荡时代连孔子都要遭批判,我们家三学士像都被收缴烧毁,三学士墳墓也被改造成良田。再者族谱、家谱都没有留存下来,至今连学士祖先的名字叫什么都不知道,成了一片空白片。故旅行到余姚,就是想了解诸重光的后人和诸姓后人,核对有没有族谱和家谱记载赠墨迹《汲古斋》这件事情的经过。</p><p class="ql-block">我住在余姚市宾馆三夜,每天都在为此事动脑搜索和行动,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也不后悔,因这让我对余姚市的文化,风俗及历史加深了解,不也乐呼!</p> <p class="ql-block">据百度提供,到达余姚市是当天下午5时左右,开车到龙泉山北麓绕了二圈,根本就看不到棂星桥,诸氏的“伦叙堂”在那更渺茫!</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只好到余姚市博物馆去了解,但逛遍整个馆,都没有找到什么蛛丝马迹。询问馆内人员说旁边还有个“名人馆”,可以到那边找一下有没有你需要的资料。</p><p class="ql-block">当我走进“名人馆”,姚江滋润下余姚人,地灵人杰,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自古至今郝郝有名的名人列了一大板,就是还没有我要找的“诸重光”榜眼的介绍。看来在余姚众多成名成家排名榜上,他还没能上位!</p> <p class="ql-block">再根据有关资料,诸氏在城北的泗门镇镇南村的一个自然村——水路头村,有他的分支。这个自然村很小,只有2条巷,张眼判断可能在30户人家左右。走进村里了望的时候遇到一位中年男人,问及诸家祠堂在那里,得到的是没有。我自己找遍了这个村,确实如此。</p><p class="ql-block">无奈何,只好开着车到他们村委会——镇南村了解,又巧遇是周末,整个村委会空无一人。准备上车走人啦,来了一个开摩托车进来的中年男子,问及想了解的事,他说在这里诸姓没几户,也没有什么宗祠和祠堂之类。碰了一鼻子灰的我,开了往返35公里左右的路程,就这样灰溜溜重回市区!</p> <p class="ql-block">回到市区下榻的酒店,我苦思冥想,难道就这样失败而告终吗?不!此路不通另辟蹊径,再反复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棂星桥的位置了,于是爬到龙泉山寻找。原认为找到了棂星桥就能找到诸家祠堂,但事与愿违,龙泉山脚下(也是阳明故居的对面)的那座桥,虽然是叫棂星桥,但它是八十年代迁移安放到那里作为纪念性的桥!原来架桥的那条河填掉成了石巍路。</p> <p class="ql-block">根据石碑上的记载,我又找到了石巍江之上、东连东朝街、西至学弄这块地方。这地方的河已填掉成了石巍路,也是在阳明古镇的一侧。在这里我在方圆一公里之内,遍访了好几位老者,最后一住老者告诉我,这周围根本就没什么诸家祠堂,他也不清楚宗祠这回事。问及诸氏后人时,他说住在附近的人很少,可能都住小区了!</p><p class="ql-block">惨了,我太相信我的逻辑思维,最后把想向诸氏后人了解的点滴情况都得不到,成了苏格拉底之迷了!</p> <p class="ql-block">在姚江上的通济桥却原原不改的屹立着!</p> <p class="ql-block">姚江夜景灯光交错,氤氲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寻找棂星桥同时,回来顺路参观了阳明故居。</p> <p class="ql-block">但愿这《旅行寻源到余姚》记,发到平台上能有回应!谢谢!</p><p class="ql-block">这文中部份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马上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