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鄠邑闲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概述</b></p><p class="ql-block">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又名《李大钊选集》,是2008年12月龙门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大钊。在书中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放弃,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原文欣赏</b></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p><p class="ql-block">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p><p class="ql-block">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志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因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课后字词</b></p><p class="ql-block">1逼(bī)狭(xiá):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p><p class="ql-block">2崎(qí)岖(qū):形容山路不平,形容处境艰难。</p><p class="ql-block">3阻(zǔ)抑(yì):阻止抑制。</p><p class="ql-block">4回(huí)环(huán)曲(qū)折(zhé):指山路、道路或水流曲折、蜿蜒,曲折环绕。也常比喻事情不顺利或形容事情的困难性。</p><p class="ql-block">5亦(yì)复(fù)如(rú)是(shì):再怎样也是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创作背景</b></p><p class="ql-block"> 本文选自《李大钊选集》原载于1923年12月20日《新民国》第一卷第二号。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的破坏。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中华民族正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怯弱的人,脆弱的人和奴颜婢膝的人,有的离开,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畏惧斗争,循迹而去。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则在黑暗中徘徊,苦于看不到光明,精神不振。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民族精神?他们有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希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整体把握</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但有的人也认为是篇“小杂文”,即议论文。即——议论性散文。</p><p class="ql-block"> 散文式的“黄河颂”。这篇短文一共有五段。</p><p class="ql-block">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等等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也一样。在这里,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讲的是“历史的道路”,这里讲的是“民族生命的进程”,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旅途征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而“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这段说明人类在历史上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奋斗流汗,才能深切体验到奋斗的意义,成功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第四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另一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在这里,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了题目。</p><p class="ql-block"> 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山峡,都能躲避,我们民族前进的脚步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住的。作者号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这“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总观全文,作者层层推理,得出结论,让人信服。在推理过程中,层层设喻,饱含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作品位置</b></p><p class="ql-block">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中一年级)下册第八课。</p><p class="ql-block">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五课。</p><p class="ql-block"> 课改版——语文八年级(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一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zhāo)(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编。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平(现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p><p class="ql-block"> 2. 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教学重点】</b></p><p class="ql-block"> 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p><p class="ql-block">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教学难点】</b></p><p class="ql-block"> 领悟课文的语言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课时安排】</b></p><p class="ql-block"> 一课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教学设计】</b></p><p class="ql-block">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p><p class="ql-block"> 1.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黄河颂》中的相关语句,教师适时导入:光未然用诗歌的形式为我们谱写了一曲黄河颂,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板书课题)</p><p class="ql-block"> 2.走近作者——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介绍李大钊的视频资料,学生捕捉信息并进行交流;教师强调:李大钊是河北乐亭人,他是我们唐山人的骄傲。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p><p class="ql-block"> 教师出示目标:指名学生朗读,速记,转述。</p><p class="ql-block">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p><p class="ql-block"> 2. 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p><p class="ql-block"> 小组展示朗读,要求:关注字音词义;体会语言特点;感知各段内容。</p><p class="ql-block">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p><p class="ql-block">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p><p class="ql-block"> 3. 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的。</p><p class="ql-block">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p><p class="ql-block">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p><p class="ql-block">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p><p class="ql-block">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p><p class="ql-block">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p><p class="ql-block"> 1.结合课文语句和现实生活理解: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雄健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2.找出文中体现“趣味”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谈谈你对文章 “趣味”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3.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你的理解。(提示:可以从修辞、用词、句式及句子内涵等角度进行赏析)</p><p class="ql-block"> 自主学习(圈点批注)——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p><p class="ql-block"> 交流1:教师出示写作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当今现实:钓鱼岛事件</p><p class="ql-block"> 交流2:出示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p><p class="ql-block"> 交流3:: 出示:修辞(比喻、反问)句式:短句用词:文言词语使用总结:</p><p class="ql-block"> 1.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p><p class="ql-block"> 2.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3.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p><p class="ql-block"> 4.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读写训练,拓展延伸</p><p class="ql-block"> 1.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从未被压垮。这个古老的民族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正是中华民族拥有团结一心的力量,才使我们度过那些大灾大难;正是这团结一心的信念,才使我们跨过那一段段艰难的岁月。请列举出我们民族经历的两个“大灾难”。</p><p class="ql-block"> 请列举两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请写出两句忧国忧民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2.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的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p><p class="ql-block">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课堂总结</p><p class="ql-block"> 学生畅谈收获</p><p class="ql-block"> 齐读结束本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身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