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散文 故土新颜</p><p class="ql-block"> 贵州山野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衣胞地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黄桶街道河柳村,让人欢喜让人愁。河柳村居住着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的布衣族,汉族人民,共有五十多个姓氏。行政村所辖杨柳,湾河,阿油寨,老瘪山,白岩脚,木拱,养牛庄,阿老田八个自然村组。地处善六公路中段,距普定县城十公里,距六枝特区三十公里。距黄桶火车站四公里化处火车站六公里,距黄果树飞机场二十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山青水秀,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修养生息好地方。全村人口四千七百三十二人。老学者伍典华老师在杨柳小学教书时曾写过.一副对联赠给村民:平安顺意吉祥地;河清柳绿幸福园。出省打工回家过年的陈毛羊兄弟,在与父老乡亲的戏谈中也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河柳一小溪。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古时明月照今人,月在家乡分外明。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河柳村并非人间仙境,家乡却牵动着游子之心。无论离家是近是远,必须回家过年。匆匆地回,匆匆地去,就为一餐年夜饭看一眼家乡的千年古木紫荆树。天上有天堂,地下有苏杭,我的家乡是排不上号的。可这块土地上的人总是热爱这块土地,感恩土地的生养死葬!</p><p class="ql-block"> 70年代,80年代河柳村被誉为鱼米之乡。湾河碧波荡漾,四季绿水不枯。七十年代在郭少武支书的带领下兴修了杨柳水库,老田水底,养牛庄水库。比起一些连人畜饮水都成问题的地方,河柳村不得不说是福地!热爱土地,为之奉献,理所当然。人的汗流在土地上,土地的宝装进仓!春种秋收是农家忙碌欢悦的时间。河柳村人民享受着半年辛苦半年甜的田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罗朝志的《外婆家的三用水与田埂路》获省级一等奖,读来也让人心酸!洗脸的水还要用来洗脚,洗脚的水,还要用来饮马饮马喂猪。每天上学必走的田埂,雨季不知摔了多少跤,才熬到小学毕业。舅舅天不亮就要打着电筒去挑水,有时雨后路滑,一早上只能担一担水回家!直到九十年代,安顺火电厂在村头安家落户,水不再三用,路不走田埂。自来水到家了,水泥路到家了,电灯代替了煤油灯,不再担心夜读,鼻子里吹出的鼻涕充满黑色的烟尘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村树路通,水泥硬化,孩子们不再担心露水打湿鞋子裤子!提着鞋子,挽起裤腿,提心吊胆过河的影子不见了。河面架桥,桥宽十米,桥上护栏扎实牢固,一米二高,放心通过!</p><p class="ql-block"> 河柳村什么时候井水脏.了?什么时候河里无鱼虾了?这些人们想忘也忘不了,想记也记不起。环境的污染让人们增添了无限的愁绪!河柳村的地面上有火电厂,水泥厂,砂石厂,化肥厂,洗煤厂,机砖厂,厂厂冒烟,满天灰尘,乌烟瘴气!鱼米之香转为尘灰飞扬!人民怨声载道,家家闭门关窗!政府多次动受污严重的阿老田组村民搬迁移居尖山小区。可故土难离,没有一家愿意离开老宅去住新屋。他们以煤灰洗面,忍受了一年又一年。没有处理好的灰场,煤灰满天飞,覆盖整个河柳村!被水带来的煤灰掩盖良田,国家急,政府急,农人急。环保部门无计可施!民以食为天这是无师自通的道理!不善于经商的河柳村人只能在受污i的土地上煎熬。直到劳务输出,外出打工,民心才重生希望!建设与破坏是一对矛盾。发展是硬道理,干部苦口婆心地宣传,村民接受年复年的灾难!之前有童谣:嘎龙塘,挑水像赶场。干抵岗,半夜起来抢尿汤。杨柳寨,大河大水洗白菜,胶泥种稻米质好,挑到集上人人爰!田养泥鳅河养鱼,水库鱼大二人抬。鱼米之乡不吹虚,买米认好麻丝袋!大米价高不嫌贵,谁先买到谁开怀!曾经叹息:时过景迁,好景不长!</p><p class="ql-block"> 原安顺二中政教处主任曾在杨柳当过知青,他是我的语文老师,他也在黑板上写下一联,至今我还记得住:</p><p class="ql-block">上:背靠湾河碧波荡漾无穷尽</p><p class="ql-block">下:面朝深潭绿水轻皱有甘甜 </p><p class="ql-block">横批:河柳福地</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台湾的廖国良先生在给家人的信中也写下思乡之句:独坐桥头,人影不随流水去,</p><p class="ql-block">孤眠枕上,梦魂私游故乡来!</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感慨!不同的文化却有同一样的情怀!无论是过往的客,还是久居的主,都会感叹河柳山河柳水,这片深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什么时候传来一种声音: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政通人活,鱼虾复苏。山渐渐青了,水渐渐碧了,灰渐渐少了……国家水利局又在河柳村木拱下游修筑了堤坝。木拱水库可灌万亩良田。水里的鱼大到四十多斤。</p><p class="ql-block"> 天也蓝了,云也白,水也绿了!新落成的盘江电厂,高耸的烟囱冒着白气!</p><p class="ql-block"> 国家没有止步经济发展,也没有忘记人民安居乐业!人类的奋斗目标:最终还是生存!还是健康!</p><p class="ql-block"> 这声音应如日月之光永照人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八十的老伙计们舒展了愁眉,拄杖扶栏,吸着旱烟,遥望蓝天,欣喜旧貌换新颜!巡视村边:河道,机耕道条条硬化,七十多岁的老妈子们也能驾驶着三轮车驰骋田间,不再愁运不出粪拖不回粮!</p><p class="ql-block"> 老妇女主任三轮车上还带上老伴,一声哈哈二声笑,打完油菜又插田。乡村需要建设,国家正在建设,人民需要健康,党人不忘初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落在实处!</p><p class="ql-block"> 我对河柳村人民也有美好祝福与希望:平安顺意吉祥地;河清柳绿幸福家。国富民强是基础,㼨梦共兴大中华。爱我家园勤扫院,群策群力净天下。保护环境自监督,何须领导下来查!垃圾分类会处理,废旧回收俭持家!</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环境几经变化,善良纯朴的河柳村人默默承受,默默耕耘,只管劳作,不问收获,也算是对国家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何处觅桃源,自在水云间!发展,环保同步走,共建乐园!</p><p class="ql-block"> 2025.5.23</p><p class="ql-block">作者:刘正富</p><p class="ql-block">住址: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黄桶街道河柳村杨柳组门牌256号</p><p class="ql-block">电话:13595352575</p><p class="ql-block">身份证:522527196412100533</p><p class="ql-block">农信</p><p class="ql-block">621779-0001-06578745</p> <p class="ql-block">散文 故土新颜</p><p class="ql-block"> 贵州山野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衣胞地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黄桶街道河柳村。它,让人欢喜让人愁。河柳村居住着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的布衣族,汉族人民,共有五十多个姓氏。行政村所辖杨柳,湾河,阿油寨,老瘪山,白岩脚,木拱,养牛庄,阿老田八个自然村组。地处善六公路中段,距普定县城十公里,距六枝特区三十公里。距黄桶火车站四公里化处火车站六公里,距黄果树飞机场二十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山青水秀,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修养生息好地方。全村人口四千七百三十二人。老学者伍典华老师在杨柳小学教书时曾写过.一副对联赠给村民:平安顺意吉祥地;河清柳绿幸福园。出省打工回家过年的陈毛羊兄弟,在与父老乡亲的戏谈中也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河柳一小溪。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古时明月照今人,月在家乡分外明。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河柳村并非人间仙境,家乡却牵动着游子之心。无论离家是近是远,必须回家过年。匆匆地回,匆匆地去,就为一餐年夜饭看一眼家乡的千年古木紫荆树。天上有天堂,地下有苏杭,我的家乡是排不上号的。可这块土地上的人总是热爱这块土地,感恩土地的生养死葬!</p><p class="ql-block"> 70年代,80年代河柳村被誉为鱼米之乡。湾河碧波荡漾,四季绿水不枯。七十年代在郭少武支书的带领下兴修了杨柳水库,老田水底,养牛庄水库。比起一些连人畜饮水都成问题的地方,河柳村不得不说是福地!热爱土地,为之奉献,理所当然。人的汗流在土地上,土地的宝装进仓!春种秋收是农家忙碌欢悦的时间。河柳村人民享受着半年辛苦半年甜的田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罗朝志的《外婆家的三用水与田埂路》获省级一等奖,读来也让人心酸!洗脸的水还要用来洗脚,洗脚的水,还要用来饮马饮马喂猪。每天上学必走的田埂,雨季不知摔了多少跤,才熬到小学毕业。舅舅天不亮就要打着电筒去挑水,有时雨后路滑,一早上只能担一担水回家!直到九十年代,安顺火电厂在村头安家落户,水不再三用,路不走田埂。自来水到家了,水泥路到家了,电灯代替了煤油灯,不再担心夜读,鼻子里吹出的鼻涕充满黑色的烟尘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村树路通,水泥硬化,孩子们不再担心露水打湿鞋子裤子!提着鞋子,挽起裤腿,提心吊胆过河的影子不见了。河面架桥,桥宽十米,桥上护栏扎实牢固,一米二高,放心通过!</p><p class="ql-block"> 河柳村什么时候井水脏.了?什么时候河里无鱼虾了?这些人们想忘也忘不了,想记也记不起。环境的污染让人们增添了无限的愁绪!河柳村的地面上有火电厂,水泥厂,砂石厂,化肥厂,洗煤厂,机砖厂,厂厂冒烟,满天灰尘,乌烟瘴气!鱼米之香转为尘灰飞扬!人民怨声载道,家家闭门关窗!政府多次动受污严重的阿老田组村民搬迁移居尖山小区。可故土难离,没有一家愿意离开老宅去住新屋。他们以煤灰洗面,忍受了一年又一年。没有处理好的灰场,煤灰满天飞,覆盖整个河柳村!被水带来的煤灰掩盖良田,国家急,政府急,农人急。环保部门无计可施!民以食为天这是无师自通的道理!不善于经商的河柳村人只能在受污i的土地上煎熬。直到劳务输出,外出打工,民心才重生希望!建设与破坏是一对矛盾。发展是硬道理,干部苦口婆心地宣传,村民接受年复年的灾难!之前有童谣:嘎龙塘,挑水像赶场。干抵岗,半夜起来抢尿汤。杨柳寨,大河大水洗白菜,胶泥种稻米质好,挑到集上人人爰!田养泥鳅河养鱼,水库鱼大二人抬。鱼米之乡不吹虚,买米认好麻丝袋!大米价高不嫌贵,谁先买到谁开怀!曾经叹息:时过景迁,好景不长!</p><p class="ql-block"> 原安顺二中政教处主任曾在杨柳当过知青,他是我的语文老师,他也在黑板上写下一联,至今我还记得住:</p><p class="ql-block">上:背靠湾河碧波荡漾无穷尽</p><p class="ql-block">下:面朝深潭绿水轻皱有甘甜 </p><p class="ql-block">横批:河柳福地</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台湾的廖国良先生在给家人的信中也写下思乡之句:独坐桥头,人影不随流水去,</p><p class="ql-block">孤眠枕上,梦魂私游故乡来!</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感慨!不同的文化却有同一样的情怀!无论是过往的客,还是久居的主,都会感叹河柳山河柳水,这片深情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什么时候传来一种声音: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政通人活,鱼虾复苏。山渐渐青了,水渐渐碧了,灰渐渐少了……国家水利局又在河柳村木拱下游修筑了堤坝。木拱水库可灌万亩良田。水里的鱼大到四十多斤。</p><p class="ql-block"> 天也蓝了,云也白,水也绿了!新落成的盘江电厂,高耸的烟囱冒着白气!</p><p class="ql-block"> 国家没有止步经济发展,也没有忘记人民安居乐业!人类的奋斗目标:最终还是生存!还是健康!</p><p class="ql-block"> 这声音应如日月之光永照人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八十的老伙计们舒展了愁眉,拄杖扶栏,吸着旱烟,遥望蓝天,欣喜旧貌换新颜!巡视村边:河道,机耕道条条硬化,七十多岁的老妈子们也能驾驶着三轮车驰骋田间,不再愁运不出粪拖不回粮!</p><p class="ql-block"> 老妇女主任三轮车上还带上老伴,一声哈哈二声笑,打完油菜又插田。乡村需要建设,国家正在建设,人民需要健康,党人不忘初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落在实处!</p><p class="ql-block"> 我对河柳村人民也有美好祝福与希望:平安顺意吉祥地;河清柳绿幸福家。国富民强是基础,㼨梦共兴大中华。爱我家园勤扫院,群策群力净天下。保护环境自监督,何须领导下来查!垃圾分类会处理,废旧回收俭持家!</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环境几经变化,善良纯朴的河柳村人默默承受,默默耕耘,只管劳作,不问收获,也算是对国家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何处觅桃源,自在水云间!发展,环保同步走,共建乐园!水通电通路通不漏一户,山青水清人亲千家欢颜。也是国家对村民的补偿!</p><p class="ql-block"> 我也为家乡做点贡献,书一横幅: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造福一方!不误子孙!</p><p class="ql-block"> 2025.5.23</p><p class="ql-block">作者:刘正富</p><p class="ql-block">住址: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黄桶街道河柳村杨柳组门牌256号</p><p class="ql-block">电话:13595352575</p><p class="ql-block">身份证:522527196412100533</p><p class="ql-block">农信</p><p class="ql-block">621779-0001-0657874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