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行摄录一一一古韵漫旅之一座千年神秘的古堡一一张壁古堡篇

富贵金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 月 17 日,从王家大院景区出来已是十二点多了,就在附近找了个有地方特色的饭店吃完这里的特色美食之后就直奔绵山而去,到了绵山景区门口时已是2点来钟,知道绵山景区很大,没有五、六个小时是转不过来的,由于时间不允许,于是毫不犹豫的就奔往张壁古堡。通往古堡的路虽然平坦好走,可盘山的乡道弯多坡陡,很是费时,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走了近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在来张壁古堡之前就在网上了解到它是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5年入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2010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它是集军事、生产、宗教、居住等功能于一体,融合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元素的古村落,是研究古代军事、建筑、宗教、民俗等重要活态标本。</p> <p class="ql-block">  张壁古堡坐北朝南,地势南高北低,三面临沟,一面靠山。古堡以“地上明堡,地下暗道”为主要建筑特点。地道呈“S”形走向,为立体网状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最深处距地面30多米,最浅处距地面两三米。总长度约一万米,目前清理出来的有一千多米,出入口众多,内部有窥探设施、联络孔、迂回通道等多种设施。</p> <p class="ql-block">据说张壁古堡是在北朝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张平所建,金代时“张壁”名称正式出现,金元时期由军堡转型为民堡。明、清是村落格局发展关键阶段,新建了堡墙、庙宇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堡的地上建筑有南、北两个堡门,由一条“S形”南北走向的主街“龙脊街”联通,主街两侧分列7条巷子,再分支巷,道路多为“丁字型”路口,支巷之间不互通。古堡在南、北两个堡门处建有可罕庙、关帝庙、空王行祠、二郎庙等多处庙宇。亦是祈福保佑平安。</p> <p class="ql-block">  走近古堡,看到用黄土夯筑的堡墙已是斑驳累累,堡门蚀去铁皮的木板显露出一道道裂痕、每一处凹陷,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被时光碾碎的故事。来到堡中看到一道清澈的泉水自南而北顺街潺潺流淌,醒目的宣传语使人感到有一种喜庆的氛围,使刚才沉重怅惘的心情豁然消散。</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古堡的街巷中,古建的民居错落有致,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处处彰显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每一座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也承载着古堡居民曾经的生活与故事。仿佛是时光的守护者,见证着古堡的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  更吸引我的是那棵槐抱柳的古树,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槐树与柳树粗壮的树干紧紧 依偎在一起,宛如一对不离不弃的恋人,二者相依相伴,历经风雨,成为了张壁古堡的标志性景观,也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当走到“冯氏泥塑工作室”门口时,被室内博古架上摆满琳琅满目的泥塑作品所吸引,不由跨入其中,看到一个中年工匠正在对着手机屏幕的人物搞创作,很有画面感,禁不住就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通过和冯老师的交流,我了解到他是泥塑工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是“冯氏泥塑面人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他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可他满手的老茧,看上去很是老成,这足以证明他搞雕塑创作路程的时长。他工作室里摆放的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一件件作品在他的巧手下都变得精妙绝伦。看着他认真精心创作的神态,我感受到了他对雕塑艺术的热爱与执着,看到他在很多面塑比赛中荣获许多殊荣的证书、奖状挂满墙壁,也证明了他对艺术追求造诣的深厚。也让我对他及张壁古堡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图/光影乾坤 文/张 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