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诗词,让我遇见美好

谷穗儿

<p class="ql-block">感谢诗词,让我遇见美好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与诗词课程共成长</span> </p><p class="ql-block">文章摘要:为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将“古诗词积累与赏析”作为了研究课题,带领组内老师不仅开发了校本教材,还围绕课题开展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大语文课堂、诗词大会、诗配画等。学生不仅对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p><p class="ql-block">关键词:古诗词 积累赏析 大语文 诗词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部门要求各中小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重点让中小学生亲近经典传统文化,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品质。 </p><p class="ql-block">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体系太庞大了!作为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兼高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我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从何处着手切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学生是否有兴趣?......无数个问号整日在我的脑海徘徊,我也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探索,但因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明确的研究目标,总感觉不成体系,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p><p class="ql-block"> 心心念念,寻寻觅觅,希望能探寻到适合的研究课题,终于有一天她闯入我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 缘 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span> </p><p class="ql-block"> ——明 施耐庵《水浒传》</p><p class="ql-block">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它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p><p class="ql-block"> 2016年春节,我打开电视,正好看到中央一套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节目内容形式清新扑面,雅俗共赏;参赛选手的诗词储备丰富,表现淡定从容;点评嘉宾的博古通今,旁征博引;主持人的妙语连珠,温婉知性;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无论是意境、结构、声韵,都美得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 一个文化类节目,我竟看得血脉偾张,灵感也由此迸发:古诗词是汉语最美的精粹,隐藏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这不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吗?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将她根植与学生的心田,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将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p> <p class="ql-block"> 尝 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span> </p><p class="ql-block"> ——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p><p class="ql-block">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确定了方向,就立刻付出行动。</p><p class="ql-block"> 我的课程目标是发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重点是大量储备经典古诗词,那背诵就是最好的策略。背诵是儿童的天性!人的记忆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指出:“背诵时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一理论支撑,我果断作出决定:把我的班级当作“试验田”,开展经典古诗词积累背诵活动。先小试牛刀利用晨读的半小时,背诵《经典诗词100句》。孩子们的记忆力超出想象,仅仅一周时间就能熟练背诵了,还能根据准确地说出相应诗句。“胃口”已被吊起,我又乐此不疲地为他们寻得另一份“美餐”:《小学生必背诗词75+80首》。早上晨读半小时时间不够,我决定开发家庭资源,就在微信朋友圈发起“日诵一诗”的倡议,家长们很是支持,督促孩子小程序背诵打卡。我为了让背诵更有趣味性,采取了很多方法:打着节拍诵,上下句接诵,男女PK诵,唱诵,吟诵……令人出乎意料,短短两个月班上四分之三的孩子,已经能非常熟练地背诵93首经典诗词!</p> <p class="ql-block"> 开 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span> </p><p class="ql-block"> ——春秋 屈原 《离骚》</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只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p><p class="ql-block"> 一学期实践收获满满,但是总感觉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传承经典不能仅仅停留在积累背诵的层面,那样成效太低。作为高年级的教研组长,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组内老师商量后,我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将“古诗词积累与赏析”作为了组内研究课题:我们不仅背诵,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切实感受诗词的魅力和精髓,拓展超越书本的知识和视野,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编订校本教材。我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75首,教育部推荐必背诗词80首,丰台教研室推荐的《国学启蒙》,九年义务教育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都纳入了校本教材——《必背经典诗词400首》(2.0版本)。2022年刚参加完中考的毕业生来探望我,言谈之中得知:他们因为小学阶段的大量积累古诗词,整个初中三年语文学起来很轻松,而且语文成绩优异。我深受启发,在2.0版本的基础上,我又将高中阶段必背的古诗词也整理进去,这样《必背经典诗词500首》(3.0版本)就此诞生。本教材涵盖面极广,它以时间为纵线从先秦汉魏六朝诗歌,到唐宋明清诗词,还选编了当代领袖毛泽东的经典诗词;体裁也丰富多彩:四言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文言文…… 内容更是百花齐放:写景、送别、思乡、爱国、言志、爱情……</p><p class="ql-block"> 根据我校特点,我带领组内老师们开发了独具一格的大语文课程。我们的大语文它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是“大语文”不仅传授语文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健康美好的情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提升人文修养。其次“大语文”是以古诗词为切入口,更重视把传统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文学常识、诗人趣闻轶事,与古诗词融合,可以说大语文课堂是一个多学科的贯通汇合。多个班级一起上大课,也是我校“大语文”课的一个鲜明特点。因为受时间、空间、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我们教研组的年轻教师主动承担课题,积极备课,然后分批次上课。我们按照诗歌的发展史依次推出了《诗经》《浪漫的楚辞》《乐府诗》《枭雄曹操》《隐逸诗人陶渊明》《初唐四杰》《田园诗人王孟》《边塞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20多个主题。</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模仿央视诗词大会的形式,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先后举办了四次诗词大会(所有诗词大会的题目及课件都由我一人独自完成),此项活动使学生积累诗词的热情空前高涨。首先卷面测试进行初赛,然后各班选出精英代表团参加学校的诗词大会。因空间限制,我们分两个会场,第一会场的观众可以参与现场答题,而第二现场观看直播的同学,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来参与答题。我们还邀请喜欢古诗词各科的老师担任点评嘉宾,在比赛过程中进行点评。为了让劳动成果发挥更大效益,我还整理印刷了校本教材《历届诗词大会集锦》。</p><p class="ql-block"> 我们更重视知识的外化。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和独特情趣。我们为了将诗词与传统节日结合,召开联合中队会,吟诗词,唱诗词,演诗人故事。我们与教材结合开展如“诗中四季”“探寻古代儿童生活”“家国情怀”“悠悠乡情”等语文实践活动。诗配画大赛和诗词“拼盘”,让学生把对诗的理解通过想象转化成美术作品,把抽象的诗句形象化。我们走进顺义“三高汉风耕读苑”学古代礼仪,体验古代农耕生活;走进“古诗小镇”,感受古人生活状态。我们在班级重视搭建平台,开设“孺子讲坛”“古诗微课堂”等,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诗词,独自备课,制作课件,然后利用晨午检或者管理班时间进行讲解展示。</p> <p class="ql-block"> 收 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span></p><p class="ql-block"> —— 唐 刘禹锡 《浪淘沙》</p><p class="ql-block"> 六七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的变化:记忆力加强,尤其是背诵课文时,普遍觉得容易了;语文成绩更是显著提高,学生在阅读、背诵、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较以前有大幅进步;连续几年在区期末统测中,语文成绩名列前茅,特别是以考查传统文化为主的附加题,我校平均分逐年增高;升入初、高中的学生,学习语文难度减小,语文优势凸显等。</p><p class="ql-block"> 最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对诗词的热情和热爱,还有部分学生已经达到痴迷程度。古诗词的育人功能也得到较大发挥:学诗歌发展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学诗歌常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多元和博大;学爱国诗歌,激发家国情怀;学思乡诗和送别诗,感受古人的浪漫情怀和礼义孝悌……</p> <p class="ql-block"> 跋 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span> </p><p class="ql-block"> ——宋 苏轼 《浣溪沙》</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p><p class="ql-block"> 在摸索中磕磕绊绊已走过几年,已初见成效,甚是自慰。还有很多的想法,等着我们去探究。教材如何完善,古诗词水平怎样考核,古诗词与其他学科融合,为学生搭建研学平台 …… </p><p class="ql-block"> 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感谢诗词,让我遇见美好!</p><p class="ql-block"> 李瑞英</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