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

慧兰

<p class="ql-block">  中午最忙的时候,那个小姑娘又来了。她和她的同伴,俩人都背着大书包。我一边忙手头事情,一边瞥了一眼。</p><p class="ql-block"> 结了账,我朝后边货架走去。这是老式多层摆放式货架,屋子中间这一溜货架上满满当当的,后面那排就基本看不到,最里面摄像头也够不到,有个盲区。此时,两个小姑娘在那个盲区已经呆了至少有10分钟了。我快步走过去,看到小姑娘的书包放地上,她正慌慌张张地拉拉链。</p><p class="ql-block"> 我平静地说:把书包打开。</p><p class="ql-block"> 小姑娘委委屈屈地看着我。</p><p class="ql-block"> “把书包打开。”</p><p class="ql-block"> 毕竟是个小孩,她颤抖着打开了书包,最上面赫然是一包橡皮泥。</p><p class="ql-block"> “东西掏出来。”</p><p class="ql-block"> 她掏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偷东西?这是第几次了?”</p><p class="ql-block"> 不说话。</p><p class="ql-block"> “去叫你家大人。”</p><p class="ql-block"> 不说话,不动。</p><p class="ql-block"> 我认识其中一个小姑娘。看着两个人无动于衷的样子,我去找了其中一个的家长。她也正在店里忙着。我大概给她说了情况,让她来领孩子。</p><p class="ql-block"> 她却提高嗓门说:你认识我女儿呗?没从我女儿书包翻出东西?另一个是我妹的孩子……这孩子怎么这样?我给我妹妹打电话。……</p><p class="ql-block"> 我没听她说完就出来了。我没想到是这样的母亲。偷东西被抓了现行,你姑娘至少是同伙,你这么大声地先确认不是你姑娘,其实她清白吗?哪怕你姑娘出淤泥而不染,另一个也差不多是至亲了,有必要这么大声地撇清吗?撇得清吗?</p><p class="ql-block"> 我回店里继续忙我的。今天之所以轻而易举地逮到两个“作案”的小姑娘,肯定是早有察觉的。这个我认识的小姑娘,就是邻居家的。她经常来,来了就躲到摄像头盲区,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然后就呆着一张脸出去了。我早就怀疑她了,但每次她来,都是我们忙的时候,经常是忙完了想去查看一下,她正好低着头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从刚才发现的情况看,这个常来的小姑娘,她更难逃嫌疑。但是,刚刚抓包的是另一个。</p><p class="ql-block"> 一个女人急匆匆地进来,直接奔里面去了。看她气色不对,我也随着跟了进去。果然,是今天被抓小姑娘的妈妈。女人脸色铁青,想骂什么,提溜着小姑娘就到了门口:你真是丢人!拿人家啥了?我没给你钱吗?你怎么干这种事?</p><p class="ql-block"> 又问我丢了什么,要赔给我。我问小姑娘:你这是第几次?</p><p class="ql-block"> 她挤出两滴眼泪:我就拿过两次。</p><p class="ql-block"> 我说:真的?</p><p class="ql-block"> 她妈妈真的是快疯了:还两次!说实话你!</p><p class="ql-block"> 真的,就两次。</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小姑娘。她是硬在挤眼泪,她真的是害怕,或许害怕回家后的惩罚,或许害怕被发现后来自陌生人的暴打。可她硬撑着挤两滴眼泪出来。她的小脸上,我看不到稚嫩,她的童年在那一刻结束了。这该是多么惨烈的挣扎?或许,面对想要的东西,大多数人都会产生随意想拿走或拥有的欲望吧,但道德或恐惧会抑制这些念头,而侥幸的人,或许会安慰自己:我拿这一次没事吧。发现真没事,侥幸心理会膨胀,她觉得她还可以再来。</p><p class="ql-block"> 成长这件事里,隐藏着太多的风险,结交不好的朋友、一次偶然非法行为的得手,都会给年幼的孩子很多非正向的鼓励和引导, 走着走着,就走歪了走斜了。</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怎么劝解小姑娘的母亲。母女两个人灰头土脸地走了。另外那个“嫌疑分子” 还在原地杵着。我走过去问她怎么还不走,她面无表情。我说,别把别人都当傻子,总感觉着自己聪明,反省反省自己。她低着头。我说你也等家长来领?她这才走。</p><p class="ql-block"> 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后走的小姑娘的母亲来了。她脸上露出一点洋洋得意:今天跟我女儿一起的那个偷的啥?她怎么那样?我女儿没拿啥呗?</p><p class="ql-block"> 我苦笑了一下,没回应。叫我回应啥呢?既然对方是这种认知,我也没必要再说什么。</p><p class="ql-block"> 才说着话,三四个小姑娘结伴进来,嚷嚷着要买好吃的。这几个小姑娘比刚“犯事” 的两位年少一些,但应该也小不了一两岁。她们东拉西扯地选着,一边讨论钱够不够,一边又问我硬币收不收。</p><p class="ql-block"> 听说收硬币,她们开心地计划着。一时间,她们选好了,把东西摆柜台上,她们各自把口袋里的硬币都拿出来,一起席地而坐,开始数硬币。多好,天真烂漫,心无城府。大人给的一两块,计划着花,买开心买快乐,而不是去操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又纠结又害怕。童年啊,多美好。 </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结束了个别孩子的童年?是自己,是朋友,还是父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