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法政学堂的求学遗址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志成道33号,2024年10月29号经修建,重新与广大群众见面。</p> <p class="ql-block">2025.5.21日,天津市河北区军休所组织部分老干部参观了李大钊在津求学北洋学堂遗址,李大钊事迹展览。</p> <p class="ql-block">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1919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1年7月,促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的领导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1907年夏,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30余门必修课程,改名为“钊”,字守常,为学斋起名“筑声剑影楼”。1912年秋,担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长,和郁嶷主编《言冶》月刊,主持编译《〈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1913年4月起,在《言冶》发表多篇著作,同年6月毕业。</p> <p class="ql-block">日本留学</p><p class="ql-block">1913年冬,李大钊前往日本留学,1914年9月8日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科本科,师从安部矶雄等,接触马克思主义。担任留日学生总会文牍干事、编辑主任,编辑国耻纪念录,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参与发起神州学会,加入中国经济财政学会。1916年5月中旬,李大钊回到中国。</p><p class="ql-block">思想先驱</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李大钊出任《晨钟报》编辑主任,发表《青春》一文。后创建《宪法公言》刊物,发表《省制与宪法》。1917年1月,担任《甲寅》日刊主笔。1918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6月30日发起创立少年中国学会。俄国十月革命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发表《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并在《晨报》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p><p class="ql-block">建党伟业</p><p class="ql-block">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8月,与陈独秀商量建党事宜,10月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推动中共一大召开,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1922年-1924年,沟通国共合作事宜。1924年1月,参与国民党一大,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7月,率团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25年10月至1927年4月,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大钊的学术思想内容丰富,在多个领域都有建树,《李大钊全集》收录其著述615篇。他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 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抓捕,28日遇害,时年不足38周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学堂正门,</p> <p class="ql-block">1976年在正门口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