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诗人.画家王维

老杨

<p class="ql-block">  浅谈唐代诗人画家王维 </p><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与大家一同走进一位跨越千年时光,依然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文学与艺术巨匠一王维的世界。</p><p class="ql-block">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出生于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唐朝:诗人、画家。</p><p class="ql-block">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一位家学渊源深厚的大家闺秀。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对王维的成长和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王维的母亲不仅教他画画,还教他佛经,因为她笃信佛教,还是当时著名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据说在王维出生时,她梦见一位菩萨走进了房间,因此给孩子取名维,字摩诘。意为“无垢”或“洁净无染”的意思。也象征超脱世俗烦恼的境界。这些故事和背景信息展示了王维母亲崔氏的信仰和品德,以及她对王维后来的艺术和精神世界有重要深远影响力。</p><p class="ql-block">王维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太乐丞为次八品官,於现代中央歌舞团的团长位置)后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此舞只能皇宫表演,在唐朝的典礼律令中,黄狮子舞是专门为皇帝表演的节目,非皇帝不能舞。伶人私自表演黄狮子舞被视为“僭越”,是对皇权的冒犯,情节严重者可能被定为死罪‌。)但伶人私自表演,被视为对皇权的不敬牵连至王维,而将其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史料记戴可能是顶头上司见他才华横溢而设计陷害的)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持政后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安史之乱后,因各种原因他政治前途跌宕起伏。使他早年曾有过积极进取的政治抱负,在经历了官场的复杂和无情,也重新思考自已的政治生涯。尽管后来重回朝廷,他被贬之后更加谨慎,过上了半官半隐居的生活。将内心情感与生活中感悟用诗作,画笔进行抒发。而成就了他辉煌艺术生涯。被北宋诗人苏东坡贊誉为一代‘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大师。 </p><p class="ql-block">王维的诗歌,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无论是描写自然山水,还是抒发人生感慨,亦或是描绘田园生活,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境界。他的山水诗,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居秋景图。诗中的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竹林、莲叶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王维仿佛是一位高超的画家,用文字作画,将自然山水的灵动与静谧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更是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写,更是他内心情感的寄托。他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p><p class="ql-block">他的田园诗也别具一格。在《渭川田家》中,王维写道:“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面。夕阳西下,牛羊归巷,老农倚杖等待牧童归来,麦田里传来野鸡的啼叫,蚕儿在桑叶上酣眠,田夫们荷锄归来,互相交谈。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田园生活中最质朴、最真实的一面,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他的田园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宁静的田园之美。 </p><p class="ql-block">王维的诗歌还蕴含着深刻的禅意。他一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其诗作中常常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禅意。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山林的宁静与美好。桂花在无人的静谧中悄然飘落,春山在夜色中显得空灵而宁静。月亮升起,惊动了山中的鸟儿,它们不时地在春涧中鸣叫。诗中的“人闲”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而“月出惊山鸟”的描写,则更增添了一份空灵与禅意。王维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对生命、对宇宙的深刻感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p><p class="ql-block">除了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王维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了文人画的先河。王维的绘画风格简洁而富有意境,他善于用简单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勾勒出山水的神韵。他的画作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一种空灵、清幽的艺术效果。王维的绘画理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强调绘画与诗歌的相互交融。他的绘画作品常常能够引发观者的诗意联想,而他的诗歌也常常带有画面感。这种诗画结合的艺术风格,使王维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从下面这副画看王维隐居山林之间,悠闲洒脱,看破红尘的褝意:</p><p class="ql-block">王维的绘画风格简洁而富有意境,他善于用简单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勾勒出山水的神韵。他的画作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一种空灵、清幽的艺术效果。王维的绘画理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自己也主张“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强调绘画与诗歌的相互交融。他的绘画作品常常能够引发观看者的诗意联想,而他的诗歌也常常带有画面感。这种诗画结合的艺术风格,使王维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p><p class="ql-block">画面描述:这是一幅长卷,描绘了江岸雪后初晴的景象。画面中,山峦被白雪覆盖,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显得宁静而庄严。山脚下,江岸边的房舍屋顶积雪厚重,门前有两人在雪地里交谈。画面整体以水墨为主,色调淡雅,层次分明,通过留白的手法表现出雪的纯净与淡雅。 </p><p class="ql-block">• 意境:这幅画传达出一种静谧而超脱的意境。雪后的世界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时间都凝固了。这种意境与王维的禅宗思想相契合,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画面描述: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了雪景中的溪流和山峦。画面中,溪水在雪地中蜿蜒流淌,两岸的树木和岩石被白雪覆盖,显得清冷而纯净。画中没有使用白粉来描绘雪,而是通过留白和淡墨渲染,使雪山显得湿润如玉。 </p><p class="ql-block">• 意境:王维通过这幅画传达出一种冷寂而高雅的意境。画面中的雪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宁静,还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这种意境体现了王维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p><p class="ql-block">• 画面描述:这幅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描绘了年迈的伏生正在传授经书的场景。伏生赤足盘腿坐在蒲垫上,面前放着一张矮几,几上放置笔砚,伏生两肘倚几,正在讲解经书。画中人物神态生动,刻画出一位九十余岁老人完成一件历史大事的愉悦心情。伏生他从小喜欢研读古文经典,嗜书如命,尤其对《尚书》最为钟爱。可是此时秦始皇忽然下令:焚毁书籍,坑杀儒生。</p><p class="ql-block">伏生焉能眼看圣人留下的传世经典毁于一旦?于是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偷偷将这些经典藏匿在自家墙壁之后。 </p><p class="ql-block">• 意境:王维通过这幅画传达出对知识传承的尊重和对智慧的赞美。画中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生动传神,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种意境不仅展现了王维高超的人物画技艺,也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对伏生的尊重之情。</p><p class="ql-block">画面描述:这幅画以单幅壁画的形式呈现,展现了王维眼中的辋川景色。画面中有亭台楼榭、群山绿水,自然包围着山庄,群山环抱、川石起伏、树林掩映,展现出一幅行云流水、安静祥和的景象。 </p><p class="ql-block">• 意境:(辋川在陕西省西安市兰山县。地名源于其地形特征,因溪流和七湖形状似车轮而得名。唐代诗人王维在此居住创作,使辋川成为文人圣地。)</p><p class="ql-block">王维通过这幅画传达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意境。画中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辋川的美丽,也体现了王维对辋川的留恋与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p><p class="ql-block">王维画作虽然现存多为摹本,但依然能让我们领略到王维绘画时的意境和艺术成就。希望这些描述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王维的画作及其背后的意境。 </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再次回顾王维的生平与创作,不仅是为了欣赏他那优美绝伦的诗画作品,更是为了从他的艺术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王维以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从王维的诗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超脱,让自己的心灵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净土。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