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五)嵩山少林寺

清枫晓月

<p class="ql-block">  2025-4-16我们在洛阳参加了少林寺一日游。"少林功夫甲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市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中,是"天下第一名刹" 。</p><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人初识少林寺应该都是通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功夫巨星李连杰主演的动作电影 《少林寺》 , 影片中那斑驳的大山门、大雄宝殿、塔林和少林功夫,以及电影中铿锵的主题曲《 少林, 少林》,让人们对这座千年古刹有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座传奇的寺庙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在北魏孝文帝孝昌三年,西域来了一个僧人跋陀,孝文帝很赏识佛法精深的跋陀,想把他留在洛阳城,但跋陀更喜欢中岳嵩山少室山的雄奇险峻。孝文帝于是下诏在少室山择地为他建筑一座寺院,秀丽挺拔的少室山,林木成荫,少林寺也因此而得名。天下禅僧听说跋陀禅师在嵩山立少林寺供授禅法,纷纷慕名而至参拜授业,少林寺成为当时的禅学中心。少林寺建成30年之后,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大师也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悟出东土神宗,少林寺由此成为中国 "禅宗祖庭" 。历史上著名的 "十三棍僧救唐王" 之后,少林寺名声大噪,虽历经坎坷但绵延不绝。</p><p class="ql-block"> 现如今少林寺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从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间、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这里人才辈出,尤其是俗家弟子出过众多明星,例如李连杰、释小龙、王宝强都曾经在少林学武 。少林寺拥有写不尽的辉煌、咏不完的篇章,从传说、景色、历史、文化、功夫、医术、宗教、情怀等任何角度窥探,都只见其冰山一角,这座传奇的千年古刹在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多姿多彩的真实故事。</p> <p class="ql-block">  来到少林寺,远远就看到这个双手合十,代表少林寺僧侣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石牌坊,是少林寺的第一进建筑,门额匾上有 "嵩山少林"三个字,山门上的禅武二字是少林寺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注释,作为中国禅宗祖庭、少林功夫发源地,少林寺历代僧人一直坚持禅武双修的修行方式,"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退则参禅习武修道行"是少林寺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  牌坊到少林寺还有一段路程,景区内开有交通车,我们乘坐景交车先来到少林寺的塔林。</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塔林,少林寺拥有国内最大的塔林,这里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和高僧的墓群,座座古塔昂然耸立,千姿百态, 形象各异,形似參天巨木,势如茂密森林,故有 "塔林" 之称。少林寺塔林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古塔228座,其中唐代塔有2座、宋代塔3有座、金代塔有6座、元代塔有40座、明代塔有138座、清代塔有10座,现代塔两座。加上常住院中的两座宋塔,二祖庵附近三座唐、元、明砖塔,三祖庵一座金代砖塔以及塔林周围十座砖石塔,共计246座墓塔或佛塔,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少林寺砖石塔建筑群,每一座塔下,除了安葬着圆寂高僧的灵骨或生前衣钵,还都有一个饱经磨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塔林视频。</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四月是洛阳牡丹花开时节,也是洛阳旅游旺季,走到那个景点人都多,少林寺也不例外,山门处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  罗汉树,是天王殿前的苍天大树,这就是和少林寺岁数一样大的罗汉树,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建寺时,寺中僧人在天王殿前两侧栽上了一对象征吉祥长寿的两株银杏。 为什么说是一对呢,大家可能不知道银杏树是分雌雄的,雌树会结果,雄树则不会,后来雌树枯死后,仅留下了这棵树龄达1500年之久的雄树,所以这棵树又被大家称为 "老光棍树" 。罗汉树名副其实,犹如一位武功高强,身材魁伟的罗汉,屹立千年而不倒,这棵树是少林寺最古老的文物,它见证了少林寺在历史上的兴衰。在它1500年的生涯历尽坎坷,如果靠近这棵古树你会发现,在树的躯干上会有很多直径大小不一的圆洞, 这是因为老光棍树还是一棵少林"陪练" 树, 这些小洞是当年少林寺的僧人练习一指禅或者其它指尖功夫所造就出来的。 这让这棵古树在沧桑的历史沉淀当中,还有着一股子与众不同的巍峨气势。</p> <p class="ql-block">王天殿庭院另一棵千年古柏。</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那棵千年古柏树。</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天王殿是少林寺常驻院第二进建筑,它位于山门后中轴线上。天王殿初建于元,后来明、清多次整修,清雍正十三年时曾经将天王殿作为寺院山门。后来在此殿前另建一山门,原山门改称天王殿。可惜1928年被出了名的"倒戈将军" 石友三焚毁。话说当时少林寺有一个俗家弟子,名叫樊钟秀。参与了护法运动,孙中山委任其为建国豫军总司令。北伐之中,樊钟秀投靠了吴佩孚,与冯玉祥的下属石友三开战,樊钟秀把指挥部设在少林寺内。但樊钟秀的部队不是石友三的对手,败下阵来。得胜的石友三趾高气扬地进驻樊钟秀设在少林寺的指挥部,纵火焚烧法堂。这还不够泄愤,次日,又命部下抬来煤油,浇在寺庙各处,然后纵起火来,将整个少林寺付之一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等重要建筑,都陷入火海之中。大火烧了40天,偌大一个千年古刹、历史胜迹,只剩下断垣残壁。不过犯下这滔天罪行的石友三最终没能逃过因果投应,最终被活埋。现在经过重修后的天王殿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天王殿悬挂由楚图南题的 "天王殿" 风字匾。殿门外为密迹金刚和那罗延金刚两大金刚。</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里的一块牌匾“天下第一祖庭”。</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侧塑的是四大天王之一,又称四大金刚,寓意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天王殿庭院里像这种苍天的银杏大树,还有好多棵,都是上千年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庭院视频。</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的金庸碑,在少林寺中有不少碑,但武侠迷们最感兴趣却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题字的一块。金庸老爷子书中的武侠世界有诸多门派,而这些门派有很多都只是昙花一现,只有"武学正宗" 的少林一直屹立不倒,而且历久弥新。这和金庸的少林情节不无关系,金庸先生来过少林寺三次,第一次他来少林寺时,82版的《少林寺》电影还没公映,第二次则是在1981年,当时的少林寺破败不堪,寺庙周围根本没有路,荒草一人多高,庙內的泥菩萨多有坍塌,当时金大侠参观后肯定是唏嘘不已。2001年5月19日,时隔二十年后金先生第三次到访少林寺时,少林寺已经是修缮翻新、模样大变。据说当时少林寺曾赠送金庸一套少林武林医术秘籍,可不是易筋经啊,为表谢意,金庸写下 "少林秘笈,国之瑰宝" 的这块石碑。可以看到现在 "金庸" 等字样已经被摸出黑黑的印记了,可见金庸老爷子的 "武林盟主" 地位。</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鼓楼,在中国的佛教寺院中,钟楼和鼓楼的建造是有规矩的。通常在山门殿和天王殿之间的院內,建造钟、鼓二楼。位于东面的是钟楼,位于西面的是鼓楼,这就是"东钟西鼓" 或 "左钟右鼓" 。少林寺也不例外,少林寺的鼓楼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与钟楼对称,是寺内最高建筑。</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的鼓楼建于元大德元年,楼上原来是贮藏经文的,后来还设置了轮式阅读藏经的转轮,它是可以转动的、塔形的高大贮经设施,所以叫转轮藏。 清代雍正十三年重修时还放了一面巨鼓在楼上,改名鼓楼,与钟楼一起成为寺院 "晨钟暮鼓" 的场所。鼓楼被石友三所毁后,巨鼓、转轮藏不存,仅存殿基,神龛基座及12根石柱。1993年少林寺重建鼓楼。新建的鼓楼全部为木結构,殿内仍保存了元代刘廷秀雕造的四根雕花柱础,同时重新做了一面少林大鼓放在少林寺鼓楼上,这面鼓直径2.2米,高1.5米,鼓外沿镶有 "卍" 字和云水图案。</p> <p class="ql-block">  鼓楼八个角棱上雕有各种图案,精美大气,材质采用紫檀木,工艺精美绝伦,是少林法器中珍品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鼓楼一楼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转轮藏"。</span>2013年少林寺历经三年筹备,又重建了鼓楼上的 "转轮藏",转轮藏总高5米,直径4米,每面有诸经抽屉65个, 用于存放经卷。每个抽屉的门上都雕有佛像共520个。转轮藏上部有四尊释迦牟尼佛坐像,底部有轨道,旋转顺滑。</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钟楼。与鼓楼相对的就是钟楼,钟楼与鼓楼一样都是建于元至正五年的,钟楼上本来挂着的铁钟铸于金章宗泰和四年,重一万一千斤,后来钟楼被焚时,巨钟从楼上坠落于地,钟断裂。这口金代的铁钟身上有铭记钟重 "一万一千斤",口沿撞击处,铸有八卦图,标示悬挂方位。 明代闵道杨七律《宿少林寺》有 "寺里鸣钟山上声" 之句就是写这座大钟的,钟身四周铸有铭文。 </p><p class="ql-block"> 钟楼与鼓楼能够重建复原如初,要归功于1991年元旦,释永信方丈访问日本京都达摩寺时,带回的全套共48张珍贵的少林寺照片。 这组照片拍摄于石三友火烧少林寺前8年,基本反映了几十年前少林寺的全貌以及初祖庵、法王寺、嵩阳寺等处景观,为少林寺的重建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p><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钟楼通高27.51米。内部是一座三层楼间。钟架是自地面单独建立的木构体系,与钟楼结构分开,钟的震动不会影响楼阁。钟架上悬挂新铸铜钟一口,是仿照原钟楼內已毁的铁钟设计,重一万三千斤,钟鼻是龙王三子蒲牢造型,钟身铸《楞伽经》文,钟上部铸有"少林禅寺,声震中天" 八个大字。 八唇正上方铸有八卦图以示方位,钟身竖排有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字样。此外原少林寺钟楼内有明弘治元年铸造的地藏王菩萨铁像一尊,身披袈裟,跏趺坐于宝装蓬花座上。钟楼被焚毁时,铁像被损,经过修复后,仍供奉在钟楼一层佛台上。钟鼓楼已经按原先的样子修复如初,沉寂近70年的晨钟暮鼓,又重新在中原大地回荡。</p> <p class="ql-block">  太宗文皇帝御书碑,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的故事,正是取材于少林寺中的这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这块碑就立在鼓楼前面,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p><p class="ql-block"> "太宗文皇帝御书碑" 俗称"李世民碑",此碑详细记录了 "十八棍僧救唐王" 的历史事件。公元620年李世民平定晋北政权,乘胜而来黄河南岸,兵锋剑指对岸郑国王世充势力。王世充当时占据了殷州、邓州,他的侄子王仁则侵吞了当年隋文帝赐给少林寺的柏谷坞庙产、田产百顷。李世民在侦察地形时不小心被郑兵所俘,囚禁在洛阳牢中。少林众僧早对郑军行为不满,听到唐王被囚洛阳城的消息,便由十三名棍僧,凭着浑身精湛的武艺,夜入洛阳城救出了李世民,救回李世民后,十三棍僧又从少林寺内带来五百僧兵,抄后路活捉了王仁则,王世充被迫投降。李世民论功行赏,在给少林寺僧人的敕封圣旨中,高度赞场了十三棍僧救驾的大功,每人赐给紫罗袈娑一袭,封县宗和尚为大将军僧,赐地四十顷,并刻石以记也就是这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碑证明刻有 "太宗文皇帝御书" 七个大字,是唐玄宗李隆基御书,仔细辨认石碑上还有李世民亲笔草签"世民" 的两个字。碑背面刻有李世民 《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载的就是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就是李连杰主演《少林寺》电影的历史依据,也正因十三棍僧救秦王,少林寺自唐朝起,就显赫全国,在江湖上成为群雄的主脑。</p> <p class="ql-block">  由于年代久远,碑上面的字迹巳不清晰。</p> <p class="ql-block">  乾隆御笔碑,在大雄宝殿的东侧,自古以来,嵩山就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讲究 "君权神授" 的封建时代,嵩山就成了历代帝王接天通地、昌盛国运的祭祀所在。清朝也不例外。而且清朝皇帝还精研佛学,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特别是乾隆皇帝,他曾率众人亲自游览过少林寺。"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乾隆御笔碑上的这首《宿少林寺》就是乾隆皇帝游览少林寺时留下的。在细雨中乾隆参观了少林各殿,欣赏了唐宋碑刻,又上了初祖庵、达摩洞,当晚驻跸在了少林寺的方丈室之后就留下了这块乾隆御笔碑。</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少林寺寺院的中心建筑,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大雄宝殿在过去又称三世佛殿、琉璃大殿,通常简称为大殿、正殿、宝殿等。从唐《少林寺碑》记载的 "山间宝殿" "妙楼香阁" 来看,大约从唐代起已在建造宫殿式的常住院,同时也有了寺中的主殿和各类楼阁建筑。大雄宝殿原殿,曾经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重建,之后元、明、清历代都曾对大雄宝殿进行过整修。直到1928年毁于石友三之手。 重修后的大雄宝殿基本恢复了清代的风貌,大殿门匾上 "大雄宝殿" 四个字是由已故的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两侧还有唐玉润书的对联。 </p> <p class="ql-block">  进殿之后可以看到三座佛像,这三座佛像分别是现实佛释迦牟尼如来佛,过去佛药师佛,未来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如来佛左右是他的大弟子和二弟子,迦叶和阿蓝,佛像端庄肃穆,耐人寻味。而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在两边还有菩提达摩祖师和被称作少林棍术创始人的紧那罗王的站像,这与之前在紧那罗殿讲过的 "紧那罗王显灵抗红巾军" 的故事有关,它也象征着少林寺的禅武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在大殿东、西山墙边的神台上塑有十八罗汉像,人物形象生动,姿态各异,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p> <p class="ql-block">十八罗汉下面还有一口青铜钟。</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庭院视频。</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之后的中轴线上。在金庸小说中的藏经阁,是收藏各种神奇武功秘籍的地方,《天龙八部》 中有位无名老僧就隐居于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所以后来扫地僧成了世外高人的代称。但其实真实的少林寺藏经阁却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地方,当初石友三在少林寺放火,就是从藏经阁开始点火的,在少林寺那么多建筑中, 藏经阁的损失是最严重的。没烧之前藏经阁里有历代皇帝对少林寺的封赐,还有很大数量的佛经和武功秘籍。但是一把大火全部烧毁了,这是少林寺的遗憾, 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藏经阅的藏字少了半边,这不是写错了而是题字的赵朴初先生有意为之,赵老先生说你们的藏经阁是重建的,里面的东西已经不完整了,所以我这个藏字也不能写完整,虽然你们的藏经阁很大,但天下那么多经书,你们能藏得完吗?既然藏不完,我这个字就不能写完。</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藏经阁是高僧讲经说法和贮存佛经典籍的地方,其中保存着《中华大藏经》、《龙藏》、《大正藏》 、《高丽藏》及其他典籍计数万册。还有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清康熙三年的部分木刻版藏经。</p> <p class="ql-block">  殿内神盘上的卧佛,是缅甸居士所赠送的重16.5吨、长7米的巨型白玉观音卧佛一尊。</p> <p class="ql-block">  方丈室,少林寺之内,最让人敬重的便就是方丈,他们往往看破红尘土,功德圆满,那抹红色的袈裟,便就是他的象征与威严。藏经阁之后拾级而上,就来到了方丈室。</p> <p class="ql-block">  方丈室是方丈处理事务的地方,少林寺的方丈室是明初建的,清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游少林寺时就住在方丈室,所以方丈室又被称 "龙亭" 。现在室内正中有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 "'佛祖讲法" 浮雕,北壁内侧还有少林寺传代世系谱。</p> <p class="ql-block">  大家看看方丈室这幅对联: "永远继承祖庭弘扬正法,信愿勤修圣果普度群生" 。没错上下联的第一个字就是现任方丈的名字--永信。 </p> <p class="ql-block">  方丈室走廊东边,悬挂着一口元代铸的重达330公斤的铁钟,钟面铸有"至元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并有住持嗣祖传法沙门息庵"和日本留学少林寺僧人"书记邵元"等人的名字,这是中日友好的珍贵文物证明。</p> <p class="ql-block">方丈室外还有一口青铜鼎。</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立雪亭,原名初祖殿,又称达摩亭。相传是二祖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当初达摩大师一苇渡江来到中原。跟随达摩的徒弟之一叫神光,他侍奉达摩长达九年之久。有一年冬天的时候,嵩山下了大雪,达摩在屋子里面禅定,早上开门发现门外站了一个雪人。 一看是神光。于是问他有什么事? 神光说,希望师傅传我真法。达摩为了考验他的诚心说传你真法可以,但要天降红雪。神光于是抽出戒刀,把左臂给砍了下来,达摩说"慧可",神光也就成了禅宗的二祖慧可。当初乾隆皇帝听了这个故事被二相的城心所打动特意在这里留下了"雪印心珠" 横匾。为了纪念二祖立雪断臂,寺僧们将"达摩亭" 改为 "立雪亭" 。只要是少林僧人或者在少林寺修持过的僧人都是单手合十的,这都是为了纪念二祖慧可的。</p><p class="ql-block"> 立雪亭是明正德七年建成的。是寺内唯一的一座单檐庑殿式建筑。此殿虽小,但外形大方秀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p> <p class="ql-block">  立雪亭内铜铸达摩坐像是明嘉靖年间司礼太监张永所施。原安放在甘露台上,后放在立雪亭。值得一提的是立雪亭中的壁面是中国美术学院专家们用两年时间创作的。主要分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立雪亭达摩祖师事迹、河南嵩山少林寺鼓楼中华禅文化和河北蓟县盘山北少林的3组,共300余平方米。是传统壁画形式在近代消失200多年后的复苏,具有划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  女贞抱柏,这是在立雪亭门前一棵女贞子树,紧紧地缠抱着一棵巨柏,笔直的柏树上被女贞子的粗藤盘错环抱攀附着,他们共同经历了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女贞子像一位少妇跪抱在佛心坚定的柏树丈夫脚下,哭劝其放弃出家回心转意,而丈夫却为了众生,义无反顾,妻子只好相伴同行。</p> <p class="ql-block">  这让人想到释加牟尼与妻子耶输陀罗的故事,他俩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成亲后恩爱有加,但释加牟尼毕竟不是一般的王子,他最终下定决心去寻找真理也就是佛法的所在。他和耶输陀罗的爱情也是他最后看破的一道屏障,耶输陀罗在得知丈夫去意已决时,尽管她早已悲痛欲绝,却还是强压心中的悲痛,告诉他,要他在夜晚睡觉时离开她,因为她无法面对爱人离去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  顺着树干向上寻望,蓝天碧树, 柏树志向高远,女贞坚贞不屈,让人唏嘘造化弄人。仿佛眼前又出现少林寺电影中最后一幕,牧羊婆娑着泪眼看向大殿中心上人出家的那一幕。</p> <p class="ql-block">  这棵女贞子树在立雪亭门前不是很显眼,因为我去少林寺前了解了一下少林寺的概况,知道有这么一棵树,开始没有找到,后来问了导游,导游给我指点后才看到了。这棵树的故事很感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故事,比例弘一法师李树同,原来是一位学者,有老婆孩子,后来也是执意出家,老婆苦苦哀求都没有用,老婆去寺庙看望他,他都不见面,这才是真正的出家人。不像现在这些假和尚,白天当和尚找钱,晚上回家陪老婆孩子,买豪车豪宅,用人们的信仰来骗取人们的钱财,可憎可恨!</p> <p class="ql-block">女贞抱柏视频。</p> <p class="ql-block">  西方圣人殿,少林寺最后一进建筑,也是唯一一进明朝时期的建筑,西方圣人殿也叫千佛殿。 虽然后来这里也进行过一些小的修修补补,但大体建筑还是明朝的。</p> <p class="ql-block">  西方圣人殿供奉着毗卢佛铜像,殿内墙上还有中国四大佛教壁画之一的五百罗汉朝毗卢。 画面以殿中所供毗卢佛铜像为中心依次展开,画面的主题人物不在画内,而是位于殿内中央高大的毗卢佛造像。平铺的画面与立体的造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在国内现存古代壁画中是十分罕见的。由于当时的画师在颜料里面加了铅,而后随着岁月变迁,铅粉会逐渐氧化反应,所以原本浅色的部分变为今日所显现出的黑红色。据说随着时间推移画面还会继续变化。</p><p class="ql-block"> 听说千佛殿殿的地板上有很多坑。 这是站桩坑,是少林寺僧人练功夫所留下的,为什么会在大殿中练功呢? 其实千佛殿是清朝时期的秘密练武场,当时清朝把少林武僧的演武、传武都视为 "邪教" 的帮凶。于是严禁少林僧习武,但作为少林功夫发祥地,一直把习武作为宗风,虽然清廷对寺僧的习武施以高压,但习武仍未停止。 </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殿内经过整修已经没有了坑,大殿成了旅游胜地,僧人们也不会到此练功了。</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在千佛殿东配殿,也是神秘的白衣殿,是当初大火中幸存下来的建筑,因殿内供奉白衣菩萨而得名,所以又叫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有白衣大士铜像,白衣大士铜像仅为少林寺所有,两侧侍立的是财神和龙女。除了白衣殿神龛中,殿的东南角和东北墙角,分别画有 "文殊骑青狮" 和 "普贤骑白象" 的图像。</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外南北山墙上还分别绘有少林寺武僧演武的 "拳谱" 壁画,其中北壁绘的是清朝大臣麟庆巡视少林寺时观看寺僧徒手作拳术表演的场面,麟庆回去后即上报朝廷,从而撒销了寺院民间练武的禁令,少林武术重获生机。</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少林寺武僧演武的 "拳谱" 壁画。</p> <p class="ql-block">西方圣人殿、观音殿视频。</p> <p class="ql-block">  碑廊,少林寺的碑廊是解密少林寺一把关键的钥匙,从山门进入常住院后在山门和天王殿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道路两旁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东侧就是碑廊的所在地了,这些碑刻清晰地记录着一个1500余年的多面少林。</p> <p class="ql-block"> 碑廊也叫慈云堂,前身为 "慈云庵",清朝康熙二十五年本来建在地藏殿西,雍正十三年迁至今址,并改名慈云堂,由于慈云堂原立名碑较多,便把它改建为碑廊。碑廊依地形作成回廊式建筑,廊檐悬山重叠,台阶错落有致。回廊之内是花园式天井小院,翠竹小径,清幽典雅。碑廊中保存有古碑106通,其中北齐1通,唐碑6通,宋碑5通,金碑5通, 元碑10通,明碑69通,清碑7通,年代不详的3通。其中有北齐天统二年造像碑,唐永淳二年九月武则天《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等珍贵石刻文物 。 碑廊现存砷刻,是少林寺真正的 "魂"。来碑廊走一走,转一转,不仅能观赏我国历代的雕刻艺术,也能从这些碑文中看到少林寺的兴衰与历史,甚至可以窥探出中原佛教的风雨变迁。</p> <p class="ql-block">碑廊视频。</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视频(一)。</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视频(二)</p> <p class="ql-block">  少林寺到此参观完毕,由于是跟团参加的一日游,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了少林寺内的几大殿堂和寺西的塔林。北边的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的二祖庵,东北的广慧庵都没去到。还有少林寺的武术表演也没看到,有点遗憾!不过通过参观,回来查看资料对少林寺的创建和发展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前没去时想象少林寺一定在深山老林,其实不然,去的沿途基本没有盘山公路,因为少林寺所在地方是河南登封市嵩山腹地,地方比较平坦,不像有些寺庙建在山上,既要坐索道,还要爬山。少林寺既不坐索道,也不爬山,整个游览还是比较轻松。游完少林寺回到洛阳才下午四点钟左右,我还去游了九洲池和应天门,这是后话。再见了少林寺,愿少林寺的武术更加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