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日游仙寓山景区

中和

<p class="ql-block">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1613年5月19日开启了他的旅行生涯。为了纪念他对旅游文化的贡献,国家自2011年起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旨在鼓励人们走出家门,欣赏祖国的山河美景,感受旅游带来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2025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是“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我随合肥一中老三届旅游团正在石台休闲游,5月19日,部分团友游览仙寓山景区,主要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根关古徽道,在大好河山中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p><p class="ql-block">在一览众山小观景台看仙寓山。给同伴集体打卡留影。</p> <p class="ql-block">仙寓山横跨安徽省东至县和石台县境内,位于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是黄山的西脉。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上午8点半团队15人到达景区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仙寓山景区坐落于大山村,团友分乘两辆车上山,途经大山村牌楼。大山村境内,有始建于唐代,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国保单位千年古徽道,有被称为“中国富硒第一村”的大山富硒村,有世界地质奇观的七彩玉谷,有峡谷幽深、流泉飞瀑的神龙谷。</p> <p class="ql-block">两车直奔山上观景台。上山道路美观整洁,彩虹线分于两旁,一边宣传壁画赏心悦目,一边山地树林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行程近半小时,到达山上“一览众山小”观景台,观景台最大承载30人。</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看山峰,虽少层峦叠嶂,却也连绵起伏。为手机观看效果,全景置于横屏。</p> <p class="ql-block">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中外游客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北纬30°的养生福地”。虽不是居住,游一趟也似仙人啰。</p> <p class="ql-block">榉根关古徽道是仙寓山景区主要景点之一。已到达榉根关古徽道的关隘口,地处海拔900多米。</p> <p class="ql-block">走进关隘,映入眼帘的是弯弯的上下石板道。榉根关古徽道始建于唐代,是古代连接安徽徽州与江西饶州的“国道”,古称“徽饶通衢”。榉根关古徽道依山就势,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全长7.5公里,均用长约1.3米、宽约0.6米的长方形青石板铺砌,共有台阶1.8万步。</p> <p class="ql-block">榉根关古徽道沿途保存着明清时期大量的古建筑遗迹,包括古长城、古亭、石碑、古战场等明清时期遗存。我们在开放的这条道上先后见到玉泉亭、玉泉井、榉根关、古战场、输山碑、古稀亭等。</p><p class="ql-block">古徽道开放路线,参见仙寓山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每隔几里就有一座石亭,首先经过玉泉亭。相传玉泉井是仙人铁拐李为解当地百姓口渴,而用拐杖凿成的。在云雾天,井里的水成乳白色,如同白玉一般,所以称之为玉泉井。如今玉泉井已被山石塞满,当年立下的碑刻也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在玉泉井的北边有一道关口。清咸丰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防御太平军深入南下在古徽道岭头上建设的古长城的一道军事关隘。它在仙寓山榉根岭,横跨古徽道,故称“榉根关”。榉根关高3.5米,全用青石板砌成。“榉根关”海拔900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古徽道中咽喉所在。</p><p class="ql-block">关隘中间设有大门,门高为2米,门宽1.5米,石墙厚为5米,全用青石板砌成,历经了千余年岁月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在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年),曾国藩湘军建设的古长城全长14公里,用石块砌成(现仅存有1公里的基础)。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曾多次交手。关于榉根岭之战,《清史稿》中有多处记载,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数次提到。《曾国藩家书》中著名的“屡败屡战”典故即发生于此。下图为网络用图。</p> <p class="ql-block">古徽道山势陡峭,也异常险峻。</p> <p class="ql-block">有一段坡度接近90度。</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横跨山溪,古徽道遇水搭桥。榉根关古徽道沿线的重要桥梁杠梁桥在古稀亭北。</p> <p class="ql-block">古徽道旁的铸铜雕塑为2022年设置,仙寓山古徽道入口至榉根岭段共设置了铸铜雕塑人物24人、马两匹及配套场景设施,重现当年的部分场景。自南至北有:</p> <p class="ql-block">古徽道沿途有原始森林,远处山峰连绵起伏,道旁树木绿意盎然,还有一片徽商林。</p> <p class="ql-block">石碑。输山碑是明末清初源头李氏家族为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而立的环境保护碑刻,碑文是禁止滥伐山林、保护水土等的乡规民约。立于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p> <p class="ql-block">石碑中还有在古稀亭中间、宣统二年所刻的建桥碑。</p> <p class="ql-block">古稀亭,因是七十岁老人所建而得名,建于宣统二年。因其夫妇健在,为报天恩,乐于善事,方便路人。</p> <p class="ql-block">紧挨古道旁,这颗参天大树近两百年,因是广角拍摄,树的铭牌竟然糊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跨溪石板处有点险,要是下雨后景观可就不同啦。</p> <p class="ql-block">挑夫,是铸铜雕塑人物24个中最后一个(从南至北)。</p> <p class="ql-block">到达北边关隘。关隘外不起眼,一个卖货物的小商停着机动三轮车做生意。</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不起眼的北出口处,却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根关古徽道”的标志碑,2013年榉根关古徽道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人在这里留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网络上多为2004年为省保单位标志碑)</span></p> <p class="ql-block">标志碑的对面是仿照古长城的建筑,上有碑刻,记载着榉根关古徽道简介,文化氛围浓厚。</p> <p class="ql-block">此时已近11点了,一因七彩玉谷景点改造闭园,不能游览;二因时间有限,2车开始下山,其中一辆直奔神龙谷。途中景观不可或缺。</p> <p class="ql-block">我有幸前往神龙谷。神龙谷与古徽道是两个方向,一东一西。神龙谷是飞瀑流泉的秘境。峡谷长500多米,飞瀑悬挂,如丝如缕,沧溪瀑就是其中的代表:一方瀑布密布河坝而下,似一块纯白帘布悬空而成,洁白如雪,随水流大小,时而厚重、时而稀薄,遇风扬动、流淌而下,又随河道束成一条白练激扬奔腾而去。白布束成白练,成为奇观。</p> <p class="ql-block">绕石而行,奇石林立,形态各异。将军剑,上端粗壮,下端尖锐,插入石缝,如同一把利剑。</p> <p class="ql-block">在石道上,一棵树奇特少见,从石缝中长出(当然是后建路的留下了它)细长的枝干伸向栏边,顶端枝繁叶茂,成为一景。</p> <p class="ql-block">珍珠泉水似翡翠。珍珠泉波光粼粼,一颗颗争先恐后涌出的白色水珠,在不同强度光照下折射出七彩光芒,神似一颗颗闪亮的珍珠,由此得名珍珠泉。</p> <p class="ql-block">离开仙寓山已经12点多了。途经秋浦河,忍不住车拍2张,在中国旅游日之际,游山玩水不可或缺。</p> <p class="ql-block">古徽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中国又一条著名古道,不仅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化历史,也是一条见证徽商历史文化的“徽商之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处仙山、一条古道,讲述着一段段沧桑而厚重的历史。</span>来到榉根关古徽道,仿佛穿越回到了徽商繁荣的时代。</p><p class="ql-block">榉根关古徽道古代是经商之道、官府驿道,现在是旅游之道,踏上古徽道,感受徽文化的传奇,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此行时在中国旅游日,为我们在旅游游程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注:本文照片除1张网络照片、2张人物照为团友拍摄外,皆为本人手机所拍。</p><p class="ql-block">谢谢合肥一中老三届旅游团的组织者!给了我们又一次的旅游实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