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停好车,穿行在狭窄古朴的宁安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嗅到一种独特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栀子花!果然,抬头就见一个乡下的阿姨,背着竹编的背篓走在前面,背篓里团团簇簇的栀子花,在嫩绿色叶片的衬托下,洁白得光芒四射。那一刻,栀子花定然也瞧见了我,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眼睛顿时明亮起来,争先恐后地想从背篓里跳出来,和我来一个纯真而又热烈的拥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所有的开花植物中,我对栀子花情有独钟——这样概括性的描述,自然是一个蹩脚的不入流的文学爱好者的口气,但有时的直白也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才气,而是因为对栀子花的爱不需要遮遮掩掩含沙射影。可能也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这个世上,迷恋栀子花那种独特香气的人不在少数。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浓得化不开的香气,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安安静静淡雅清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栀子花的香气就是如此独特。只要在俗世的空间中一闻,这种香就会让人心有微动,从此不管多年,也会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年前,我用稚嫩的文字为栀子花留下了赞美,我从它芬芳的香气里看到她的独特,我说不管是栀子花还是茉莉,一生普普通通,洁洁白白,没有娇嫩无比的颜容,婉转婀娜的身姿,不张扬,不夸张,但是她们始终在安安静静地生长,热热烈烈地绽放,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告诉世人不屈不挠的存在。这就是美的方式,也是美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么多年过去,我一直没有改变对它的赞美,想来世间生存其实很是艰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既然没有国色天香的容颜,没有独一无二的宠爱,要在人世间生下来,活下去,那么,必然得用一颗最纯净的心,竭力发出温馨的能量,去赢得一夏又一夏的尊严。花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是没想到,不知不觉,栀子花又开了。好多天我沉浸在单位和家、白天和夜晚两个“两点一线”的生活里,已经忘了春天已逝,夏天渐深,一转眼进入夏天,错过无数与花期的际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快到知天命的我,其实没有多少遗憾。我知道这就是生活常态,不管你是谁,你在哪里,关不关注,留不留心,周遭世界一如既往地都在按照它的节奏和规律运转,周而复始。它不因你的停顿而等待,也不会因你的奔跑而跟随,它就在那里,像栀子花一入夏天便真情绽放。这种绽放,不是为了取悦,而是发自本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时候的不知不觉,带来的还有惊喜。没有刻意的期待,就没有蓄谋已久的失落,不经意出现的美好容易成为大大的惊喜。比如此刻这一缕清香,就足够我欣喜半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忍不住买了几束栀子花放进办公室,我甚至想过把阿姨背篓的花全部买下,赠人鲜花,手留余香,想想还是算了。但最后没忍住的,是给我的一个朋友发了一张图片,惊喜地告诉她栀子花开了。大约是在晚上,她加班后回家路上,给我发来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刻行驶在江边,柔软的晚风吹过,有些宁静也有些许寂寥,忽然想起某些遥远的人和事,就像栀子花般那么温馨。似乎不需要刻意回忆,香气始终如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的是花也是人。想来如果平凡的我辈一生愿意清新清醒,能活成一朵朵栀子花也是幸福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间在伙食团吃饭,赫然见桌上放着一盘枇杷,金黄、圆润、硕大。忍不住率先拿起一颗,没急着吃,让枇杷的温润慢慢从手掌浸到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想到枇杷已经成熟了。想想时令已经深入五月,枇杷是该闪亮登场,只是我有意无意地忘了它,忘了它在五月会一树金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天有很多代表,枇杷与荷,都是闪亮的名片。不过前些年我对枇杷知之甚少。比如它的前世今生,它的花开花落,它的诗情画意,我都不曾留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我的一个友人不同,他对枇杷钟爱有加。一个人爱一物,总会在言行举止中不经意反映出来,于是每年五月,在他的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枇杷金色的身影和诱人的食欲。在他那里,我第一次知道《本草纲目》里记载了枇杷得名的由来,“其叶形似琵琶,故名。”知道枇杷有“止渴下气润五脏之功”,知道了枇杷开花居然在霜寒雪重的严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其实知道很多文人写过枇杷,高中语文教材里就有一篇《项脊轩志》,明朝散文家归有光妻子亲手栽下的枇杷,成了归有光生命里少有的悲欢见证。不过,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戴复古的《初夏游张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戴复古这个名字有意思,只是不知道他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这辈子做个什么事或者当个什么官。这首诗歌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但如果抛开世俗的刨根问底,看得出来,戴复古老先生这一天定然开心极了,喝了小酒,有点微醺,摘枇杷解酒,随后在树下吹风,这日子是何等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我而言,枇杷引发的记忆却是灰色。布谷鸟一旦飞过五月的天空,插秧和麦收就吹响号角,随之带来的就是忙碌和疲惫。放了农忙假的我,会被父亲赶下田,和他一起栽秧、割麦、收油菜,过一个真正“假”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劳作是缺乏诗意的。后来读到布袋和尚的《插秧歌》,竟然有些生气: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说得轻巧而又充满诗意,如果亲自去水田里栽秧试试,头顶烈日弓腰爬背,大多人一会就腰酸背痛,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必布袋和尚借景抒情的时候,没有亲自插秧,一定是个站在岸边的看客。不过,也幸好布袋和尚是站在岸边,如果他的眼睛跳不出“五行”外,还在“三界”中,就事论事,想必这首《插秧歌》也就无滋无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有些惊喜是不知不觉的。当我百无聊赖无精打采的当下,父亲会冷不丁从口袋里变戏法般掏出几颗枇杷来,随后举手在我眼前晃动,我不顾三七二十一,踩着淤泥来到父亲身边,伸手“抢”了过来,口干舌燥,烈日灼心,到手的枇杷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知道这些枇杷来自家门口的那棵树,树不知道是父亲有意栽的,还是某个飞鸟不经意间衔落的,反正不经意间就在家门口生了根发了芽,而后年年开花,年年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到前些年拆迁,那棵已经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才倒在轰隆隆的挖掘机声中。当然,消失的还有记忆中一汪汪的水田和五月的田间劳作,只是不知不觉,居然对父亲曾经的“折磨”心生怀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敢确定,是不是怀念在极度疲惫的时候,父亲递过来的枇杷,轻轻一咬,满是爱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晚在小区散步,行至一排树下,不经意间被几朵小花“亲吻”。低头,只见地上散落着淡紫色、形似喇叭的花朵;抬头,满树花叶正与微风呢喃低语。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色朦胧,但我一眼便认出,这是蓝花楹。当夏天被栀子花和枇杷打开,蓝花楹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从何时起,小城开始栽种蓝花楹,自然是早已种下,只是我未曾留意罢了。不经意间,街边的蓝花楹已长得枝繁叶茂、高大挺拔。我不禁对城市园林设计师心生敬意,看惯了三角梅的艳丽、银杏的金黄,蓝花楹梦幻般的紫色,为一条条街道增添了浪漫气息,瞬间改变了城市忙碌而疏离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过那一树又一树云霞般的紫色,我终于认同人们对美的欣赏大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的,那一片片紫色的浪漫,让人惊叹得难以表达,除了震撼,就是无言。往往处心积虑的词汇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只有脱口而出的惊呼才是来自灵魂的感动。在蓝花楹这里,由不得人们不想到美丽、优雅、希望、梦想、深情与爱情等词语,由不得不把这些美好的词语附加在它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不过不开花时的蓝花楹并不浪漫,看上去还很普通。过往无数次从它身旁经过,我都未曾另眼相看,即便它身姿婉约舒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开就静默,开就惊天动地。蓝花楹用最火辣的方式,把爱的勇敢展示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冬日的北湖公园见过蓝花楹的身影。据说那是全市现存最古老的蓝花楹,树龄已逾百年,那天去的时候,天阴,周围没有任何一个人为它停留。蓝花楹脸盆粗的树干直抵三层小楼,嶙峋的枝丫倔强地伸向天空。那一瞬间,我觉得它是孤独而平凡的,若无人介绍,我实在难以将它夏日的惊艳与冬日的孤寂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不期而遇见到盛景,有一句话瞬间浮现脑海: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没有一朵花,到最后还是花。开花的时候,蓝花楹是花树,花开结束,它又回归到树,保持普通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这份普通,似乎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没有任何浪漫会地久天长,真正靠谱的,是寻常生活里的温馨。演员朱媛媛写给丈夫的最后一封信,再次告诉人们这样的洞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写道:“回首这三十三载春秋,你将柴米油盐的平凡日子,过成了精彩的人生大戏,而我,始终是你精心呵护的主角。这份幸福与满足,源于你给予的每一分每一秒的踏实与温暖。”她叮嘱丈夫:“若我真的走了,请你务必坚强。记得按时吃饭,注意保暖,别总吃速冻食品……请记住我身着红裙在舞台上的风采,也别忘了我们在厨房里争抢锅铲的温馨画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读到有些泪目,原来红裙翩跹与锅铲叮当,都是生命馈赠的华章,浪漫哪里在云端,全是日常的生活画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弯腰捡拾蓝花楹花瓣,有点领悟什么是真正的浪漫。只是可惜知晓得还是太晚,不知不觉,这人世间我已走过48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