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电子同学游览琅琊古城

王继军

<p class="ql-block">‌琅琊古城是以临沂三千年历史文化为基底,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型文旅地标‌。该景区以‘七梦七寻’叙事逻辑打造七大主题场景,日均上演150场国风演艺,并凭借《国秀·琅琊》等创新演出成为山东文旅现象级项目</p><p class="ql-block">我们七八电子的部分同学在乙巳小满之日,参观游览了临沂琅琊古城。</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到达琅琊古城南门进入沂州路</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国秀·琅琊演出结束,观众热烈鼓掌</p> <p class="ql-block">琅琊广场上的精彩节目</p> <p class="ql-block">水秀精彩节目开始</p> <p class="ql-block">影视文化主题街,抗大战歌</p> <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大型节目演出,只此琅琊</p> <p class="ql-block">书圣王羲之,也是成语“东床快婿”典故的主人翁</p><p class="ql-block">兰亭序的原文</p><p class="ql-block">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p><p class="ql-block">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p><p class="ql-block">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p><p class="ql-block">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p><p class="ql-block">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p><p class="ql-block">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p><p class="ql-block">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p> <p class="ql-block">王与马共天下,王导衣冠南渡,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p><p class="ql-block">西晋末年,战乱频仍,中原士族为避祸乱,纷纷追随晋元帝衣冠南渡,于建业(南京)重建家园,开启了华夏文明在江南的繁荣新篇章。</p><p class="ql-block">衣冠南渡的文化影响</p><p class="ql-block">衣冠南渡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提升了中原文化在南方的传播,推动了隋唐文化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王导是临沂琅琊王氏的三世孙。</p><p class="ql-block">琅琊王氏的祖先,西汉谏议大夫王吉,由琅琊皋虞徙家于临沂都乡南仁里。</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家谱记载的临沂琅琊王氏始祖,是“王览争鸩”典故的主人翁王览,王览孙王导衣冠南渡是东晋开国丞相,书圣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p><p class="ql-block">临沂琅琊王氏的二十七世孙王全,是由王导这一脉传承来的。其祖父由河北枣强迁青州郭庄,王全在元末迁居临淄孙娄,为孙娄王始祖。孙娄王氏发展到现在也已有二十七世,三万余人。</p><p class="ql-block">孙娄王十一世的士杰迁住史家村,我们继子辈是孙娄王氏的二十四世孙。</p><p class="ql-block">琅琊之所以在中国如此有名,主要是因为这里诞生了琅琊王氏,在中国社会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历史上还有一个专业名词“琅琊王氏”。</p><p class="ql-block">“琅琊王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国。当时,王翦、王贲父子是秦灭六国的关键人物,除了韩以外其余五国齐、楚、燕、赵国、魏均为此父子二人所灭,所以《史记·王翦传》中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秦朝统一天下以来,被秦始皇受封列侯者史籍中并不多见,然王氏祖孙三代(王翦、王贲、王离)皆受封列侯 。</p><p class="ql-block">琅琊王氏的始祖王元</p><p class="ql-block">西汉初年,王家衰微,子孙后裔离散各地,王离的长子王元为躲避战乱,迁居到山东琅琊,在此地开枝散叶,繁衍生息,成为“琅琊王氏”的始祖。</p><p class="ql-block">临沂琅琊王氏始祖王吉</p><p class="ql-block">王元四世孙王吉(?—公元前48年),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人(今青岛市即墨区),后徙家于临沂都乡南仁里(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琅琊王氏在西汉中期开始崛起,王吉位居三公,爵封扶平侯。</p><p class="ql-block">在东汉时期,临沂王氏人才辈出,比如“二十四孝”的王祥、王览。</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氏更是迎来辉煌,五胡乱华,晋室南迁,王导、王敦辅佐司马睿登上帝位,史称“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成为南方第一望族。家族之中名人不断,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另外王姓的女子多入宫为皇后,王氏在南方十分显赫。</p><p class="ql-block">这次没能到临沂琅琊王氏发源地,兰山区的王羲之故居参观,虽是有点遗憾,相信以后会有机会到现场,再接受家族文化更深的教育和熏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