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夏,打卡北京什刹海。

关键

<p class="ql-block">游览什刹海</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一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和后海的交界处,始建于明正统年间,为南北向单孔石拱桥,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两端有八字栏杆和抱鼓石,桥身两侧带燕翅墙,因形似银锭故称银锭桥,是北京城内历史较为悠久的桥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朗时,在银锭桥上可看到迤逦的西山,“银锭观山”成为古燕京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后海风光</p> <p class="ql-block">芙蓉镜湖</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旧居一一原为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府邸,后为醇亲王府花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100余平方米,庭院南、西、北三面均有土山,土山内侧有由后海引入的活水,绕园一周。古建筑群以西是宋庆龄的寓所,兼办公、会客,称主楼。建筑群与南湖之间为草坪。南湖南岸有明代两层楼建筑称南楼。南山东侧有箑亭;西侧有听雨屋。长廊连接南楼与北建筑群,长廊中有恩波亭。</p> <p class="ql-block">前海风光</p> <p class="ql-block">打卡恭王府一一恭王府及花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其花园位于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p> <p class="ql-block">荷花市场一一明清两代,什刹海遍植荷花,尤以银锭桥以东的前海荷花为最盛,清同治年间,已有商人在什刹海岸边设座卖茶,荷花市场雏形初具。民国初年,荷花市场正式得名,成为市民赏荷、听戏、游乐、休闲、避暑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畅游什刹海</p> <p class="ql-block">金锭桥一一位于什刹海东岸的出水口处,万宁桥(地安门桥、后门桥)的西边,为21世纪新建,方便人们行走。站在桥上极目西望,但见什刹海波光潋滟,微风拂来,清新而略带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肺,微波拥来,水声涛涛,岸线蜿蜒,垂柳依依。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万宁桥一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原为木构筑,后改为石筑,2000年12月重修后恢复万宁桥原名。万宁桥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是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也是北京市唯一还在为社会交通服务的元代桥梁。</p> <p class="ql-block">元代镇水神兽</p> <p class="ql-block">万宁桥为单孔拱券桥,长约34.6米,宽约17米。桥拱净跨度约7.2米,拱高约3.5米,桥西存有四只镇水兽(上、下各两只),桥东存两只,其中桥东北护岸上的为元代石雕,桥西设澄清上闸。万宁桥在元大都城的规划和建设中起到特殊作用,对保障元大都城的供给至关重要,是元代大都城内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孔道,也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西华门一一是北京故宫的西门,为官员进宫通道。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西华门平面矩形,红色城台,汉白玉须弥座,城台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基座围以汉白玉栏杆。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门楼用于安放阅兵所用棉甲及锭钉盔甲。西面檐下“西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p> <p class="ql-block">金水河一一故宫的护城河,宽50米。</p> <p class="ql-block">金水河又称筒子河或护城河,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的景点,分为内金水河和外金水河,流经故宫内太和门前的是内金水河,流经天安门前的金水为外金水河,其源出于京西宛平县玉泉山,流至和义门南水门入京城,因西方属金,故得金水之名。具有防御、取水、消防、泄洪功能。</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侧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