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太行山下马村工人村的东边,有个小村庄叫西韩王村,其东边还有一个东韩王村。西韩王村是一个有着红色记忆的村庄,昔日我在焦作六中读书的时候,有同学就是西韩王村的,距离不远,偶而也曾去过。</p> <p class="ql-block">韩王村原名万斛村。“斛”是古代的一种方形计量器具,口小底大。最初以十斗为一斛,后改为五斗为一斛。“万斛”之名寓意粮食丰饶。关于村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当地土地肥沃,可产万斛粮食,百姓称之为“万斛地”;另一说源于汉代,相传卫子夫皇后曾在此筹集万斛粮饷支援军事,汉武帝因而赐名“万斛村”。</p><p class="ql-block">随着人口增长,村民逐渐分居东西两片,自然形成“东万斛村”和“西万斛村”。1946年5月,修武县三区区政府驻于西万斛村。期间,中共修武县委区长韩克俭和政委王子英在此遭国民党武装袭击不幸牺牲。为纪念两位烈士,1946年6月,中共修武县委将两村分别更名为“东韩王村”和“西韩王村”。</p> <p class="ql-block">暮春初夏时节,我复至马村小住。得闲便骑电动车漫游,穿过山门河东侧的水采街,便是早已停产的韩王矿了,即后来的焦煤集团韩王工业公司旧址。昔日因水力采煤得名的水采街,如今不复往日喧嚣,曾经机器轰鸣的矿区也退去了过往的风光。沿路徐行来到一铁路道口,忽见锈迹斑斑的矿区铁路专用线隐没在野草丛中,唯有高压线塔依旧巍然耸立,银线横空,犹自输送着不息的电流。</p><p class="ql-block">驻足凝望,六十年光阴弹指而过,当年曾在此挥汗的青春面孔,多已随风消散。我这古稀之人抚今追昔,不禁吟成小诗一首:“山门河畔石桥东,水采街衢旧迹雄。高塔凌空犹贯日,颓垣卧轨荻花风。”铁轨间摇曳的杂草野花,恰似岁月给出的温柔答案。</p> <p class="ql-block">离开铁路道口向东行不远便到了西韩王村。一条宽阔的南北大道贯穿村落,中央绿化带里的路灯整齐排列,两侧墙面上绘着色彩鲜艳的文化宣传画。我骑电动车徐徐前行,偶见三两村民在街上散步,间或有电动三轮车疾驰而过。街道整洁,路面干净,处处洋溢着一派新农村的祥和气息。走近细看,原来还有几位环卫工人正在细致地打扫卫生。</p><p class="ql-block">行至十字路口的“初心广场”,我刚停好电动车,就注意到广场对面拐角处有座二层小楼。楼门敞开,不时有人停下电动车进去,一会又有人领着孩子出来。这是何处?定睛望向门楣,西韩王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初心广场是西韩王村群众的重要休闲活动场所,场地宽敞平整,四周配有完善的健身设施。广场西侧矗立着一块由焦作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7月8日竖立的文物保护碑,上书“韩王纪念地——焦作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碑阴铭文详细记载了这段革命历史:“韩王纪念地位于马村区安阳城办事处西韩王村村北。该村原名西万斛村,解放战争初期曾是修武县三区区人民政府所在地。1946年5月13日晚,区政府遭国民党军队包围,区长韩克俭(男,26岁,山西高平人)和区政委王子英(男,28岁,山西晋城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为纪念两位烈士,当地将村名改为西韩王村。1982年,该遗址被焦作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清明节,村民为烈士修建碑亭,碑为‘王子英、韩克俭烈士碑’。”</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韩王纪念地”碑前久久伫立,任思绪随着微风飘向那段峥嵘岁月。随后,我沿着青石小径缓步来到初心广场北侧——这座为纪念韩克俭、王子英两位烈士而建的广场,处处彰显着后人对英烈的崇高敬意。</p><p class="ql-block">广场中轴线上,一座古朴庄重的照壁静静矗立。绕过照壁,一条笔直的绿化带如同时光的走廊,将视线引向广场中央的“双英亭”。这座八角形纪念碑亭两侧,对称分布着介绍英烈事迹的展馆,仿佛两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走近细观,亭内“王子英、韩克俭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四周苍松翠柏环绕,郁郁葱葱的绿意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永恒的守护。亭柱上镌刻的楹联尤为醒目:“革命任劳任怨刚直无邪碧血丹心硕德永驻,终世不屈不挠临危不惧壮烈献身浩气长存”。这三十六个鎏金大字,不仅是对两位英烈生平最凝练的概括,更是一座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离开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亭,我来到广场东侧的“修武县三区旧址”。这座饱经沧桑的老房子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斑驳的牌匾,上书“韩克俭、王子英办公地”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1945年寒冬,两位年轻的共产党员韩克俭、王子英受党组织派遣来到这里开辟工作,分别担任区长和政委。</p><p class="ql-block">当时这片游击区的形势极为严峻:修武县城和焦作市都盘踞着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等反动武装。面对险境,韩、王二位同志毫不畏惧,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斗争。他们带领贫苦农民减租减息,惩处恶霸地主,镇压罪大恶极的伪保长,建立起由贫雇农当家作主的农会组织和村政权。千百年来备受压迫的农民群众终于挺直腰杆,不仅分得了土地,还组建了保卫胜利果实的区武工队和村民兵队。</p><p class="ql-block">然而,人民欢欣鼓舞之日,正是反动派咬牙切齿之时。1946年5月13日那个漆黑的夜晚,一个心怀怨恨的地主分子趁区武工队外出执行任务之机,偷偷潜入修武县城告密。国民党军队勾结还乡团五十余人,伪装成我军部队,鬼鬼祟祟地摸进西万斛村,直扑区政府驻地。当时区里仅剩几名缺乏战斗经验的武工队员和民兵,还分散居住在村民家中。</p><p class="ql-block">当住在区政府的韩克俭、王子英发现敌情时,第一反应不是自身安危,而是立即鸣枪示警,通知同志们转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两位英雄临危不惧,依托门墙顽强抵抗。激烈的交火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击毙敌军十余人。最终弹尽援绝,在突围时壮烈牺牲在这方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庭院里。</p> <p class="ql-block">1946年夏,中共修武县委在万斛村召开万人追悼大会,深切缅怀韩克俭、王子英两位革命烈士,并依法惩处了出卖烈士的反革命分子。为永久纪念先烈,经研究决定将万斛村更名为韩王村。解放后,当地群众和学校师生每年清明节都会自发前往烈士殉难地举行纪念活动,通过讲述两位烈士英勇就义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后人铭记革命历史、赓续先烈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个纪念广场不仅保留了纪念碑亭和修武县三区政府旧址,还对称新建了烈士纪念馆、村史馆、红色书吧和红色学堂四座建筑,如今这里已成为西韩王村颇具规模的“红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后,我骑着电动车驶过村北的南水北调跨渠公路桥,向北疾驰而去。返程途中,望着道路两旁麦浪翻滚的田野,金灿灿的麦穗昂首挺立,我的心头涌起无限感慨:眼前这和平安宁的景象,这丰收在望的喜悦,都是韩克俭、王子英等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仅要珍惜当下,更要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于马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