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庆是中国西南部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拥有3000余年建城史,以山城、江城著称,是巴渝文化发祥地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经历了从巴国都城到战时陪都、再到现代直辖市的沧桑巨变,其独特的地理格局和历史积淀塑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经济活力。</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1937-1946年)作为国民政府陪都,成为大后方政治、文化中心,汇聚大批学者与艺术家,形成沙坪坝“文化坝”。</p><p class="ql-block"> 1997年恢复直辖市,推动三峡库区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现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p><p class="ql-block"> 重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源远流长。重庆城市在历史上曾3次建都(巴国首都、夏国国都、抗战陪都),3次设立中央直辖市。宋代重庆合川钓鱼城的抗蒙战争,为世界反侵略战争做出了贡献。近代重庆的革命斗争史,特别是红岩革命精神,一直为国人所传颂。抗战时期的重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现代的重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富强铸就着新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庆是中国八大城市之一,一直是西南的工业重镇。经过70余年的建设,重庆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正在建设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p> <p class="ql-block"> 导游一直说重庆不是个旅游城市,是个网红打卡地。由于时间关系,两天也就只能到处打卡,匆匆而过。</p><p class="ql-block"> 重庆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73号,外观富丽堂皇,为明清两代的特色建筑,采用传统的中轴线对称法,左右以柱廊和双翼相配,并以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整座建筑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没有预约只能外观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大礼堂的琉璃瓦屋顶为美丽的孔雀蓝,檐角向四周高高飞起,线条优美、柔和,加上熠熠生辉的金箔镶嵌,更加金碧辉煌。屋顶随着线条的曲折,显出向上的托举之感,庄严而华丽,给人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慑力。宽厚的正身和巨大的台基,又使得整座建筑显得踏实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 解放碑是重庆市的标志建筑物之一,最初兴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碑正面向北偏东,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直达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周围有花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解放碑记录着重庆的历史与文化,支撑着重庆过去和未来,如今的解放碑已是中央商务区的代名词,是重庆核心的城市名片,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经济高速发展,更多的零售业、娱乐业、餐饮业、酒店业和金融业机构云集到解放碑地区,“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简称“解放碑CBD”)的概念也日趋成熟。1990年代以前“解放碑”曾是重庆市内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如今的解放碑已然淹没于高楼林立中。但是,在它周围发展起来的商业和娱乐中心地带却成为了重庆的城市经济心脏,其知名度与地位在重庆乃至整个中国西南范围内毋庸置疑。</p> <p class="ql-block"> 重庆WFC会仙楼观景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188号环球金融中心(WFC)73-75层,海拔590米,是中国西部海拔最高的露天观景台,被誉为“重庆之巅”。其前身为20世纪80年代重庆第一高楼会仙楼的观景台,2017年6月8日重建开放后,成为融合历史与现代的城市地标。</p><p class="ql-block"> 会仙楼海拔590米,360°环视两江交汇、17座跨江大桥及渝中半岛全景,日观城市繁华,夜赏立体夜景。</p><p class="ql-block"> 73-74层为玻璃观景层,提供全通透视野;75层为露天平台,可仰望星空,三角形玻璃屋脊设计灵感源自泰坦尼克号船头,营造“云中漫步”意境。</p><p class="ql-block"> 登楼门票118元,有点贵,不过乘电梯55秒可达70层,感觉良好。换梯上至73层,爬梯登顶75层,远观山城景色美如画,拍照留念亦不错。</p> <p class="ql-block">会仙楼75层360度俯瞰重庆市全貌。</p> <p class="ql-block">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坐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以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解放碑直达江滨。</p><p class="ql-block"> 洪崖洞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项目是2005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总面积4.6万平方米,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和"AAA级重点旅游项目工程"。</p><p class="ql-block"> 该景区以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而闻名,并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崖而建,让解放碑直达江滨,是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的好去处,也是解放碑的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洪崖洞景区,灯火辉煌,人气十足,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重庆洪崖洞,偶遇小铜人。</p> <p class="ql-block"> 磁器口古镇,一个拥有 1000 余年建镇史的民俗文化古镇、一个蕴含丰富的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古镇、一个被美誉为“小重庆”的古镇一直坐落在重庆沙坪坝区。这座古镇有 12 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p><p class="ql-block">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 998 — 1003 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据统计磁器口每天有 300 多艘(船均载重 10 吨)货船进出码头,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 1670 多家,摊贩 760 多户。每天都有 300 多艘(船均载重 10 吨)货船进出码头。码头河坝中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各有一地,各为其市。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p><p class="ql-block"> 解放以后,磁器口繁华依旧,码头上从早到晚,过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誉为”小重庆“。这种繁荣,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脑海中。当年流传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来上千只船上的船公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汽灯,经江水一漾,亮光炅炅,如星辰闪烁。</p> <p class="ql-block"> 李子坝,轻轨穿楼成为重庆市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渣滓洞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监狱。 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公馆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馆曾改为来华美军人员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为特别看守所重新关人。至解放前夕,关押的除息峰监狱撤销后转移来的“政治犯”如黄显声、许晓轩等二十余人外,还有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刘国志、周从化、周均时、张泽后等三十人。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9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p><p class="ql-block"> 来重庆,一定要参观渣滓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爱国主义情怀深入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