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亦说“妖调”</p><p class="ql-block"> “妖调”一词广泛流传于晋语区,在晋源一带主要是指年轻女子行为举止轻佻、轻浮、不稳重、缺乏庄重、妖里妖气,亦有挑逗、撩逗之含义。基本上是个贬义词。这里的“妖”有“妖媚”“妖冶”及“艳丽”等含义;“调”则乡人读作“掉diào”的发音,可能是调(tiáo)的异读,抑或是保留了古音。其含义当为“调笑““挑逗”等。</p><p class="ql-block"> 在具体语境中,一般要说成:王某兀来实诚的个人,娶了个妖调煞的老婆,二人性格正相反,一天到晚怄煞气了;刘某现在老了,消停多了,听说年轻时候可妖调嘞,成天招蜂引蝶地;张三家几个闺女一个比一个漂亮,除了大闺女看起来还稳重点,留下的一个比一个“妖调”;某某是个“妖调”鬼东西;恁是个“妖调”客,一天到晚穿着花枝招展地,等等。当然,“妖调”也是有先决条件的,除了年龄,还有相貌的要求,也就是说得有一定的姿色,且身材也不能太差,不可过胖或偏瘦。另外,还得会打扮,衣着艳丽,并经常涂脂抹粉,否则不能算“妖调”,也难以“妖调”起来。如:某女子相貌平平,身材也不够匀称,且不爱打扮,平时寡言少语,不显山露水,举止亦算得体,但与异性有不正常交往。即使这样,一般不用“妖调”来形容,也就是达不到“妖调”的标准。再者,一旦步入中年,即使生活不检点,也不称其为“妖调”。“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在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对反面人物“三仙姑”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虽然已经四十五,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赵树理笔下的反面人物“三仙姑”尽管年轻时也非常“妖调”,但此一时,彼一时,现人已步入中年,充其量也只能算个“老来俏”。</p><p class="ql-block"> 有方言学者认为“妖调”一词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窈窕”,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调”有“tiáo”这个读音,但二者其含义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妖调”是指——年轻女子行为举止轻佻、不稳重。而“窈窕”一词是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或妆饰、仪容美好。是个褒义词。此人有所不知,其实,在古代即有“妖调”一词,且不仅仅局限于晋语区。《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就有:“这媳妇妖调异常,轻狂无比。”第九十回:“那金桂素性为人毫无闺阁理法,况且有时高兴,打扮得妖调非常,自以为美,又焉知不是怀著坏心呢!”应该说这里的“妖调”,亦应读作“yāodiào”,毫无疑问,也是个贬义词。</p><p class="ql-block"> 与“妖调”相类似的方言词还有“妖媚色气”一词。其发音近似于“要卖十七”。除此之外,还有“花疯”一词,不过,“花疯”的含义,多指女子生活作风随意、用情不专,近似于普通话的“水性杨花”。</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9日殷安于未名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