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刘拥军先生为我们作《律诗与对仗》的讲座。欢迎!!!</span></p> <br> 红叶诗社欢迎大家前去听课<br><br>时间:5月20日下午3:00--5:00 <br>授课:刘拥军先生<br>主题:律诗之对仗<br><br>地址:市干休所<br>联系人<br>严 瑾:15838930532<br>乔素莲:13673918915 <br><br> 焦作市诗词学会红叶诗社特聘讲师简介:<br><br> 刘拥军,笔名丹畔歌者,河南省博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红叶诗社理事、特聘讲师。钟情声乐艺术,喜欢唱歌,闲暇之余喜欢写点东西,作品散见于《焦作日报》《河南文苑》《大中原文学》《谷风原创》《牛角川》《黄河文苑微刊》以及龙风头条等。 <p class="ql-block">龙王视频</p> <p class="ql-block">讲课视频片断(洁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对仗,指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span></p> 龙风文化发展中心四总院 刘拥军 刘老师是网络授课的院长 律诗要素之“对仗” 欢迎老师讲课! 摄像就位 刘拥军出生于 1971 年 6 月,博爱人,在 2024 年 10 月 10 日许良村举办的 “喜迎新时代 欢乐度重阳” 联欢活动中,担任独唱演员,演唱了《母亲》。此外,他还在沁阳市中国梦红歌艺术团担任独唱演员。 听得如痴如醉 “四声八病”是齐梁时期发现并运用于诗歌创作的声律要求。<br> <br>四声<br> <br>魏晋以来,中国声韵学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进一步发展。齐代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创《四声切韵》(已佚)。四声是声律论提出的前提和基础。<br> <br>八病<br> <br>沈约《四声谱》根据汉字四声和双声叠韵的特点,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五言诗应该避免的弊病,称为“八病”。<br> <br>“四声八病”这一声律要求是永明体产生的基础,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其要求过于精密繁琐,给诗歌创作带来不少困难。 红色传承 交流 亦师亦生,期期见面 课堂全貌 “摞眼”是诗词领域的术语,指律诗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或问题:<br> <br>- 定义:指律诗中二联(颔联和颈联)的句式结构相同,导致句读节奏点上的诗眼处于四句话的同一位置,就像砖头一样摞起来,影响了诗的格式美和音律美。<br>- 举例:如五言诗“词拈秋菊韵,赋慕雁乡心。身系苍生苦,情牵宝砚深”,诗中“拈”“慕”“系”“牵”都是诗眼,且都是每一句的第二个字,四个动词重叠在四句同一位置上。七言诗“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诗眼分别是“卧”“归”“开”“熟”,都在第六个字的位置,也是四个动词摞起来了。<br>- 形成原因:主要是诗人在创作律诗时,颔联和颈联采用了相同的句式结构,使得句读节奏相同,从而导致诗眼处于同一位置,形成摞眼。<br>- 影响:会使诗句显得呆板、不灵动,影响诗的格式美和音律美,让诗歌在节奏和形式上缺乏变化。不过,摞眼并不违反诗词格律,不属于严重的诗病,但能避免则尽量避免,以提升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br>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r>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br>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br>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br>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br>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br>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br>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br>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十大词类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 游。 <div>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 流。 </div><div>月下飞天镜,云生结 海楼。</div><div>仍怜故乡水,万里 送行舟。</div>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br>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r>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r>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生擒白马将,连破黑雕城。<br>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div>(卜商,子夏)</div>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r>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br>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r>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r>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tea time 颔宽颈严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div><br>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br>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br>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br>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div> 宽对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br>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寄怀大司马郭公(二首)》<br>明代 明沈宣王<br>征骖别后几登楼,极目山川忆旧游。<br>皛皛霜华寒已沍,冥冥云物夕仍留。<br>九关甲士图功日,三辅丁男习战秋。<br>闻道天骄还北遁,万年佳气绕皇州。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r>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br>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br>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br>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div>老师诗作</div>昨夜东风小雨萌,晨来充耳鸟欢声<div>春鸠心悦曲嘹亮,理翅梳毛新侣迎</div><div>林鹊技高音脆美,昂头压尾茂枝争</div><div>池蛙跃跃浮萍露,偶有呱呱助唱鸣</div> 错综格 一联中 对仗,出句和 对句 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 此为诗家大忌。 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 一副对联,一般字都不多(长联除外)。 撰写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 在数字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还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 这就是要“忌”的道理。 <p class="ql-block">对联的八大禁忌: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2日,龙王摄影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