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静默伫立在井冈山深处的,是一座黝黑的木屋。它如一枚镌刻在历史褶皱里的铜印,将烽火岁月的血色与温热,深深烙进苍茫大地;更似一曲穿越时空的壮歌,以生命为音符,谱写着永不褪色的信仰长诗。</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医者们踏遍陡峭山径,拨开荆棘藤蔓,将漫山遍野的药草化作生命的希望。竹篓盛满苦涩的草药,陶罐煮沸滚烫的药汤,银针穿梭于肌理之间——这些最原始的器具,却构筑起守护战士生命的坚固堡垒。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桥,让革命的火种在苦难中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稻草铺垫的简陋病床上,曾躺着红军师长张子清。他的病房仅有一张斑驳的木桌,而就是在这方寸之地,他毅然将清创用的最后一点盐巴,分给了更需要的伤员。同甘共苦的誓言,在他苍白的面容下愈发滚烫。最终,这位钢铁般的战士倒在了井冈热土,化作漫山红杜鹃,用生命诠释着共产党人的赤诚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敌人的枪炮声撕裂寂静,一百三十余名医护与伤员选择以信仰为盾。他们没有恐惧退缩,而是以胸膛迎接子弹,用热血点燃黎明。那一颗颗赤诚的心,如同永不熄灭的太阳,将最后的光芒洒向这片红色土地。他们倒下的身躯,在青山间铸就起永恒的丰碑,让红色基因在岁月长河中代代流淌。</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座木屋依然肃穆地矗立着,被井冈群山托举着,穿越百年风雨。它承载的不仅是一段悲壮的历史,更是一种不朽的精神图腾,在岁月流转中,始终吟唱着一曲气壮山河的生命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