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基层治理舒适圈,敢于做拓荒者

多吃不胖小許

<p class="ql-block">在广袤的乡镇土地上,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长期以来,不少基层工作者在日复一日的事务性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驾轻就熟的工作模式,进入了看似安稳的“舒适圈”。然而,时代在发展,群众需求在变化,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新机遇。若想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基层工作者就必须敢于打破惯性思维,跳出舒适圈,勇做基层治理的“拓荒者”。</p><p class="ql-block">舒适圈如同温水,看似温暖惬意,却隐藏着危机。在基层治理中,舒适圈表现为按部就班地执行上级任务,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解决问题,缺乏主动创新和探索的勇气。一些基层工作者满足于完成基本工作指标,对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视而不见;面对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选择绕道而行,不愿承担风险和责任。这种状态不仅限制了个人能力的提升,更制约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使得基层工作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p><p class="ql-block">跳出基层治理舒适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基层治理的环境和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人口结构的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乡村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都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如果我们依然固守传统的治理模式,就会与时代脱节,无法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只有主动走出舒适圈,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p><p class="ql-block">敢做基层治理的拓荒者,需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创新是基层治理的生命力所在。在基层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比如,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养殖模式,而是结合当地特色,探索农旅融合、电商助农等新业态;在基层矛盾调解中,引入“互联网 + 调解”模式,利用线上平台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提高调解效率。此外,还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本土化创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p><p class="ql-block">拓荒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这就需要基层工作者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群众不理解等问题,甚至会遭遇失败和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退缩,要把困难当作成长的阶梯,把挫折当作宝贵的经验。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开辟基层治理的新境界。</p><p class="ql-block">同时,做拓荒者还需要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情怀。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无论工作如何创新,都不能脱离这一宗旨。我们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在推进各项工作时,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只有这样,我们的拓荒之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基层治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p><p class="ql-block">跳出基层治理舒适圈,敢做拓荒者,是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勇敢地迈出舒适圈,在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基层治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乡村的未来也将充满无限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