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大葆台汉墓,观黄肠题凑墓制

知音

<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听说过“黄肠题凑”这种古代的高等级墓葬形制,一直很纳闷,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黄肠题凑”是怎么回事。尽管古书已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但依然满脑子糊涂。如今适逢大葆台汉墓遗址博物馆重张开馆,正好一去,看看崭新的展馆和展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葆台位于北京西南部,这里过去是北京的郊区,似乎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去处。但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张,大葆台已经淹没在城市中了,道路和交通也发达了很多。我们驱车前往,从北三环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了。</p> 人们在鲜花盛开的小路上鱼贯而入。 说起考古界发现大葆台汉墓,也是一件偶然的事情。1974年,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看重了郭公庄大队葆台村的两座土堆,准备扩建油库,深埋储油罐。那时正是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所有工作的首要方针是“备战备荒为人民”,所以,东方红炼油厂有这种考虑是很正常的。但在施工的过程中,发掘出了白膏泥和木炭,工人中有懂文物常识的,立刻感觉此地非同一般,立即报告了上级。上级则派考古队前来考察,考古队根据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考古经验,判断此处必有古代墓葬,即刻接管了现场。 下面是刚刚发掘时的大葆台汉墓,以及考古人员的考古笔记。 经过一年多的考古,一座震惊国人的汉代高等级罕见大墓横空出世了。<br><br>  这座大墓是的主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燕剌王刘旦之子、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长眠之处。其最震惊世人之处为,它是首次面世的高等级墓葬、只有皇帝恩赐、王侯以上贵族才能采用的“黄肠题凑”墓葬。此前,虽然史书对“黄肠题凑”有记载,但因其使用时间短,又从未挖掘到实例,所以,人们一直以为那不过是一种传说。此番广阳王墓的惊艳问世,实证了史书的记载,证明其并非空穴来风。<br><div><br></div><div> 那么,什么是黄肠题凑呢?《汉书·霍光传》云: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通俗而言,黄指的是柏木的黄心,因其结实、耐腐又象征长久而被采用。题字的本意是开头之意,譬如标题一般都在文章最前面,考题一般都先出现,然后作答,故曰题。所谓题凑是指黄柏心靠近根部的头部一律朝内,紧凑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堵墓墙,以保护墓室中央的棺椁。</div><div><br></div><div> 下面是黄肠题凑的震撼场面了。</div> 那么,为什么历经数千年,柏木还可以保存这么好而不腐朽呢?这就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了,看下面的图片就可清晰看出,覆盖在棺椁和墓墙之上的是木炭和白膏泥,两层木炭加一层厚厚的白膏泥,这两种材料有隔湿吸水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墓葬中的物品不受侵蚀,故而本为木材制成的黄肠题凑可以保存两千年而不朽。 <p class="ql-block">  古人信奉“事死如事生”,生前主人怎样生活,死后就怎样生活,就要陪葬相关物品。作为一位侯王,其陪葬品自然是非常丰富豪华的,虽然两千年间墓葬也遭遇了盗掘,但是遗留的物品依然非常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陪葬品中最醒目、最豪华的是汉代贵族出行必备的车马具,是为汉代诸侯王出行最高等级的“轩车骏马”,即驷马高车,车轮为朱红色,上覆青黑色车盖,曰“王青盖车”。广阳王乘车出行时必是威风凛凛,威仪赫赫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复原后的王青盖车的轩车骏马。</p> 马身上的饰品也极其豪华,大部分用鎏金制成,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最精美的是覆盖于马脸部的当户——错金银四神当户。在小小的方寸间,镌刻了中国古代崇拜的四神:上端是一朱雀,展翅欲飞;左侧为一白虎,威猛生风;右侧为一青龙,蜿蜒四顾;底部为一玄武,沉稳盘踞。中间空隙处还有仙鹤、祥云缭绕,这就很好地保持了当户整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又不失美观,还符合中国传统的祥瑞观念。下图就是出土的错金银四神当户,以及复原的驷马面部的当户。<br> 随葬品中还有很多金银器、玉器和陶器。<br><br>  下图是如今已经成为大葆台汉墓展览馆馆标的螭虎玉佩,为白玉材质,中雕一盘曲螭虎,整体造型飘逸飞扬,给人以螭虎的生命灵动感。同时也彰显了玉佩主人的高贵身份,因为虎为万兽之王,并非一般人可以佩戴。<br> 金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鎏金铜铺首。我走进展馆时,工作人员特别提醒我关注这个展品。进到展馆,果然非同一般,它被单独摆放在一个展柜中,并放在展馆的中部,而非靠墙的部分。一般来讲,单独摆放在展厅中间的都是展馆中最重要的展品。<br><br>  铺首为古代建筑的装饰构建,一般附着于门户或器物上,通常以兽面衔环的形式出现。兽面一般狞厉而神秘,给人以威慑之感,但仔细观察又发现其造型完美、细致入微,又给人以古朴的美感。这个西汉的铺首又不同于明清的铺首,其鼻环贯通于鼻下部,而非下颌部,似乎是铺首进化的滥觞。<br> 下图是复原加上鼻环的铺首,现被工作人员安放于展馆内室的大门上,放在了它本应有的位置。 下图是展品陶器上的铺首,似乎铺首环发挥的是提手的作用。 随葬品中还有大量玉器,古人有“金玉不朽”的概念,坚信玉能使肉身不朽。所以,棺椁中特别墓主人的身上和身旁均安放有大量玉器,包括玉环、玉璧、玉璜、玉枕、玉衣等等。这些玉器的制作均极其精良、造型古朴生动,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div><br></div><div> 玉鸟和玉璧。</div> 纵观广阳王墓的陪葬品,似乎奢华之风非常强烈。但实际上,文明还是在一点点进步的:人殉之风已经不见,秦代的大型人俑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人俑,大约有一拃高,只有20余厘米,这就使得物料和人力的消耗都大大地减轻了。 看完展览走出展馆,视野豁然开朗,休息区也被设计者精细设计了与西汉建筑同步的风格,令人回味无穷,似乎展览还没有结束,脑海中还是扑面而来的西汉社会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