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个人和一群雕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振华</div><br>春华雕塑园<br><br>2014年03月26日 11:45 广东佛山雕塑家李春华做了一件让雕塑界吃惊的事情:为纪念中国远征军1944年的滇西反攻,他在松山战役的遗址,举个人的全部力量,花了三年的时间,自己设计、自己出资,建造了《中国远征军将士雕塑群》。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安放在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主峰南侧,依山势站立在崇山峻岭之间,占地约17500平方米,它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分为将军、夏装士兵、秋装士兵、冬装士兵、驻印士兵、娃娃兵、女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战马、吉普车12种方阵,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 雕塑以士兵为主体,选取戴安澜、史迪威等为军官代表,还特意塑造了目前在世的28位远征军老兵。观众瞻仰这些将士雕塑,必须行走在1.5米深的坑道里,才能仰望英雄。<br> 松山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20余个峰峦构成,主峰海拔 2200米,山下是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著名的滇缅公路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了40多公里,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 二战时期,松山战役在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战役之一,它是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当年,中国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在牺牲四千多将士,浴血奋战三个多月后,终于在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 雕塑是一门永久的艺术,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过去一般是由官方来组织纪念性雕塑的建造,而民间人士自发地创作大型纪念雕塑。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前几年在四川安仁,著名收藏家樊建川先生在他的博物馆聚落,出资建造了《中国壮士》大型纪念雕塑群,朱成、谭云等十多位四川雕塑家共同在这里塑造了二百个抗日将领;《中国远征军将士雕塑群》是继此之后的第二个大型纪念雕塑群,不过,它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今年九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当天,云南龙陵县政府举行了雕塑群的落成仪式,当年的抗战老兵和各界人士齐聚在这里祭奠抗日勇士,岁月荏苒,昔日的白发老兵,望着雕塑群,老泪纵横,情不能已。<div> 李春华的义举引来了社会舆论的一片好评。实际上,李春华的雕塑除了具有社会意义和伦理价值外,从雕塑艺术的角度看,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div><div> 首先,在雕塑群的布局上,他没有采用西方纪念性雕塑常用的方式,而是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纪念性雕塑的方法。远征军雕塑群就借用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阵和队列方式,将中国远征军分为不同的方阵,这些方阵具有反复、齐一的特点,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具有一种崇高和壮美的感觉。</div><div> 其次,在雕塑的材料上,采取了用水泥建模浇铸的方式,这也是目前不多见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用白水泥这种朴素、价廉的材料创作雕塑,是较为常见的。俄罗斯玛玛耶夫高地五十多米高的巨像《祖国母亲》用的就是水泥材料,到后来,雕塑的材料日渐奢华,水泥材料才逐渐开始淡出。李春华采用水泥还有他个人的考虑,南方潮湿多雨,而水泥材料上一旦长上青苔,则更能显出历史的沧桑感。</div> 一个人和一群雕塑,李春华在雕塑远征军的时候,同时也铭刻了这一代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div><br></div> 孙振华: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weibo.com/2799530695/profile?topnav=1&wvr=5&user=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雕塑家李春華</a></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这是一双满是青筋老茧,历经岁月磨砺的手;<br><br>这是一双塑黄泥雕顽石,铸造心中理想的手。<br><br>这是一双血管里填满唏嘘和感叹的手;<br><br>这是这双老手笔下流淌出的蹉跎岁月。<br><br>她是一个雕塑家走向世界寻找中国的梦想;<br><br>她是雕时代老朽塑时代精神的五十万言语。<br><br>她就是雕塑家笔下的长篇小说《雕塑》……</font></h3>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t9FSb9oR6l4_AKDGGve9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1N3UVzWmHY94sjwa92Gm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02</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3YOl5vu8VK2hLxMSMQJ8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03</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qAPGek3-CBCljHeZs1j0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04</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ss2BLUhSUgtw2iEywtTg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05</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Oqgk6nrHGLsP3DCXCHUF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06</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cQkkig7X3Ctt93xeqb9S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07</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nw51wUQXE31evrNaMmHh0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08</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HLFsAV0QxEmzQiHRUJhn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09</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bWi5bmyTAy9TBLf8pLqz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0</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FcYirY5y462WWiAeFLoha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1</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DmCLUbvL_i6NO4vvcIAs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2</a> 李椿华转头望着宽阔的广州火车站广场,广场上熙熙攘攘,穿得花花绿绿的人们,在车站楼顶“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八个硕大黑体红字的映衬下,都显得精神饱满,朝气勃勃。出站口附近,好几个戴着红袖章的大妈来回穿梭着,正忙于寻找乱丢乱吐的新来者。广场对出的大街上,车身贴满美女大头像的公共汽车横七竖八地塞成一团,车上的女售票员半个身子探出窗外,向挤在车门口上不了车干着急的人头不停地车箱里挥手,用一叠串沙哑的声音催促迟迟挤不上车的旅客。红绿橙颜色的小汽车车顶,固定着一个会发光,上头写有“出租”两字的小砖头。有的公共汽车车屁股后面,粘着一个类似小爬梯一样的东西,车顶上绑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鼓涨得如同气球一般的蛇皮袋。蹬三轮脚踏车的清一色都是光着膀子的壮汉,他们汗流浃背,在急促地赶路。李椿华很兴奋,心中暗自说道:“广州,我也来啦!”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nJLLmqhrowzUeo-WZIx4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3</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YJI_WmKuIuwDDX3AvZXU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4</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5PfiRrBqqZ4Gm6O2lIsk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5</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8y59Hg92vBCkvIgAlBiZ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6</a> “两山轮战”,遍地黄花。罗爱卿口袋里藏着一朵木棉花,义无反顾地随广州军区第43军专列开进到了云南麻栗坡……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mUWDhhiXD8CKJZ8Z9ySg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7</a> “两山轮战”,遍地黄花。罗爱卿口袋里藏着一朵木棉花,义无反顾地随广州军区第43军专列开进到了云南麻栗坡……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3F3fbZ9NLm2zLyWuvRG8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7</a> 这是一个恋爱时不讲房、不讲车、不讲门当户对的时代!人们追求的似乎只有理想和志向,这是一个国门刚刚打开,人们压抑多年人性光辉迸发的时代,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芳华。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qk1vTSDrORYATXUiuFGz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19</a>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4at3DST797kcoiEDbs-y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0</a> 在石头城,遭遇爱情挫折,学业挫折的张西东似乎越挫越勇,没有“内卷”回到南方,竟采用“买短程混长途”的逃票方式来到了京城,面临生存危机的更大挑战在等着这个艺术混混,艺术家——你这个疯子!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IySfA8VkUTtx-qnj3xeL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1</a> “我是艺术家,起码我长得就像艺术家”,张西东行为艺术里的话语在石头城里没有得到实惠,在燕山脚下的京都却换来了吃的、喝的、住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理念很多,也很奇特,虽然后来招致学生的拳头威吓和学校的驱赶,张西东又一次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好在得到了行侠仗义后台铁打的谢博同志的帮助……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DOWlEO1Mp_1zZgF8ozcf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2</a> 大树底下好乘凉,张西东猫在谢博的宿舍算是解决了目前住的问题,可吃的问题仍然面临着极大危机。打零工攒了220元,甘露给久旱的“两颗甘蔗”立即吸入体内。好不容易找到去高档宾馆卖画的路径很快又被堵上……吴冠中说,只有那些被开水烫过百遍仍然能发芽的种子才是适合搞艺术的苗子。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Fnfmu-YpNDdt6MNKx1VXT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3</a> 大树底下好乘凉,张西东猫在谢博的宿舍算是解决了目前住的问题,可吃的问题仍然面临着极大危机。打零工攒了220元,甘露给久旱的“两颗甘蔗”立即吸入体内。好不容易找到去高档宾馆卖画的路径很快又被堵上……吴冠中说,只有那些被开水烫过百遍仍然能发芽的种子才是适合搞艺术的苗子。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ffMxfJURRbKDWVMPfZcKW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4</a> 快过年了,京城的谢博嫌家里没有自由,回到学生宿舍继续过他逍遥的日子。不能再去高级宾馆卖画,百无聊赖的张西东此刻才突然想起故乡,可在谢博“衣锦还乡”的理论下打消了念头。李椿华回到家乡,终于从罗同志那里得到了爱卿的音讯……谁说青春没有烦恼?!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1Effoiidy4_KnJPuHNH8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5</a> 我们的“改革开放”说到底就是“松绑”!“户口”固定了城市和乡村、“成分”把控着新阶层的形成、票证管理着人的嘴巴……婷花也在挣脱人们言语上的绑架,离开农村,到城里去。如此一来,婷花自小随椿华娘赶集卖祖父编织的箩筐粪箕练就出“顾客就是上帝”的技能倒是尽情发挥出来了。某个角度看,李椿华也是“走宝”了,好好的现成的童养媳不感冒,心心念念的硬是那个脱下武装穿起工装的罗爱卿。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3T6pTALlGNL6FNUWs8E5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6</a> 我们这一代人的祖辈父辈很多都已经老去,我们也在变老。我清楚记得,他们两代人的头脑里填满了对往昔失序和苦难的记忆,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很多却不太关心这些,总是保持着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精神。我看到很多如同我们三四十年前一样年轻的年轻人,他们终日拿着手机,或坐在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面前,专心致志地观看动物们在各种平台上的滑稽可笑动作,不时熟练地使用手机转发甚至批发各种健康或不健康的段子,他们早已对这个国家往昔的苦难失去知觉……我觉得就是要用我们的四十年来比对我们祖辈父辈前面的那四十年。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oQp1bw-Nxu--9tzFEjA8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7</a> 李椿华是在张西东1989年进藏后的五六年才飞进青藏高原的。那一次,李椿华完全没有把传说当中世界屋脊,生命禁区的的警示当做一回事。飞机在贡卡机场停稳后,立即走下飞机,顿觉神清气爽,低气压使得整个人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坦。放下行李便登布达拉宫,晚上还搞了桑拿。第三天,去桑耶寺时开始混混沌沌,回到拉萨河过渡,头颅开始炸裂,肠胃翻江倒海,觉得死亡就要来临。顾不得后续行程,立即前往机场买票走人。飞机在重庆转机,下到地面啥事没有。 <div> 张西东经过千辛万苦,爬火车,蹭军车,走进西藏。上帝已经给了他足够多的历练和磨难,使得他在西藏如鱼得水。 <div> 事情总不会一帆风顺,命运又一次给张西东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张西东莫名其妙地被投进了德令哈的监牢里!</div></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MM8ai3CJIpOzo7ClMbWb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8</a> 今天中国离现代社会仍很远,基本上还处在一个乡村社会,熟人社会阶段。几千年的中国农耕文明史给我们培育并留下了一个近乎难以放弃的遗产,这就是一个超级人情世故的关系社会。盛极一时的长江商学院,人们愿意花数十万去学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结交关系,就连看起来独立特行的艺术行当,许多人也免不了俗。同学、战友、老乡的关系如同一棵大树下的根系,各自伸延,又相互交织,盘根错节。李椿华当初也是想挣脱这样的束缚,不靠分配,自己找工作,眼看看就要成功,最后一关给人事部门卡住,后来还是靠关系才能留在大都市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bPdU1devpO-lzfSKbuhx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29</a> 灰溜溜走出大学校门的张西东逢人便说“我是艺术家,起码我长得就像一个艺术家”,好果子吃了几天便没了。李椿华倒是乘坐东风牌敞篷卡车走出学院大门的。他嘴里没有说自己是一个艺术家,心里却一直琢磨着艺术家此刻应该干些什么。 行道树的修剪当然也可以把它当成艺术创作活动。比如,要是三十年后的李春华经过瘦身返嫩后变成1990年的李椿华,他或许可以有理念有能力在深秋季节,把相隔一棵种植着的高瘦木棉树的全部侧枝砍去,只剩一条光棍,形成直指向天穹的铁锥样式。如此一来,一个有生命力,可以逐年变粗变高有生命的“火雕塑”便竖立在这个城市中心。人们看上一眼,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人会说,“好,有意思,有城市识别性”,可也不排除很多人会说“是吃饱了没事干吗?不如回家去把你妈的头剃光了还好,阴功!”。 <div> 当然,别说1990年,就算今天,2025年4月26日(我的母校:粤北始兴中学110周年庆),也很可能不会有那个城市敢这样搞,敢如此做。 </div><div> 有创新意义的艺术理想始终活在理想当中!</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afvgO6TYf-FWy2DU9hBn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0</a> 张西东在大西北“消失”两年,回到纱帽岗探亲;罗爱卿当兵四年,“转业”到花城工商工作,回到纱帽岗过年;李椿华离开校园,走进社会,来到禅都园林做事,回到纱帽岗放假。三个有着不同际遇的年青人碰撞在一起,有爱的火花;有情的计算;有人生的规划。每个人的芳华其实都是一样的……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v7Osg44GBeUdwsqn4h6k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1</a> 过年了,纱帽岗年年如此,岁岁如是。日子的变化最明显体现出的是餐桌上的肉多了,各家各户燃放的鞭炮也更多更响了。往昔短促的鞭炮声,现在变得绵延绵长,没完没了。所有这些,故乡对于三个已成过客的人儿,他们往日的眷恋消逝了,都转变成为了精神的港湾,他们的思绪早已飞向百里千里之外。世世代代都困身于井底的人,一旦飞跃出来,积蓄几代人的能量便喷薄而出。张西东爆发得猛,步子迈得奇大,东一脚,西一脚;李椿华膨胀得慢,却也如同干瘪的香菇掉进水里,横竖方向一直按比例放大着;罗爱卿随着父亲城市—乡村—城市,一个轮回,倒显得波澜不惊,心底却一碧万顷。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8SijFnWNGMQhX_uEeB4-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2</a> 大年初一的纱帽岗,张西东的豪言壮语比年三十年的鞭炮还要响亮,更为绵长:我要发达,我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家,我要娶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飒爽英姿的罗爱卿应该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可张西东也是殷勤了一番。醋意过后的李椿华,瞥见爱卿给西东的那一白眼,恢复了平静,也感叹人生苦短,不能昏昏庸庸地白走一趟,誓要折腾点动静出来……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6eNcUmH7Ha5SH_FKf2hY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3</a> 1988年7月25日,24岁的海子从青海到西藏,路过青海德令哈,写下了那首感动许多人的《日记》—— ‘’<div>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div><div>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div><div>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div><div>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div><div>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div><div>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div><div>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div><div> 德令哈......今夜 </div><div>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div><div>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div><div>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div><div> 让胜利的胜利 </div><div>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div><div> 一切都在生长 </div><div>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div><div>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div><div> 1989年的6月4日,张西东从拉萨搭部队军车回到格尔木,6月5日从格尔木到西宁,为了省钱,买短途混长途,图中查票被逮住,还怀疑是印度特务,被送去了德令哈的拘留所,在铁窗里关了近一年! </div><div> 那一年,张西东28岁; </div><div> 那一年,张西东并不知道海子刚去过德令哈; </div><div> 那一年,张西东不介意挫折和苦难,他只关心人类。</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drpLxSTk7PJFwkzUjewt8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4</a> 改革开放伊始,学历不值钱、文凭不值钱、知识也不值钱,造原子弹的人的收入真的比不过卖茶叶蛋的。那些年,从粤北农村来到大都市广州买衣服的贾婷花,做小贩的助手,刚开始就有城市工薪阶层的三四倍收入,很快又上升至八九倍,个人价值体现到淋漓尽致。李椿华开始不安现状了,艺术的追求暂时放下,经济的基础想尽快夯实,这种“既要又要”的急进做法使得他如同张西东一样,开始进入人生路径抛物线的下行轨迹。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F_OHqAMDrDiXjpbt0ErA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5</a> 1990年代是一个深度变革的年代,尽管“那场风波”过去不足一年,第一次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亚洲运动会”很快把社会情绪又推向了最高潮。 <div> 农民工没有时间理会这些,继续蜂拥入城打工,寻找维系一日三餐的现钱,南番顺东莞宝安满街满巷都是他们疲惫的身影,“小姐”一词由褒义变成了贬义,街巷里的发廊如春笋一般浮现。 </div><div> 城里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顾及与自己关联度不大的事情,也在忙于寻觅可以快速致富的门道:开夜市、摆路边摊、有门路的想办法搞批条倒卖水泥钢铁红塔香烟。 </div><div> 广东顺德陈村的兰花价格每日见长,一株矮脚金边兰花有的过百万元,一只蝴蝶犬也有超万元的,全名经商热潮波涛汹涌。 </div><div> 罗爱卿在老首长的帮助下为李椿华他们的“椿华美术班”找到了教室,他们的美术班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办之中。</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exQohfnwszNAV4z_Rch4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6</a> 1990年代是一个深度变革的年代,它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还表现在思想和行动上。全国各地有思想有远见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摒弃传统观念,聚集在清朝破败的园林里,他们没有沉淀在往昔的荣华安稳,他们挣脱“单位”的束缚,宁可三餐清水挂面也要如此漂着,勇气气吞山河,连有大靠山的京城少爷谢博也不靠关系靠手脚,誓要画笔当枪,抒发心中理想。张西东更不需提及了,他的“把天安门广场改造成为文化艺术广场”出格理念不仅仅说说,还要践行在艺术行动当中!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WmIrSpNUNdB6ara7CGxR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7</a> 文化艺术的春天总是伴随着社会走向繁荣、包容、开放的时代出现。 <div> 这批不产生物质财富的自由人,反其道而行,聚集在一起,过着乌托邦一样的生活:有饭大家吃,有酒大家喝,追求人们心中从未有过洒脱。 </div><div> 三十年回头看,正是这些人,用钢笔、用画笔、用雕塑刀,用美好的想象、用魔幻的图景、用尖刻的嘲讽,替我们剔除伤口上的腐朽,呐喊出这个时代的强音,镌刻下一个时代折腾走过的路径。 </div><div> 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过繁荣时期,但从未像今天这样长时间地持续。这是一个奇迹,但我们不能认为是理所当然。这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历史教训反思的结果。 </div><div> 我们现在享受的不是历史的常态,它只是一个珍贵的例外。它不会是必然的延续,它是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婴儿,它不能缺乏有远见的知识分子站在高处,指手画脚,用刺耳的声响不断调整人们前行的步伐。</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3sjSaYy_VMAQYlBCE6t7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38</a> 文字化了的李椿华的爱情,现实当中也的确如此,或许来得要更加的浪漫。1990年的李椿华没有钱买玫瑰(那个年代也街上也没有卖玫瑰的地方),在中山公园兰埔里喊兰花师傅剪了一大扎散发着幽香的墨兰兰花,与学艺术的老乡邓青同志拿着一簇兰花,骑上单车便往罗爱卿的单位赶去,一见面立马就对上眼了……那时候的李椿华真的是在科学馆举办美术班,只是那个时候的叶志华我们都喊他口水华。 长篇小说 《雕 塑》39 在 1990 年亚运会即将到来的广州,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也涌动着无限商机。李椿华和叶志华怀揣着对艺术教育的热爱,凭借勇气与决心,在罗爱卿的协助之下,踏上了开办椿华美术班的创业之路。从四处张贴招生广告、精心筹备课程,到成功招满学员顺利开课,他们初尝创业的喜悦。这段创业的经历,不仅是他们追逐梦想的历程,也展现了时代浪潮中年轻创业者的拼搏与坚持。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FKgX28SITgsnRmlTCMMG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40</a> 有人做事靠推,有人讲课靠吹。 <div> 第一次上课,李椿华很兴奋,也很紧张。当看到教室里面还坐着一位同单位园林设计室的女同事,让他愈发感到意外。特别是口水华(叶志华)还在讲台上一个劲地夸张介绍李椿华,说“李老师是燕京美院雕塑系获奖无数的高材生”的时候,李椿华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真想挖个地洞立即转进去。 这个口水华,为了加强班里学员学习绘画的信心而大大夸张授课老师,这是李椿华始料不及的。 </div><div> 话又说回来,在社会刚刚松绑不久的中国,那个胆子大,那个便占得先机。当年马云在北京到处推销他们的“黄页”不也是到处招人驱赶? </div><div> 每一个时代的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怀揣新理念又敢想敢干的人。</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0HmnX6FSY6l1ySn2xrBm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41</a> 南粤广东,特别是深圳特区的经济腾飞,说到底,很大程度都是得益于东方之珠—香港的辐射,包括资金、技术、管理、房地产、出口贸易等许多方面。 <div> 弹丸之地竟有如此能量,怪不得百万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扑网”“偷渡”! </div><div> 罗格九死一生偷渡成功,衣锦还乡之日总在感慨我们这一代人不堪回首的过去。 </div><div> 今日香港似乎风光不再,但我觉得只要科学人性的社会管理制度还在,只要与世界接轨的价值观还在,只要锐意进取的精神还在,他始终还是南中国海岸上的一座灯塔。</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125NacUd6RrLNDRzqrCI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42</a> 表达爱意,罗爱卿领先; <div> 提出结婚,爱卿亦领先。 </div><div> 在纱帽岗的贾婷花只知道付出; </div><div> 在广州的贾婷花亦只知道付出。 </div><div> 扛过枪上过战场的大兵就是不一般,不但有胆,还有远识。 </div><div> 要是婷花能够如此,或者说能够学到爱卿的一半:或软磨,或硬泡,生米做成熟饭,得到李椿华本应该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因为这是一桩已经被纱帽岗广泛认可了的婚事。 </div><div> 没有彩礼,没有嫁妆,照个相,吃顿饭,就把婚事办了,这一点是得益于“革命年代”所形成的“简朴习惯”,还是捷足先登,不拘小节之军人作派?天知地知还有罗爱卿亦知。 有人把婚结的千辛万苦,有人结婚好像不费吹灰之力,情感路上的李椿华可谓艳福不浅、顺风顺水,可艺术远征路上的李椿华却坎坷难行……</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ylxfxVoF-EJPMOYcnZuJA"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43</a> 1991年1月4日,李椿华专程来到高第街告诉婷花,“你以后就是我的姐姐”,说完,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泪流满面的婷花。 <div> 这么多年了,今天,椿华才仔仔细细地看着婷花,婷花转身背对着椿华,用手捂着脸,眼泪顺着婷花纤细的手指缝,轻轻往下流着,但没有哭泣声。李椿华想伸手去碰她肩膀,又僵在半空。椿华的眼里,也噙着泪水。 </div><div>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要说椿华对婷花,没有一点点感情,那是说不过去的。只是,多年的亲情,把这少许的爱情,给淹没了。而罗爱卿对于椿华的爱恋之情,则伴随着岁月的增长,越发的热烈。 </div><div> 过了好一会,婷花停止了哭泣。她掏出手帕,将脸上的泪水擦拭干净,然后强忍着心中的哀怨,转过来时脸上挂着勉强的笑,眼角还泛着红,对着椿华说道:“椿华,罗爱卿是个好姑娘,这辈子,你要好好地对待爱卿。今天就这样,你回去吧,好好生活。你和爱卿有空闲的时候,就来看看姐姐”,说完,婷花转身向着住处,一直向前,走去。 </div><div> 此刻,婷花不仅仅是姐姐,实际上,婷花这辈子已经成为了椿华艺术远征路上的守护神。</div>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bl7TZovnQEvVw6SOcNM6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44</a> 4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时代。大跃进没有跳跃前进,反而急速倒退了不少;三年自然灾害子乌虚有,乃真人为祸害。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集体出工,计划生产,看起来有板有眼,实则出工不出力,劳动一会,休息两会,锄头柄都拄断了。年底按工分分配,基本见不着现钱。缺钱不打紧,缺食物真要命。好在粤北山区有荒地,斗私批修开始放松的七十年代末,可以偷偷钟点番薯花生的来帮补。一直靠天吃饭的农人没有什么不操心的,就连后一辈的儿孙媳妇也要提前预备,从小养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儿孙因家境贫穷而娶不上媳妇,断香火的隐忧。李椿华的祖父用心良苦,不但为李椿华的父亲养了童养媳,连下一代孙辈的童养媳也早早准备妥当,然而,李椿华的父亲没领情,李椿华就更没领情了。椿华祖父感叹一个时代才隔几十年,说变就变了…… <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ZlDYZSVCNwE8JIKWf4J_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长篇小说 《雕 塑》4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