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体检抽血时的一幕,竟和《作文上的红双圈》课堂奇妙地产生了共鸣。</p><p class="ql-block"> “上次抽血扎了三次才成功,针头像怪兽的獠牙”——这是很多孩子对于抽血的恐惧。有意思的是,我看见班上一男孩在准备扎针前,给自己响亮地来了句:“怕什么!”他的身板突然挺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得到他人的鼓励,就像文中98个红双圈给作者带来的力量一样。孩子们收获过的“鼓励宝藏”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 鼓励从不是单一的方程式。它可以是老师作文本上的红双圈,是同学温暖的拥抱,更可以是自己心底那声不服输的呐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解锁成长的勇气密码。</p> <p class="ql-block"> 这些都让我想起刚工作时的经历。 我在福今路租了间屋子,上班步行就3分钟——房东大爷总爱把“学区房紧俏”挂在嘴边,房租咬得死死的,屋里的设施却像打了补丁。最要命的是那台老掉牙的热水器,三天两头闹脾气。冬夜,我拧开龙头,等来的却是刺骨的冷水。给房东打电话,听筒里传来决绝的嘟囔:“年轻人吃点苦怕什么,自己找人修修。”</p> <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热水器故障不过生活小事,换个零件或找人维修就能解决。可在初入职场的当下,它却成了我情绪决堤的引子——房东的敷衍像极了工作中的挫败,冰冷的水流裹挟着备课的疲惫,将不安与焦虑无限放大。这和学生抽血时的恐惧何其相似!</p><p class="ql-block"> 工作这些年,也逐渐领悟了一些生活的真谛:我们所畏惧的,往往并非事情本身,而是脑海中被放大的困难,以及无处宣泄的情绪。经历过产后那段难熬的时光,我想每一位女性都在思想层面实现了蜕变。</p><p class="ql-block"> 就像修理热水器时,慢慢恢复冷静的自己;又如在抽血室里,攥紧拳头却努力克制的孩子。这些时刻都在向我们揭示:成长,就是学会与情绪和解,将臆想中的“不可能”,转化为脚下切实的行动。致敬人生的必修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