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真里遇见数学,于共读中点亮教育——田洁头雁工作室、丁洁领雁工作室读书活动分享会第三期

育才二小数学组

<p class="ql-block">  翻开《童眼看世界,快乐学数学》的书页,油墨香裹挟着童真的文字扑面而来,一场关于数学教育的奇妙旅程就此开启。田洁头雁工作室与丁洁领雁工作室发起的共读活动,恰似一艘载满智慧的航船,带领教师们驶入数学教育的全新海域。原来,当我们俯身倾听孩子的声音,会发现数学早已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而这场以书为舟的共读探索,正让教育者们触摸到数学教育最温暖、最灵动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这次共读活动恰似一座桥梁,将第二小组12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育同仁——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的徐齐琳老师、王慧珍老师、张素婷老师、段文霞老师、谭同德老师、刘妍老师、彭馨妮老师、柳苗老师、刘雅琦老师、吴紫琪老师、丁子凯老师和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解放分校的段兰老师紧密相连。他们带着对数学教育的热忱奔赴这场思想之约,老师们在字里行间批注的感悟,那些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在共读的滋养下,绽放出创新教学的灼灼光华。</p> 育才第二小学柳苗老师 <p class="ql-block">  《童眼看世界,快乐学数学》以孩子的视角记录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让我看到“童心”于数学教育的独特魅力。“生活即课堂”理念熠熠生辉,孩子们在购物、测量中感知小数,这启示我教学应紧密贴合生活。模拟真实场景讲解小数加减法,能让知识褪去抽象外衣,变得生动可触,学生也能真切领悟数学之用。</p><p class="ql-block"> 小作者借游戏、想象探索小数,更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力叩问。趣味活动宛如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大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更应珍视学生视角。他们的思维独树一帜,倾听与鼓励,能让数学表达百花齐放。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是了解学情、助力知识梳理的妙招,为精准教学架起桥梁。</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于我而言,是知识的趣味行囊,更是理念的革新灯塔。它指引我在数学教学路上,以“童心”为笔,绘就活力课堂,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心里。</p> 育才第二小学彭馨妮老师 <p class="ql-block">  彭馨妮:“今天帮妈妈买水果,苹果5元一斤,我们买了2斤,一共10元。我还发现如果买3斤就要15元呢!”透过同学们这短短的几行字,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闪光点。孩子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乘法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这说明他们真正理解了乘法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日记里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同样令人感动。他们把数学看作是有趣的生活伙伴,这正是我们低段数学教学最希望培养的学习态度。</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鼓励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把他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相信通过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们一定能建立起对数学的亲切感,让数学真正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p> 育才第二小学刘妍老师 <p class="ql-block">  翻开《童眼看世界 快乐学数学》,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数学日记映入眼帘,带领我走进了孩子们奇妙的数学世界。</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日记题材丰富多样,有的孩子记录和家人购物时,通过计算商品价格、比较促销活动优惠,学会小数运算和价格比较的过程,让我看到数学在生活消费中的实际运用;有的孩子发现了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有的孩子制作手工时,运用图形周长、面积知识解决问题,展现了数学与空间几何的联系。这些日记以孩子独特视角,把抽象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场景紧密结合 ,原来数学并不只是书本上的公式,更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好帮手。</p><p class="ql-block"> 从孩子们的笔触中,能真切感受到他们对数学的好奇与探索。面对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哪怕计算错误或理解偏差,那份求知热情也让人感动。比如有的孩子在研究地铁出行中的方案、价格中,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虽然方法稚嫩,却充满探索精神。这也提醒着我们,在数学教育中,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实践。</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不仅是孩子数学学习的记录,也是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数学思维的窗口。通过日记里的困惑、发现和感悟,能知晓孩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思考方式,进而针对性地引导和启发。</p><p class="ql-block"> 阅读这本书,就像经历一场趣味横生的数学之旅。它让我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生动模样,感受到孩子们对数学的热爱,也让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希望更多孩子能在数学世界里快乐探索,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奇妙联系。</p> 育才第二小学谭同德老师 <p class="ql-block">  《童眼看世界,快乐学数学》让我在会心一笑中重新认识了数学教育的真谛。书中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记录生活与数学的奇妙碰撞,而“有趣的数学作业”这篇日记里的超市探索的鲜活场景尤其令我眼前一亮。小作者与母亲在货架间掂量硬币、称量果珍的互动,恰是"生活即课堂"的生动写照——当抽象的"克"与"千克"化作指尖真实的触感,当弹簧秤的刻度线成为验证猜想的神奇密码,数学知识便如春雨般自然浸润心田。</p><p class="ql-block"> 这份充满烟火气的数学日记,给予我诸多教学启示。文中母亲引导孩子用采购数据自编应用题的细节尤为精妙,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生成"的情境。当学生像小作者那样,将毛豆与西红柿的重量对比转化为减法问题,将西瓜分割演变为除法实践时,他们就不再是机械的解题者,而是化身为知识的建构者。这种从观察到思考、从操作到创造的完整学习链,正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更令我惊喜的是故事结尾关于"吨"的探讨。小作者由亲身体验的60千克体重,通过具象化类比理解抽象概念,这种由已知探索未知的学习迁移,恰是数学思维最美的生长姿态。这让我想到,未来在教授更大计量单位时,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货轮载重标识,或计算校园树木的总质量,让概念理解扎根于真实世界的土壤。</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带领孩子用数学丈量生活、用思维解码世界时,那些跳跃的数字终将化作他们观察人生的第三只眼睛,在真实与想象间架起智慧的彩虹。</p> 结语 <p class="ql-block">  合上《童眼看世界,快乐学数学》,孩子们在日记中记录的每一个数学发现,都如点点星光,照亮了数学教育前行的道路。从超市里的重量比较到地铁线路的价格规划,从手工制作的图形测量到生活场景的问题创编,这些充满童趣的数学故事,不仅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珍贵足迹,更是给予教师们的宝贵启示。愿我们都能成为点亮星光的人,以共读为帆,以童心为舵,在数学教育的航程中,带着孩子们用数学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好,用数学的思维解开世界的奥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数学的天地里快乐探索,让数学真正成为照亮他们成长之路的璀璨灯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撰稿:段文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审稿:田洁、丁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