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希腊深度游(4)

橄榄叶子

<p class="ql-block">5月21日,途中去了圣乔治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奥斯,一座建在海边山坡上的小镇,到处是度假的人</p> <p class="ql-block">镇中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湖,其实是海湾的一部分。这张图就是连接海和里面这个小湖的通道。据说水深有几十米。</p> <p class="ql-block">湖里有各种鱼儿</p> <p class="ql-block">这条有花纹的也是一条鱼,可以保持一动不动数分钟。开始我们都怀疑这是一条绳子,后来发现它又动了,还挺快。查了一下,可能叫海龙</p> <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应该也是一个教堂</p> 希腊不管是城市还是弄v村,教堂都很多,我也不去查名字了。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奥斯海边有米诺斯文明创建者米诺斯国王的母亲欧罗巴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回程途中司机冒着路窄卡住的风险送我们到了圣尼古拉斯教堂,这座教堂有1300余年的历史,教堂墙上还保存着当年绘画的残留。</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边和上部的就是残存的壁画,已经看不出内容。教堂门锁着,用手机从教堂后面的小窗伸进去拍的,幸好我的手机有绳子拴着,还真怕掉下去,那就麻烦了</p> <p class="ql-block">伊拉克利翁要塞(Fortifications of Heraklion)是环绕希腊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市的城防系统。最早由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建造,824年阿拉伯人夺取克里特岛后,对其进行了扩建。13世纪初威尼斯人占领克里特岛,1462年开始,在军事工程师米歇尔·桑米凯利和朱利奥·萨沃格南主持下,历时一个多世纪建成了由八个堡垒及一系列防御工事组成的伊拉克利翁城墙。1645-1669年,伊拉克利翁城墙经受住了奥斯曼人长达21年的围攻,最终在1669年落入奥斯曼帝国之手。二战期间,德国空袭使城墙受到破坏,但之后得到修复。</p> 要塞的墙很厚 在看到要塞前门上的雕刻时,我和LG还在讨论是个什么动物,我认为是马,他说是龙,结果对不对,开了要塞另一面上方,才知道是一头狮子。 <p class="ql-block">日落伊拉克利翁海边</p> <p class="ql-block">5月22日早当地时间6:19分,在距离伊拉克利翁100公里处发生6.2级地震,我们有非常明显的震感,房子摇动,厕所的玻璃门哐哐响,衣架在杆子上晃来晃去。幸好一分钟左右就停了。本来一位没有实际破坏,走出宾馆发现,宾馆旁边一栋老房子有建筑碎块掉落,警察已经拉起了警戒线。</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飞机到了哈尼亚。在导游询问司机哪里可以吃饭,司机(本地人)推荐了一处风景很美的峡谷村庄。开了一段非常险的山路,到了这个餐厅</p> <p class="ql-block">这里景色确实很美,而且客人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老板娘举着的大排就是为我们烤的</p> 老杨发现附近有一处山洞,被称为上帝的智慧。问了一下,就在饭店的上方。去看看! <p class="ql-block">原来一个建在山洞里的教堂</p> 从布置来看,是一个东正教教堂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钟乳石似乎缺少水分的滋养</p> <p class="ql-block">粉红沙滩其实很难看到粉红沙子</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的浅滩海水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下水啦</p> <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的橄榄树</p> <p class="ql-block">哈尼亚城市漫步</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前主教的塑像,他活了86岁</p> 门上的雕花很漂亮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城市比较少见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一个没有开门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穆斯林清真寺被改成了艺术品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马车游览市容</p> <p class="ql-block">哈尼亚灯塔被看成是城市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正赶上克岛战役8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凑个热闹。</p><p class="ql-block">克里特岛战役发生于 1941 年 5 月,是二战中德军侵占东地中海克里特岛的一场重要空降战役。克里特岛位于东地中海,距离希腊本土仅 90 公里,距离马耳他、塞浦路斯、埃及都在战机有效航程内,是地中海地区的战略要冲。德军若占领该岛,既能保障其向东进攻时右翼的安全,又可控制爱琴海和东地中海的交通线,还能将其作为入侵中东的前进基地。意大利在二战初期未能成功夺取克里特岛,而英国抢先在岛上部署了军队,这对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布局构成了威胁,希特勒决定出手相助,命令第 11 伞兵军执行夺取克里特岛的任务。1941 年 5 月 20 日,德军第 7 空降师在第八航空军和东南舰队的支援下,在克里特岛的马拉马、雷西姆农和伊拉克利翁三个机场以及哈尼亚市展开大规模空降。然而,德军在空降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问题,如情报不准确,他们原本以为岛上只有 5000 名守军,实际却有 4.4 万人;现场指挥官第 7 空降师师长在空降时坠机身亡,导致指挥系统混乱;伞兵降落分散,成为了盟军的活靶子,第三营降落在新西兰军队防区内,很快全军覆没。尽管初期空降遭遇挫折,但德军伞兵凭借顽强的意志,在当天夜里占领了马拉马机场。德军依托该机场,迅速机降第五山地步兵师并投入战斗,为后续的进攻奠定了基础。23 日天亮后,德国空军对英国海军展开猛烈攻击,迫使英海军撤回亚历山大港。德军随即从海上向克里特岛运送重装备和部队,进一步增强了岛上的德军实力。5 月 27 日至 29 日,德军相继占领哈尼亚城、苏达湾等地,英军则从海上撤往埃及。5 月 28 日,意军一个加强团在克里特岛东岸登陆,协助德军作战。5 月 29 日,德军占领雷西姆农,并与伊拉克利翁附近的空降部队会合。6 月 2 日,德军完全占领克里特岛。德军最终成功占领了克里特岛,实现了其战略目标,巩固了巴尔干地区的侧翼安全,控制了东地中海的重要交通线,为后续可能的中东作战提供了前进基地。但德军在此次战役中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参战的第 7 伞兵师伤亡达四分之三,从此德国伞兵一蹶不振,除了参加一些特种作战外,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空降行动。盟军方面,总伤亡人数约 2.8 万,英国海军损失惨重,3 艘巡洋舰、6 艘驱逐舰被击沉,1 艘航母、3 艘战列舰、6 艘巡洋舰和 7 艘驱逐舰被击伤。</p>战役影响<br>虽然德国取得了克里特岛战役的胜利,但过高的伤亡让希特勒认识到大规模空降作战的风险,此后德国在伞兵的使用上变得更加谨慎。此外,这场战役也让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但同时也分散了德军的兵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东线对苏联的作战准备。<br>克里特岛的失守对盟军来说是一次沉重打击,英国在地中海地区的势力受到削弱,士气也受到影响。然而,这场战役也让盟军认识到了空降作战的重要性,促使英美等国开始大力发展伞兵部队。<br>克里特岛战役是二战中空降作战的经典战例,它改变了战争的作战模式,让各国更加重视空降兵的运用和防空作战。同时,这场战役也进一步加剧了地中海地区的战争局势,对二战的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div>我们还真遇见了一些空降兵老兵。隆重纪念一场失败的战役,也是出乎意料的。</div> 哈尼亚灯塔 <p class="ql-block">哈尼亚要塞,现在一部分改成了海事博物馆</p> 要塞前的铁锚 <p class="ql-block">哈尼亚老城墙,看来也曾经非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登机回国了!</p> <p class="ql-block">再见希腊!你明媚又灼热的阳光、碧蓝又清澈的海水、多彩又迷人的沙滩,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了。你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同样让我们长了见识</p> <p class="ql-block">空中拍到的不同景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