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为了方便本市老百姓远距离联系的需要,会在居住区一定范围内设置公用电话。安排专人负责看护电话并传递信息。</p><p class="ql-block"> 使用老电话联系,先把听筒取下联通线路 然后拨盘输入电话号码,让对方帮忙寻找接电话的人,完成通话后,一般情况下,打电话者会礼貌的主动说一声:“您撂吧”或是“您挂吧”,然后双方再把话筒安放好。那时候的电话号码是五位数,人们打电话时对话很简单,三言两语便完成通话。</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用电话逐渐普及,人们突然发现,有许多临街小商户在醒目的地方摆放了公用电话,拨盘中心标注着本机号码。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大哥大”“BB”机出现时,大街上分布了很多《电话亭》人们持卡就能方便的打电话联系沟通信息。后来电话普及到家家户户,输入电话号码的方式由拨盘优化到按键,当结束通话时还是习惯地说“您撂吧”“您挂吧”,自然而然。这时候电话号码已升至八位数,由于通话便捷,除了工作交流以外,人们有事没事的还会经常进行情感沟通,闲暇之时甚至打电话慢慢聊天,俗称“煲电话粥”。</p> <p class="ql-block"> 信息时代迅猛发展,手机的出现吸人眼球,年轻人追赶时髦不断更新换代,那些淘汰的通讯工具逐步进入老古董行列,成为历史的记忆。当手机中微信的出现实现了可视频通话的功能,打破了打电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弊端。后来普及到几乎人手一机,外出也不忘随身携带,满大街电话各种呼叫的音乐铃声此起彼伏,人们边走边接听电话成为一景,好像都忙的不得了,就连小娃娃也戴上了电话手表,随时随地都方便联系。但人们结束通话时依旧沿用老习惯,还是“您撂吧”或是“您挂吧”,尽管手里没拿着老话筒。此时手机号码飙升至11位数,国内国外电话联系方便至极,京津冀一体化实施后实现了电话互通,不再收取长途服务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打电话的习惯用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手机的功能开发的真快,几乎是一机在手无所不能。有意思的是人们依旧在结束通话的时候还是说“您撂吧”或是“您挂吧”,不过有许多年轻人率先改变了这一习惯用语,常听到的结束语为“好的,拜拜”,这微小的变化是在告知我们,时代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百度谢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