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巴中

一月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一节过后,自驾出游四川。原本计划第一站到广元,不料过汉中后被告知,京昆高速部分路段施工禁止通行,无奈只得绕行,为此要多走近200公里的路程。行至半程途经巴中,我们快速搜索了一下巴中的信息,便临时决定在此停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span>地处四川、陕西、重庆三省市交界处。巴中历史悠久,巴国建都于此,这里是“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龛山景区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城南的南龛山上,景区包括南龛摩岩造像、南龛公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以及将帅碑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龛摩崖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凿于隋,盛于唐,延续宋至民国。南龛摩崖造像聚集了佛教各派的造像风格,内容丰富,造型精美,有“盛唐彩雕全国第一”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南龛山苍松挺拔,翠柏长青,以保存有历代摩崖造像闻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屏石位于南龛造像正前右侧,像一道高耸云端的屏障挡在前面,保护着南龛造像,上刻有自唐以来历代各类观音造像及“云屏”、“光福寺”、“严武奏表碑”等题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严武奏表碑》是被贬官员严武将南龛古寺重新修葺后,在觐见肃宗皇帝时上书的一道请求皇上为寺庙赐名的奏章及皇上同意赐名的回复。全文260余字,却详尽记录了严武修葺寺庙、奏请皇上为寺庙赐名的原因及经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君洞位于“山门石”内侧石壁,因洞内原供奉道教始祖老君之像而得名。洞内三壁镌刻有自唐以来的文人墨客游南龛所题的多则诗、词、赋,其中唐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杜甫赴巴拜访好友严武时所作《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尤为著名。洞口上方雕刻有地藏与六道像。地藏菩萨曾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倍受百姓尊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门石亦称“天门石”。传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南龛第一道门,佛祖曾托梦寺院僧尼,于山门石上镌刻南海观音像供善男信女参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龛摩崖造像现有龛窟179龛,造像2700余尊、题记15幅、碑碣79通,在峭壁之腹分层列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龛的摩崖造像人物特征鲜明生动,匠心独具。佛像表情庄严肃穆,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肌壮筋实,威风凛凛;飞天像雕刻精巧,质感较强;观音像精美绝伦,丰腴的躯体,圆润而富有青春气息的面容,婀娜动人的体态,体现了唐代仕女雍容华贵的风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龛石刻的布局别具一格,最大的龛窟见方逾丈,最小的仅5寸,大小相间,疏密相配,错落有致。南龛石刻艺术以全崖正中的卢舍佛像为杰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中地标建筑—飞霞阁</p><p class="ql-block">飞霞阁始建于1981年,2008年因汶川地震损毁,2014年重建为九层唐风楼阁。该建筑融合唐代风格与巴蜀文化,现已成为登高揽胜和城市发展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位于南龛山景区,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该馆1958年成立,1979年易为现名,系收藏、研究、展示、宣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书馆名。博物馆占地面积16032平方米,建筑面积4707平方米,主体建筑由陈列大楼、红军石刻陈列园、文物库房、雕塑广场组成。共有馆藏文物史料2万余件,全面反映了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巩固、发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业绩。</p> <p class="ql-block">红军石刻陈列园集红军石刻标语文献百余件,是研究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历史的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门外广场中央矗立着“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恩阳古镇是米仓古道第一重镇,素有“早晚恩阳河”之说。据《巴中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在此设“义阳郡”,同置“义阳县”,实行郡县同治,建制迄今已1500余年。1933年红军入川先后设仪阆县、恩阳县、恩阳特别市,置前总指挥部,是川陕苏区腹地。古镇完整保留明清建筑风貌格局,现存18条古街巷,古建筑589幢,82220平方米。曾荣获“四川省最美十大古镇”,四川省红色经典景区等称号。恩阳古镇已成为中国影报、四川省文联、北京电视台、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创作基地。</p> <p class="ql-block">千年米仓道,早晚恩阳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起凤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砖青瓦青石板,红柱阁楼木窗棂,满眼都是古镇的万般风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家大院是恩阳古镇代表性院落之一,占地面积约500平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220余年,因胡氏家族世代居住而得名。胡氏家族因善于经商,家境殷实而盛名远扬。该建筑属二进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天井,因地制宜,呈三级阶梯状。整体为穿斗梁架结构,歇山式小青瓦屋面,属川北干栏式建筑。遗憾的是,因院落正在维修而未得入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恩阳古镇处在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是一座露天革命博物馆。1933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3处。街上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陕省恩阳县革命法庭旧址。恩阳县革命法庭设立于1933年,内设审判委员会、国家登记处、申诉登记处、秘书处等行政机构。主要职能是镇压各种反革命的阴谋活动,包括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一切破坏活动;保障苏维埃宪法和一切法令的执行,反对任何破坏法令的行为;接收和处理苏维埃区域人民群众团体和政府机关的一切申诉事件,为红军后方阵地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机构保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陕省恩阳县财政委员会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晚恩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中城市形象标识(logo)</p><p class="ql-block">城市形象标识是一个城市的“身份证”,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视觉符号。</p><p class="ql-block">巴中logo中的红星体现革命老区政治地位,“巴中”绿色字样凸显巴中优良的生态环境,充分彰显巴中红色、绿色资源优势。厚重的红色五星图案与奔放的绿色“巴中”字样寓意巴山儿女在努力奔跑、奋力前进,一静一动、互相辉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昆高速的意外状况让我们与巴中偶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盛唐石窟万千彩雕、川陕红军文化、恩阳千年古镇,还是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巴中logo所展示的红色、古色、绿色、特色的丰富资源。此番的偶遇可谓奇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