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佛研究】欢喜佛之佛母有请

梅虹影

<p class="ql-block">  我从心底里喜爱欢喜佛。甚至达到一种崇拜!藏传佛教的学问深似海,加上语言不通,因此走到哪儿,都是名副其实的瞎看瞎磕头。唯有欢喜佛不同,一看就懂,就喜欢,就着迷,就执着,就心心念念。每个庙里,欢喜佛都是不同的。个体的为多,一般都很小,巴掌那么高,像我们在家里桌子上摆的小雕像。其工艺是非常精巧的,往往和众多的其他佛像一 起陈列在柜子里,需要认真看,仔细寻找,然后慢慢品味。我曾看到一个鹰面尖嘴的,拥着一个很漂亮的仙女似的,仙女的脸上同样有着热烈的崇拜之情。还曾看到一个很狰狞的恶鬼似的,怀着抱着一个很美丽的惹人可怜的女人,脚下踩着两个小鬼,私心忖度:那大概象征着人类的传宗接代?其余的,就都是很英俊的美金刚,小心翼翼地揽着更为俊美的女菩萨,两两用情,旁若无人。</p><p class="ql-block"> “欢喜”一个词,最早见于《战国策》。《战国策》秦策记载武安君的话,说:“长平之小,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佛教传到中国以后,翻译佛经的人,把这个本国语借来用做佛语,例如《法华经》譬喻品中,就有“欢喜踊跃”的话;并且,还把释迦的弟子阿难陀尊为欢喜。此外有"欢喜海”、“欢喜贤”、“欢喜丸”、“欢喜日”等种种词汇,欢喜两个字,佛味很浓。</p><p class="ql-block"> “欢喜佛”是性交的佛像,性交姿式以立姿为主。《清稗类钞》宗教类“欢喜佛”一条,明指欢喜佛的意义在鼓励生育:欢喜佛,作人兽交媾状,种类甚多。有男与雌兽交者,有女与雄兽交者。相传出自蒙古。某喇嘛因佛教盛行,人多持独身主义,而不欲结婚。于是人种日衰, 一部落仅有数人,见而大悲,恐人类之灭绝也,遂幻其说,谓交媾本佛所有事,制为各种雌雄交媾状,名之曰“欢喜佛”, 独身之俗渐消。后盛行于满洲,而流弊所及,遂至淫风大甚,男女无别。大内交泰殿,即供奉欢喜佛之所也。《清稗类钞》说欢喜佛“相传出自蒙古”,是不清楚来龙去脉的话。欢喜佛实在是印度货,是印度传到西藏的佛像。它的动物模特儿是象、是牛,都是印度传统中有神性的动物。《西藏新志》载:四月十五日,龙王塘大会,庙在水中,周匝水环,须以舟渡,而正殿旁特塑一大秘戏像,即俗所谓“欢喜佛”。喇嘛云:“是佛公佛母”。</p><p class="ql-block"> 我见到一尊藏名为“杰巴多吉”的欢喜金刚佛,他的主臂拥抱着明妃“金刚无我佛母”,双尊置莲花座上。明王八面十六臂,手皆托头器,内盛神物,右手上为白象、青鹿、青驴、红牛、灰驼、红人、青狮、赤 猫,左手上为黄天地、白水神、红火神、清风神、白日天、青狱帝、黄施财。明妃一面二 臂,右手执曲刀,左手托头器,含情脉脉地凝睇着威猛的明王。还有一个关于欢喜佛的传说。欢喜佛毗那夜迦的象头人身形象,据说毗那夜迦是湿婆神的长子。湿婆神有一天离开家修行,他的妻子帕尔瓦蒂用粘土做了一个孩子并赋予了生命,起名为毗那夜迦。毗那夜迦长大后高大英俊,一天他的母亲要洗澡,让毗那夜迦守住门口,结果湿婆神回来了,他并不认识自己的儿子,毗那夜迦也不认识自己的父亲,于是父子二人就在门口大打出手,湿婆神的武力值明显更高,他砍掉了毗那夜迦的头。帕尔瓦蒂出来看见这场景,惊怒异常,湿婆神此时才知道刚被杀掉的是自己的儿子,湿婆神向梵天求助,梵天让他出门寻找,遇到的第一个生物而且头朝北方的,可以把那个生物的头装在毗那夜迦身上。湿婆神照办后,遇到的第一个生物是神象,于是毗那夜迦就变成了象头人身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有这样一段情节,段誉妈妈、摆夷(即今之白族)女子、大理国王妃刀白凤,为报复好色丈夫、大理国王爷段正淳,主动把自己委身给原本是堂堂太子身份、却沦落为乞丐的段延庆,从而生下了段誉。小说是这么写的:那白衣女子听到菩提树下有响声发出,回过身来,只见尘土中有一团人不像人、兽不像兽的东西在爬动,仔细看时,发觉是一个遍身血污、肮脏不堪的化子。她走近几步,凝目瞧去,但见这化子脸上、身上、手上,到处都是伤口,每处伤口中都在流血,都有蛆虫爬动,都在发出恶臭。那女子这时心下恼恨已达到极点,既决意报复丈夫的负心薄幸,又自暴自弃的要极力作贱自己。她见到这化子的形状如此可怖,初时吃了一惊,转身便要逃开,但随即心想:“我要找一个天下最丑陋、最污秽、最卑贱的男人来和他相好。你是王爷,是大将军,我偏偏去和一个臭叫化相好。” 刀白凤在这里扮演的一个女子献身坏人的角色,其实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欢喜佛”。精通佛学的金庸先生,显然对佛学里的“欢喜佛”一说非常谙熟,因其中就有大菩萨为劝人改恶从善,即化为美丽女子,与对方交合,从而使对方听从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在吐蕃王朝时代史称“前弘期”,前弘期的始祖莲花生就开始男女拥抱交合双修。到了“后弘期”,最早的宁玛派穿红袈裟走乡串户,俗称“红教”。红教僧人可以娶妻(佛母)生子。后来的萨迦派住的庙墙涂红白黑三色,俗称“花教”。花教的双修传到蒙古,忽必烈让花教统领乌斯藏。花教也可以娶妻生子。后来,到了噶举派,俗称白教。白教搞双修更普遍。壁画上的那些大神都搂着女人,被统称为“欢喜佛”,女的被统称为“佛母”。那些密宗本尊大神一律是青面獠牙,三头六臂,有的多到九颗脑袋三十四臂。那些大神通通赤裸条条,他的身子要么一色青,要么一色红,要么一色绿、一色紫、一色黑,色彩十分鲜明。那些大神的头发直立,背景光芒四射或者烈火熊熊。那些大神的主要两臂都搂着大乳蜂腰的裸体佛母,佛母的两腿或者张开或者盘缠在男神腰上,他和她的主体构成了十分明确的性交状态。那些佛母的身子多是白色,有的是天蓝色,有的是嫩黄色。佛母的头发下垂,神态柔顺。壁画的构图多为佛母背向观众,可以看见她的乳、肩、腰、臀和股沟,其中有三幅是侧面构图,可以看见大神在捻佛母的两颗乳头……</p><p class="ql-block"> 《四部毗那夜迦法》中说:观世音菩萨大悲熏心,以慈善根力化为毗那夜迦身,往欢喜王所。其时彼那王见此妇女,欲心炽盛,欲触毗那夜迦女,而抱其身,于是,障女形不肯受之。彼那王即忧作敬。于是彼女言,我虽似障女,自昔以来,能忧佛教,得袈裟,汝若实欲触我身者,可随我教。于是欢喜王言,从今以 后,我依缘随汝守护法。于是毗那夜迦女含笑,而相抱时彼做欢喜言“善哉”。似这样给性力以神秘色彩的“调伏”概念,在金刚乘密教中很重要,《维摩经》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坦率说,作为这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种解释,如果以色相攻取在神界同样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的话,那么我们还值得那么虔诚虔敬地信奉神祇吗?</p><p class="ql-block"> 据《大圣欢喜形象品仪轨》记载:夫妇二天,令相抱立,二天俱象头人身,白肉色,着赤色裙,各以二手互抱腰上。照上引《大圣欢喜供养法》的描写,观音该是女性或雌方。但观音的性别,一般稍通佛理的人,却和一般善男信女看法不同。一般善男信女,都以为观音是女的,但一般稍通佛理的人,却说观音不是女的,只 不过看起来像女人而已,观音实际“男人女身”,根本是男的。这个观音是男是女的糊涂帐,所以发生,是由于一般人不看书的缘故。观音是男是女,早在《琅嬛记》里有了精巧的解释:一人问应元曰:“观音大士女子乎?”答曰:“女子也。” 又一人曰:“经云观音菩萨,男猛丈夫,何也?”答曰:“男子也。”又一人曰:“观音一人,而子一男之一女之者,非矛盾乎?"答曰:“非也。观世音无形,故普门品述现众身为人说法,既能现众身,则飞走之物以至蠛蠓醯鸡,皆可耳,岂直男女乎?"由此可见,高明的解释是观音不男不女,亦男亦女,可男可女。不但可男可女,并且可以"现众身",上自飞禽,下至走兽,无不可。因为观世音本身是“无形”的,佛门弟子却妄费心机为观音造像、画像,当然是可笑的。 </p><p class="ql-block">1987年《人民文学》发表了一篇叫《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文章。文章里描述了一名叫桑桑扎西的少女在双修灌顶后致死的全过程。因为描写太过写实而被禁止发行,当时的总编辑也因此被免职。佛教密教无上瑜伽部中有一种男女双修的秘法, 这是密教所修的最高密法,被藏传佛教诸派看成是最难修持的密法。通过方便与智慧的合修,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藏传佛教经典《时轮金刚续》中认为在男女双修达到高潮的时候,原本系结的脉轮,会暂时松开,气就会进入中脉,红白明点就会在中脉融合为一,这个时候修行者就会处于一种大乐状态,在大乐状态下进行观想禅修就可以很容易进入一种心定如水的高级境界,甚至大彻大悟,从而达到即身成佛。这就是男女和合大定。</p><p class="ql-block"> 密宗视灌顶为最庄严、最神圣的仪式,未受灌顶者是不能修炼密法和阅读密宗经典的,否则不仅得不到成就,死后还要下地狱。一个瑜伽士从入密门到修炼最高密法无上瑜伽密,要按照次第进行多次灌顶。所以灌顶是修密宗必需举行的仪式。灌顶的层次,分为十五级,初级时为瓶灌,灌顶仪式必须由金刚上师执行。仪式在绘有密宗双身佛像、以及诸多仪轨法器的道场举行,受灌顶者先要沐浴身体,然后穿着盛装,等待上师手持一个內装“圣水”的宝瓶,向受灌者头上泼洒,再用嘎巴拉,也就是用人的头盖骨做的碗,装青稞酒让受灌者喝下。最高级的灌顶仪式是修无上瑜伽密之双修灌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过程是修密弟子找一个12至16岁之间最多不能超过20岁的处女,且一定要貌美, 因为只有在处女的莲花里才能取出红珠。将这个少女引到用幔帳包围的密室内,把她的身体献给上师,此女就被叫做“明妃”也就是佛母。选择明妃的要求是极高的, 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士甚至为了教导信徒挑选明妃的诸多事宜,还写作了《亥母甚深引导》,其中对女性相貌甚至是器官都有及其详细的要求。被选中的明妃由上师加持“金刚莲花”也就是男女生殖器,将“俗女身观空后,生天女身”。然后上师携“明妃”进入入屏帐內,行“男女和合大定”。弟子在幕外以布遮目跪候。这就叫做“密灌顶”,接下来就是“ 慧灌顶”,上师完成交合之后,会携“明妃”到幕前,以大拇指和无名指取出“摩尼宝”置于弟子口中。同时念诵《金刚曼经》。弟子要诵意为“希有大安乐”的咒语,然后把“摩尼宝”咽下。而明妃从入定起,赤身裸体不着衣物,于莲花中取出红珠,同样置于弟子的口中饮下。之后,弟子去掉遮目布。上师将“明妃”手传到弟子手中,然后以自己的左手执他们的手,以自己的右手持金刚杵置于弟子头顶,教训道﹕“诸佛为此证,我将伊授汝。”就是告诫弟子遵从密修仪轨,不得追求世俗淫欲,否则不成正果打入地狱。然后令弟子与“明妃”再度如法修“和合之大定”。在修行高阶灌顶中,弟子要想象自己变成了上师的菩提水,进入空行母也就是明妃体内,然后“自我”破碎,上师及历代上师的意识与自己的肉体结合,成为“新我”,如果能成功冥想整个过程,灌顶即成功。</p><p class="ql-block"> 严肃文学作家古子文曾深入藏地4年时间,徒步12万公里,实地访问了不丹佛母朱巴·基米雅,佛母讲述了密宗无上瑜伽部,男女双修密法不为人知的实情,并将此记录在了《深入藏地》一书中。古子文说在第一次见基米雅佛母时,佛母头戴莲花珠冠,身穿白丝绣花的小开胸长裙,外面套着一个金黄色的小褂子,身上佩戴着各种金色的饰品光彩夺目,她的打扮有点像活佛,又有点像女王。基米雅佛母的面容宁静慈祥却又带着几分端庄,一看就是个很有文化的老者。基米雅说,因为无上瑜伽部属于金刚乘,所以参与修行的僧人瑜伽士自称为金刚。在基米雅14岁那年,一个叫金刚朱巴的修行者路过基米雅家,一眼就看上了基米雅,他想要基米雅做他的佛母。那个年代的不丹属于政教合一体系,女孩子能用自己的身体来佛供当明妃,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于是基米雅就欣然答应了下来。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如此可怕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随后金刚朱巴就把基米雅带到自己的导师,鲁巴金刚位于不丹首都廷布的一间寺庙的密修室中,并把基米雅献给了导师鲁巴金刚。当时的鲁巴金刚已经60岁了,他十分严肃地对基米雅进行了金刚莲花仪式,也就是“明妃加持”。基米雅就这样成为了明妃。随后鲁巴金刚就拉着基米雅的手,走进了一间布满帐幔的房间,让她脱光衣服,鲁巴金刚抱着基米雅坐入怀中,进行了“男女和合大定”,在和合大定中,金刚是不能动的,需要全身心的把思想集中在“大乐上”去体验,一切动作姿势都要由明妃来完成,直至大师射精为止。明妃要像欢喜佛画像上一样,双手吊在金刚的脖子上,张开两腿,腰部用力。</p><p class="ql-block"> 基米雅佛母说当明妃不是容易的事,在密宗黄教格鲁派大师宗喀巴的《道广论》中,规定明妃要懂三十多种和合大定的动作。授明妃礼毕,弟子也要和明妃如法修持“和合大定”。弟子一面入定体验大乐,导师在一旁指导。直到大师满意,认为合乎义理为止。从此小基米雅就成了朱巴的明妃。此后她的全名就叫朱巴·基米雅佛母。当时的朱巴金刚40岁,而基米雅只有14岁。40岁的密宗僧人大都练成了气功,金枪不倒,大定的时间长,在此後漫长的乐空双运修持中。14岁的基米雅总是精疲力竭。基米雅佛母说:“根据我的体验,当明妃的根本不存在空观的可能性。明妃上了“和合”之後,其任务主要是产生“大乐”。规定臀部要旋转,腰部要扭动,如何推进等等,而明妃都是未成年的小姑娘,数十分钟后,累得汗流浃背,哪还有情绪去空观主尊大神的光辉形像?只有朱巴在每次大定之后,总是说看见了大日如来和俄那钵底诸尊佛菩萨。”</p><p class="ql-block"> 通常情况下这些未经世事的少女都只是普通的女孩子,并没有多少修为基础,一般的上师已经练就一定的气功或者拙火,也明白如何观想,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种修行方式只是利益金刚上师,对女性只有摧残,正如《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里所描述的少女桑桑扎西,即便她是一个女活佛,15岁便熟读了所有经文,也练就了拙火,有一定的修为基础,可是她再被灌顶之后,仍然没有办法做到如法观空,甚至感觉到了自己身体被掏空,最终死去。更何况一些普通的未成年少女。在她们死后,她们的头盖骨还要被做成碗,腿骨还要被做成笛子。</p><p class="ql-block"> 在基米雅16岁和19岁的时候分别生了一儿一女,在基米雅生完二胎后,朱巴就又找了一个12岁的佛母,自此基米雅就再也没有机会修持乐空双运了,她自嘲到说: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哪有12岁的好呢?到朱巴金刚代替鲁巴金刚为止,就已经有过八个正式命名的佛母了。朱巴也会教授基米雅佛学经典和文化知识,于是闲暇之余基米雅除了教育两个子女,还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由于基米雅好学, 在她35岁时,还去孟买读了社会学系,也学会了英文。后来她的两个子女也分别去了印度和比利时上大学,而其他的佛母就不一定有基米雅幸运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至于修乐空双运真的能即身成佛吗?朱巴金刚最后真的成佛了吗?对此基米雅佛母说“朱巴活了64岁,他去世的时候自己还在孟买读书。据说他落气时天上有万道霞光,应该是成佛了吧。”而对于自己作为佛母的一生基米雅这样评价道“起初她觉得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后来才明白自己在被虐待。由于受到了比较良好的教育,基米雅佛母深刻认识到了双修这件事情对女性的不公平和摧残,所以后来她从孟买社会学系毕业回到不丹後,正逢多尔吉国王的民主改革,她便向国王写了一封很长的奏章请求“终止密修和合大定”, 在60代末,废除了农奴制之后,不丹政教合一解体,国王正式宣布和合大定为非法。此后金刚们不敢公开地四处寻找貌美的12-16岁的少女了,可双修的事解依然有,只不过进行得更加隐密罢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根据释迦摩佛的教义是主张禁欲的,所以这种双修秘法显然是有违佛制的,那么它到底又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呢?实质上“佛教”这个概念根据时代和地域的不同,其内容的差异非常大。在朗达玛灭佛,抑佛兴苯之后的几个世纪,佛教才通过“下路弘传”和“上路弘传”在藏地再次复兴。此时藏地吸取的佛教却远没有此前的纯粹,此时的印度正处于波罗王朝时期,其数任皇帝都笃信婆罗门教“性力派”。而印度佛教为了生存,不得不吸取了当时正处于“显学”的“性力派”部分教义,印度佛教的最後阶段变化为密宗,印度密宗是印度佛教吸收了印度教湿婆神理义的产物,高原密宗是印度密宗吸收了高原本土文化苯教教义的产物,所以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印度教生殖派和苯教文化的三结合 。</p><p class="ql-block"> 印度密宗又分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四个历史流派,前三个史称“老密”,后一个史称“新密”。莲花生大师从乌仗那把新密带到高原,吸收了当时的国教苯教的内容,成为藏密的开端。(乌仗那,也就是现巴基斯坦境内。当时巴基斯坦地区为伊斯兰军首先占领,莲花生是第一批逃往乌斯藏的无上瑜伽密僧人。)新密的修持中心叫“乐空双运”,其标志就是“双修”。当时的吐蕃王朝不但亡于苯、佛斗争,而且亡于桃色事件,也就是六世吐蕃赞普王妃昂翠与僧人大臣钵阐布的桃色事件,这都与双修有关。后期始祖阿底峡尊者在古格王朝火龙年大法会上对“无上瑜伽”提出了限制,但各派依旧我行我素,从宁玛派到萨迦派再到噶举派,双修活动越来越不成体统。于是黄教格鲁派大师宗喀巴对“无上瑜伽”进行了改革,规定僧人要先学“显宗”,已成正果之後才能进入佛教“密宗”的修持,因此黄教有资格搞双修的只是格西以上的少数大师,一般僧人要严守原释迦牟尼的戒条。而事实上私底下藏密大小喇嘛莫不追求灌顶之大乐,作为喇嘛们“即身成佛”之最高修证目标。</p><p class="ql-block"> 根据基米雅佛母透露:事实上凡是新密无上瑜伽体系也包括藏密,无论哪个教派都有双修之举。无上瑜伽的修持要建坛城即曼荼罗寺庙或者在荒山野洞中进行,各派均有自己的本尊神,这些神均为佛菩萨的变化身,梵名“俄那钵底”。俄那钵底,译成汉语,就是“欢喜”,所以汉语叫双身佛为欢喜佛。</p><p class="ql-block"> 当年伊斯兰军队侵入印度,见了密宗僧人便杀,印度密宗僧人纷纷逃往藏地,这些逃往藏地的僧人把印度新密带到了大高原。新密无上瑜伽,主张即生成佛,否定释迦主义轮回万世成佛的理论,新密主张“乐空双运”以证明即生成佛之可能。“乐空双运”本来就是印度教的修炼方式,所以新密本身其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化合体。新密到了藏地又和苯教,因为苯教主张“男女相触阴阳成大伦”,信仰男女神,有生殖器崇拜。这和乐空双运不谋而合。所以,无上瑜伽在大高原根深叶茂。印度老密宗早已提出“悲慧和合”,“悲”为父,“慧”为母。到了印度新密无上瑜伽部,进一步完善为“乐空双运”理论。“乐”者男女交欢为“大乐”,“空”者淫欲体验的结果“一切皆空”,“双”者必须是男和女一对配合,“运”者运作、运行。</p><p class="ql-block"> 无上瑜伽理论首先否定释迦牟尼的禁欲主义,主张以欲制欲,讲求方便行事,不受显禅的戒律束缚。既然否定了老祖宗後必须拿出新的理论。而欢喜佛的义理出自《大日经》、《金刚顶》、《维摩诘经》等众多经典和释密史、藏密《红史》、《白史》、《贤者宴》、宗喀巴及其弟子们的书以及苯教经典。所以这个根本已经不算是释迦摩尼佛的佛教了。其主要理论支持就是比如 《维摩诘经》中所说的:“先以欲钩牵,後令入佛智。”又如《金刚顶》所说:“离欲清净故,以染而调伏。”意思是:为了离开欲望达到清净,必须染指欲望从而制止欲望。再根据《大日经》中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 方便为究竟。”意思是:成佛的意志是主要因素,体恤悯爱是根本行为,不过,为了达到成佛的目的,怎么有利你就可以怎么搞。但是素朴认为都是非常牵强的说法,利益自我不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基础。</p><p class="ql-block"> 然而修行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是一心修行,真的没有必要选择这种最危险的修行方式。不容否认靠双修去证悟空性的修行者确实存在,但是古往今来凤毛麟角,因为双修秘法是必须具超强定力的人才能修持的,有这种定力的修行人必须闭上眼睛时,用定力使树上的果子落下来,睁开眼睛时,又能使果子又长回去。所以密法的修行者犹如竹子上的蛇一样,只有上和下两条路。而在实际的修行中,能够有这样定力的人可想而知,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已经有了这种定力,又何必需要这种修行方法。但人们永远不缺乏对性的想象,所以所谓的双修秘法最终也难免沦为修行人淫乐的借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