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引言</h3> <h3><br><br>特殊教育,是春风化雨的温柔,是静待花开的坚守;是浸润童心的甘露,是点亮未来的火种;更是师生共赴的一场诗意旅程。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每一场公开课的分享,都是集体教育智慧的传递。在《特殊教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引下,我们深知特殊教育应以儿童为本,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激发他们的探索与创造潜能。</h3> <h3><br><br>百花齐放 教学相长</h3> <h3>为此,我校在以张德发书记、姜丽秋副校长及各级骨干教师紧密围绕校本教研为核心,开展2024—2025学年度系列公开课第二期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深度交流与相互学习。<br></h3> <h3>活动展示 精彩纷呈<br></h3> <h3>启智四—六年生活语文《江南》授课教师:李敏<br><br></h3> <h3>李敏老师的这节《江南》以清新可人之态为我们解开了低段古诗教学的秘钥——以特殊儿童视角解读文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设计教学,不仅仅是生字的书写,学字学词方法的习惯,还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美好情感的熏染和激发。既有读的美,还有诗情美,更有童趣美。</h3> <h3>启智三年级 绘画与手工《吹画梅花》执教教师 成玉娟</h3> <h3>成玉娟老师教学以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在前、表达表现在后,通过“欣赏-创作-分享”的方式,丰富学生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运用水墨吹画方式创作梅花。活动环节由浅入深,认识梅花特点、了解水墨吹画创作梅花的方法、用吹画方式创作梅花,层层递进,为特殊儿童的绘画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h3> <h3>启音七年级 语文 《看图学句》 执教教师 陈波</h3> <h3>陈波老师课程设计分层,满足不同障碍学生需求,通过个训促进互动。课程结合康复与生活场景,将动作分解为生活化任务,符合“功能性康复”原则。激励机制结合社会性技能训练,提升动机和课堂趣味。课程还采用多维度支持策略,包括手指操热身和不同质地教具的触觉刺激。整体设计实现了康复与生活融合,构建了教学闭环。<br>教育无界,康复有爱。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匠心设计课程,以专业赋能成长,不断精进课堂教学,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孩子走向独立的阶梯! </h3> <h3>启智七—九年级 生活语文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执教教师 管玉荣</h3> <h3>管玉荣老师执教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动态呈现与板书系统梳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立体化的学习支架;采用观察探究与记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归纳冬瓜与茄子的特征差异。更通过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深度理解课文内涵。</h3> <h3>启智七—九年级 运动与健康 《板羽球》 执教教师 刘艳杰</h3> <h3>微风轻拂,操场上的汗水与欢笑已然成为了这个季节最美的风景。师生们的活力和欢乐所展现出的是朝气和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不仅是学校一直以来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的努力,更是学校不断提升学校课堂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成果,促进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h3> <h3>启智一二年级 绘画与手工 《端午节—龙舟》 执教教师 曾旭</h3> <h3>曾旭老师对龙舟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突破常规思维,启发学生绘制创作。<br>课堂既在教学内容上渗透了本土文化,又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龙舟文化的魅力。</h3> <h3>启智三年级 生活适应 《端午节》 执教教师 姜丽秋</h3> <h3>姜丽秋校长《端午节》教学精彩纷呈,无论是浓厚的节日氛围营造,还是精细的过程指导、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以及有趣的识字教学,都展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堂课让听课教师受益匪浅,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和借鉴。</h3> <h3>评教共成长 反思明方向<br></h3> <h3>本次公开课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进行自评与互评,总结活动亮点,反思不足之处,针对每个环节详细剖析,并从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流程,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思考、总结提升的方法。在智慧火花的渲染下,每位参与公开课的老师都受益匪浅,会更加坚定地走在特教前行的路上。<br></h3> <h3>结语</h3> <h3>此次公开课观摩活动,恰似一场灵动的“对话”。是教师与教育初心的对话,是理念与实践的对话,是童真与智慧的对话。我们以语言为舟,载着孩子们在成长故事的河流中徜徉,在汉字、手语的密林间探险;以游戏作笔,绘就课堂的欢笑、色彩的斑斓、健康运动的奇遇……课堂里的每一帧画面,都是生命与教育的温柔相拥。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