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的青春芳华

贤德

人生旅程 <p class="ql-block">1970年5月24日末满17岁的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黑龙江德都县(现在是五大连池市)花园农场开始了9年的农场知青生活,于1979年3月回到上海。</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年前我带着懵懂与未知来到黑土地那片广袤的农场。如今已是72岁的我回首少年时期黑土地的农场生活心中充满感慨。</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年前(1970年5月24日)彭浦火车站送别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知青车票</p> <p class="ql-block">在刚到花园农场的日子我们50多个小青年住在一个屋子里,一排木铺上睡了二十多个人,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冬天宿舍里没有火炕,只靠烧煤的火砖墙取暖。</p> <p class="ql-block">在花园农场我先在水利大队建造水库,后又到五分场、二分场干农活。我下过大田,赶过大车(马车、牛车),1977年在二分场三连担任连长。</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建造的水库现已经成为花园农场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由五分场上海知青“章铭署”组织知青集资的巨石屹立在花园农场水库边上。它见证着知青在这片黑土地上挥洒汗水、燃烧青春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农场的日子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农具下到一望无际地头,夏天我们顶着烈阳为大豆、玉米锄草,8月份收割小麦,每天每个知青8根栊要割500米,在望不到头的麦拢里弓着腰挥着镰刀直到日落,落在后面的女知青因割的慢由8根麦拢变成了10几根麦拢,在夕阳西下的麦地里已完成500米任务的知青一起帮忙为女知青完成任务,然后收工回到宿舍。早上三点半,中午地头饭,晚上看不见是对北大荒知青岁月艰苦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的10月份已飘起了雪花,大豆(黄豆)、小米(谷子)、玉米(苞米)都到了收割的季节。记得我们知青割大豆(6根拢)每天要割800米,小米(6根拢)500米,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真的是累啊。最脏的活是沤麻,夏天把亚麻浸泡在水泡子里,到11月初(天气零度以下)把亚麻起岀来,我记得我干过一次沤麻的农活,为抵抗寒冷我喝了半斤多二锅头,跳到已有薄冰齐膝深的水泡子里把已经腐烂带有臭味一棍棍亚麻起出来。</p> <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花园农场二分场二连十八位知青向农场党组织表决心,决心“扎根农场一辈子”农场党委命名这十八位知青为《十八棵青松》十八位知青当年是多么的虔诚,多么稚嫩,但又是那么的可爱!</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张天祥.陈子海.殷贤德.林永瀛.王建军.陈宏佑</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谢风珍.杨秀娟.吕凤芝.梅杰.邵国梅.陆剑英.李金凤</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毛大建.徐海.徐培华.姚志荣.郭万里</p> <p class="ql-block">十八位知青在二分场场部办公室前合影。并在二分场果园载下十八棵松树。</p> <p class="ql-block">二分场二连部分女知青和二连连长唐玉成(退伍军人我的入党介绍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二分场三连养猪班 </p><p class="ql-block">农场里猪圈里虽然养了好多猪(黑毛猪),但我们知青却很少吃到肉,知青食堂常吃的是白菜、带皮的土豆和没有一点油的甩袖汤。也很少吃到白面馒头,主食是小米饭,大𥻗子(玉米粥)。在二分场栽种了好多水稻,但知青很少能吃到大米饭,记得在中秋节二分场杀猪犒劳知青食堂也供应大米饭,我曾经吃过一斤白米饭和一大碗红烧肉。黑龙江的冬天零下三十几度知青食堂只开二顿饭(上午9点.下午3点),那时感觉难受的是傍晚到上午的这十多个小时里总感觉是饿的。有时我们会到附近的老乡屯买一个鸡或鸭子洗净后放在脸盆里炖煮,这洗过脚的脸盆炖岀来的鸡鸭味道是真正的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在农闲的时候知青的业余生活挺丰富,我们自行组织连与连之间分场和分场之间的蓝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体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知青文艺小分队。花园农场有场部农场文艺队(由各分场有文艺特长知青组成)每年春节在花园农场场部为农场职工和知青们演出。</p> <p class="ql-block">在农场“知青”即是农场职工又是基干民兵。</p><p class="ql-block">射击训练有模有样,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p> <p class="ql-block">队列整齐的基干民兵。</p> <p class="ql-block">知青宿舍的排炕,每个人只有70公分的宽度,但我们把它打点的整整齐齐,有棱有角。达到军事化要求。</p> <p class="ql-block">五十五年的光阴过去了花园农场场部通往二分场的道路至今没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在高德地图下载的通往二分场的公路。这条公路是知青在农场时白天黑夜从五大连池拉来沙子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1978年邓小平复出国家工作重点转入经济建设,知青也得以回城。我于1979年3月回到上海。九年的农场岁月我和农场领导和职工以及牡丹江知青结下了不解的情,在而后的岁月里,这种情感一再的喷发!</p> <p class="ql-block">花园农场二分场原主任、曾担任二连指导员的高振阁(前排左8)2001年夏,来上海与知青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高指导员曾是毛主席警卫班的战士,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2001年夏天高指导员来沪游览杭州时住在西湖国宾馆(刘庄),在毛主席曾经喝过茶的园区里高振阁指导员触景生情,热泪盈眶,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2004年4月,二分场部分知青与来沪的“白大姐夫妇”(前排左二、左三)在宝隆宾馆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下乡35周年)二分场部分上海知青相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2009年牡丹江知青(二连连长)吕凤芝(前排左四)来沪在丰收日与上海部分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牡丹江知青于世煜(后排左5)李晓平(前排左2)来沪与上海部分知青在丰收日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26日二分场知青姚志荣在宝山臣苑大酒店宴请花园农场二分场知青,参加聚餐纪念活动的知青有180多人。</p> <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姚志荣(我的入党介绍人)带领部分上海知青回花园农场。</p> <p class="ql-block">途经吉林长白山。</p> <p class="ql-block">登上“长白山”山顶很幸运山顶上晴空万里,很清楚的看到碧蓝《天池》</p> <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上海知青回花园农场时到牡丹江。牡丹江知青隆重接待上海知青。</p> <p class="ql-block">牡丹江知青优美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为知青情谊干杯!</p> <p class="ql-block">情系花园忆蹉跎、浦江丹江心连心。</p> <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牡丹江知青张普力在“镜泊湖”元首楼宴请回农场的上海知青。</p> <p class="ql-block">吕凤芝带领牡丹江知青送别上海知青。</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期待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花园农场现已改为戒毒所。</p><p class="ql-block">与戒毒所领导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二分场当年栽下“十八棵松树”的果园,果园内已没有果树,但知青栽下青松依然挺拔。</p> <p class="ql-block"> 龙江缘、花园情</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20日二分场部分知青在宝山臣苑大酒店下乡四十五周年的相聚。</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再次到黑龙江。</p> <p class="ql-block">站在黑龙江畔,望着滔滔江水,感慨万千不仅又忆起在花园农场的青春岁月,那广袤的黑土地里洒下的辛勤汗水和青春。</p> <p class="ql-block">《北极哨所》是我国最东北的哨所。解放军战士为人民站岗放哨,保家卫国!</p> <p class="ql-block">  1970年11月兴安岭森林起火,在花园农场水利大队五连的我参加了森林救火行动,我们从北安坐火车到绥化然后坐森林小火车赶到救援点,在深山老林里由森林员拿斧头砍着树枝为我们开道,到达指定地点我们挖了一条一米多宽的深沟,深沟形成一个对火势的包围圈,在救火指挥部一声号令下我们点燃沟前的野草,点燃的大火和火情的灾火相碰在一起燃烧至熄灭。完成了救火任务。在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里我们吃的食品都是直升飞机✈空投的面包和大头菜。比我们在知青食堂的饭菜好吃。</p> <p class="ql-block">《伊春兴安岭》现在是我国AAAAA景区。</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花园农场水利大队洪干事来上海参加水利大队三连和五连部分上海知青相聚活动。</p> <p class="ql-block">  跨越半个世纪的相聚</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6日花园农场二分场在宝山苑臣酒店举行五十周年相聚活动,牡丹江四十多位知青在吕凤芝的带领专程从牡丹江到上海参加五十周年相聚活动。</p><p class="ql-block">上海自来水特种有限公司朱风翔总经理带领“老友沙龙”的领导参加了五十周年相聚活动,还为我们知青聚餐提供公司在贵州茅台镇定制的《老友沙龙》美酒。</p> <p class="ql-block">青春芳华</p> <p class="ql-block">  岁月不逮,55年匆匆过去,如今的知青都已到步入老年,但知青岁月是我一生中不可磨灭的一段旅程,黑土地铸就我的成长和坚韧!</p><p class="ql-block"> 愿所有的知青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谢谢阅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