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园全体教职工通过专题学习、分组研讨等方式深入领会法律精神。作为园长,我深刻感受到这部法律不仅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更对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师幼关系提出了全新要求。以下结合日常工作与法律实践,谈谈我的感悟与体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儿童为本”是教育实践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前教育法》开篇即强调“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要求尊重儿童人格尊严,倾听其意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在日常工作中,我愈发意识到,教育应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立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例如,我园曾开展“我的朋友圈我做主”活动,让孩子们自主设计生活墙中“朋友圈”的内容。起初,教师担心秩序混乱,但结果却展现了孩子们惊人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这印证了法律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游戏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儿童表达权利的重要途径。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法律还明确禁止幼儿园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或测试,要求保障儿童就近入园的权利。这让我反思过去对“优质资源”的片面追求,未来需更注重通过家园合作消除家长的焦虑,真正落实“普惠公平”的立法目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规范保教”是质量提升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法律对保教活动的规范让我印象深刻。例如,明确禁止教授小学课程内容,要求科学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在落实《学前教育法》关于“去小学化”的法定要求过程中,我园曾面临传统教育理念与家长诉求的深层冲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部分家长提出增设幼小衔接课程时,我们依据法律第五章第五十九条“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的明确规定,系统开展了家园共育转型计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向家长展示超前教育导致儿童注意力损伤的研究案例,并组织家长体验“小学化课堂”与“游戏化课堂”的神经反馈对比实验,使法律条文转化为具象认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教师发展”是依法治教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法律对教师资质、待遇和职业发展的规定,为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例如,要求幼儿园教师需具备专业资格,且聘任前需进行背景审查和健康检查。我园已建立教师档案动态管理机制,并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开展定制化培训,提升教师的游戏设计能力和心理健康指导水平。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更令我振奋的是,法律首次明确“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职称评定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这极大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我园一名年轻教师在培训后感慨:“法律不仅保护孩子,也让我们感受到被尊重,工作更有底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家园共育”是法律落地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学前教育法》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律框架,要求家长尊重儿童发展规律,与幼儿园形成合力。我园通过“家长学校”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并设立法律咨询日,解答家长关于儿童权益的疑问。例如,针对“电子产品使用”问题,我们依据法律第二十条,设计亲子互动手册,引导家庭合理控制屏幕时间。这些实践让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共同守护儿童成长环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法治护航”是未来发展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律实施后,我园将以三个方向为重点: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制度优化:修订园所章程,将法律条款细化为《教师行为规范》《课程质量评估标准》等文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2.文化浸润:结合法律中“弘扬传统文化”的要求,深化“小龙人”课程(如节气活动、舞龙活动),让法治精神与文化传承相融合;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3.社会协同:联动社区资源,推动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为儿童提供免费服务,拓展教育边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站在新修订的《学前教育法》颁布的历史坐标上,我常想起蒙特梭利的话:“儿童是人类之子,亦是文明之师。”法律文本中的每一个句读,都是我们与孩子签订的成长契约。当紫藤花架下飘落第一片秋叶时,我仍会蹲下身,用法律的尺度丈量彩虹跑道的弧度,因为我知道,今日在规则中绽放的童真笑脸,终将长成照亮未来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稿提供:徐凌云</p>